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成功的广告创作不仅要注意人类共通的兴趣爱好等共性因素,还应关注各民族的个性因素。台湾不少广告佳作在汲取西方广告精华的同时亦较好地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获取了很好的广告受众效应。立足于精神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三方面探讨民族文化特色在台湾广告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广告的希望在于文化,广告掌握了文化就等于掌握了未来。广告是一种文化现象,被誉为“第八种文化”,它不可能离开所属的民族文化而存在。广告只有服从、吸收、融汇、折射民族文化,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用最鲜活的民族语言,透过人类共同的心理表层,打入深藏在人类潜意识背后的“民族记忆”和“种族记忆”,对民族文化进行多维观照,才能被消费群体接受,才能达到诉求目的,唯如此才具有民族性,从而具有世界性。明确这一点,对广告实践很重要,它可以唤起广告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觉醒,指导广告人把现代广告与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杨玉 《经济研究导刊》2011,(28):267-269
贵州民族文化具有历史的悠久性,民族多元一体性、生存环境山地化、多文化混融性和包容性、开放性,同时又残存原始、封建传统相对封闭性等复合特征。其经济生活谱系文化资源、生存环境谱系文化资源、语言谱系文化资源、习俗谱系文化资源、科学技艺文化资源、宗教谱系文化资源、文学艺术资源博大精深,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旅游民俗化、民族节庆经济化、民族艺术商品化、民族文化品牌化、民族医药市场化、民族文化会展经贸化形式实现资本化运营,目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旅游系统工程、旅游品牌开发、旅游区域分工、旅游信息平台实施突破,实现民族文化全方位资本化。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是居住在三江流域的古老民族之一,古代时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创造出独特的鱼文化。随着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渐提升,赫哲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鱼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在近些年的奥运会中,吉祥物的民族个性、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越来到加强,已经成为一球化的文化新景观。我们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戏曲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戏曲文化教育方法,制定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对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筑艺术是当今艺术范畴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而建筑艺术又离不开建筑结构,建筑结构一方面要符合建筑学、人体工程学等各方面的规律,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对精神愉悦的需求;另一方面它还要体现心灵文化和凝聚民族文化,体现人类生活习俗。建筑艺术的结构美在中国建筑艺术中曾得到完美诠释。它将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词最为发达的文明之邦.诗是最震撼心灵的艺术,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德的象征.几千年来,中华诗词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中华文明的缔造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要想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必须要做好教育.当代教育最缺的是人格教育,而诗教是人格教育的最好途径.开展诗教工作,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重视并加强诗教工作,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9.
桂俊荣 《经济研究导刊》2012,(8):226-228,241
土家族与多民族杂处相交,形成多层次的民族文化,具体表征为土家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思维特征及审美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品性。土家族宗教信仰是其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土家族神话传说、风俗仪式、歌舞、建筑、服饰等文化艺术表征土家族宗教信仰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本文从线条美、色彩美和结构布局美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对唐卡绘画艺术作审美特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消费化倾向的反思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新  赵伯飞 《经济师》2002,(2):18-19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消费化倾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审美活动中形而上的意味和理性主义。传统审美文化所追求的精神价值被欲望满足所代替 ,审美文化出现了危机。文章通过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反思 ,发掘其消费化倾向的深层原因并从管理层面、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本身的历史使命、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对审美活动的能动性三个方面着手 ,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重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能够正确引导高校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修养.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来自社会、学校以及专业工作者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高雅艺术进入校园并不容易.只有从问题入手究其根源,持之以恒,才能使"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老墨 《经济》2010,(1):76-77
从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宏观角度讲,“审美与审美需要”这个话题似乎过于微观化,但从文化蔓延和丰富的角度看,“审美及审美需要”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实现交相辉映且必不可少的一个技术环节,至少它可以增强人们开创人类新文化境界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舜帝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始祖,也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史前人物。“舜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代号”,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早期智慧的集中体现。舜文化中的一些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积淀为一种民族心理,构成了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至今仍在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对舜文化的研究,既是文化固本的需要,也是文化开新的需要。作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而又十分浩大的研究任务,需要热心此事的全体同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老墨 《经济月刊》2010,(1):76-77
从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宏观角度讲,“审美与审美需要”这个话题似乎过于微观化,但从文化蔓延和丰富的角度看,“审美及审美需要”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实现交相辉映且必不可少的一个技术环节,至少它可以增强人们开创人类新文化境界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造型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对人审美情感的塑造,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形而下的技能教育,她依托于具体可视性技能教育等形式,在美育的过程中以一种美育特有的方式来了解和认识人类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文明现状及人文理想;发掘自身潜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学会以审美的全新视角观察和感悟生活与自然,最终形成新的人文精神。强调在造型艺术教育中积极应用视觉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其意义的根本所在应是对人自身能力的深层开掘和对人类文化的深层传播。  相似文献   

17.
《经济》2007,(1):123-123
柬埔寨王国曾经是中南半岛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这个开满凤凰花的国度,天然资源冠艳东南亚,一度拥有“黄金国”美誉。她茂密的丛林深处隐没着亘古绵长的文明,世界上最宏伟的古建筑群吴哥窟在此熠熠生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艺术遗产,也是高棉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18.
对于幽默的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幽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反应给以文化解读。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对于幽默的理解和感应千差万别,所以幽默是文化信息交流中最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东坡与赏石     
宋代是文人的时代,经过文人的播扬,中国的多种文化艺术在这一历史时期都达到了高峰。而对奇石的赏玩,这种需要人与自然在静默中交流的文化行为,无疑与宋代文人那种内省的细腻的审美取向更加趋合,因此,赏石艺术在宋代也同样进入了它的第一个高峰期。在宋代,玩石赏石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爱好,其中涌现出了不少赏石名家,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米芾和苏轼。  相似文献   

20.
从包装设计与社会文化所产生的互动作用角度,阐述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商品的表层面上,而更多的是给人类带来了艺术与科技完美的结合的视觉愉悦和超值的心理享受。与此同时,包装设计的发展状态也直接映射出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国民审美水平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