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及其征地补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失地问题,本质是土地这个基本生产资料失去之后农民收入来源的丧失。土地对于不同收入、不同生活水平农民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失去土地后的境况和反应也因此具有显著的差异。根据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失地农民分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和非农户等三种类型,以下对这三类农户的失地境况及其反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热"中的新贫困现象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化热”中的新贫困现象。1.物质贫困。(1)“失地 无业”带来的物质贫困。城镇化率的提高带来非农业用地需求的大量增加,使得数以万计的农民加入“失地”阵营。目前一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不仅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市民待遇,而且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土地也被“剥夺”了,农民陷入了新的贫困。表现为:①对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无偿“剥夺”,造成农民生活难以为继。在有些地区,“失地”农民根本没有拿到相应的征地补偿款,基本生存资料的丧失和缺少相应的补偿使农民陷入了新的贫困。②缺乏产业发展的城镇化无法为失地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  相似文献   

3.
刘铮  王凯 《经济咨询》2007,(4):30-33
在城镇化进程中,各地相继出现“种田无地,就业无路,保障无门”的三无状态失地农民。农民失地,既意味着未来生活收入来源的断绝,更意味着社会保障权利的永久丧失。众多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危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有效实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就业无法保障的背景下,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此带来的农民失地问题也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土地被征用而“下岗”的农民在2000万以上,而这还是按全国人均2亩耕地计算和保守的估计,我们东部沿海人多地少,且社会、经济发达,失地农民的系数就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征地补偿三个层面反思了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失地农民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现行征地制度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造成了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以及补偿失地农民的安置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基于对酒泉市肃州区的调查,通过对农民失地后的情况以及失地后养老情况的数据分析,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财产权的保护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农民工及其家属如何进城落户,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处理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学术界研究的甚少,没能从整体上研究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在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及其交易制度,并进一步研究如何保护和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争取对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个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警惕“城镇化热”引起的新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热引起的新贫困主要表现为农民在经济上面临“失地”、生活支出增加、收入来源不稳定的困难局面;社会保障上陷入既非“市民”又非农民的两难境地;生态需求上遭遇消费不起基本自然资源的尴尬局面。新贫困形成的根源是城镇化中的“人为造城”行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贫困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产业减贫,完善社保扶贫,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非农转移中的产权利益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集体所有的部分农地转移为非农利用,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农地非农占用要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必须处理好土地产权转让中的利益关系,其中包括失地和无地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这是目前学界和农民特别关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失衡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为本"的中国式城镇化正在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之路,城乡区域失衡、结构失衡、分配失衡、社会权利失衡等城镇化失衡发展凸现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尖锐,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失衡发展背景下粮食安全的现实问题与实际矛盾,土地城镇化实则是政府、企业、农民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目标最大化的动态博弈结果,土地催生大户与小农的利益博弈格局,一方面影响着农业发展方式转换,另一方面蕴含城乡差距与区域分工转变机理,潜藏着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合力。人口、土地、制度三大关键要素在城乡与区域间的演变透析了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的形成机制。粮食主产区由南向北转化的历程,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变革,从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发展下凸现出来的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局,折射出粮食安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机理,粮食价格和土地利益博弈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征地补偿三个层面反思了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席芳宽 《当代经济》2017,(35):94-95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在城镇化进程中却出现了农民“两栖占地”现状,影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民“两栖占地”主要是基于土地的保障和收益功能,传统熟人社会的吸引及现行户籍制度的制约,因此应通过完善土地制度,构建“城镇福利”和户籍改革来解决“两栖占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民失地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民失去土地本身,其本质内容则是农民丧失多种土地附属权利。本文借助充足的数据和实例,对农民丧失土地占有使用权、承包权、收益权、经营决策权、知情参与权等附属权利作了专门剖析。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函     
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最失意的还是土地问题,政府强制征用城镇郊区的农村土地,但有些地方并没有给农民足够的补偿,部分农民也就丧失了在城镇化过程中通过出售土地而得到原始积累的机会,这些无地无业的农民可以说是“被城镇化”了。与土地相关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政府在城镇化中通过征地再出售获益最大,但“被城镇化”的农民和城镇中原有的低收入群体却要承担城镇化过程中的巨大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富裕的重大问题,也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本文基于土地视角分析了中西部“三化”互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西部“三化”互动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模型.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模型将土地城镇化转变人口城镇化,使农民既不失地又不失业;然后以城镇化为引领,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寿正 《江南论坛》2003,(12):14-16
纠正了长期实行的反城市化战略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一大批农业用地成为了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农民对国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同时现在的农民失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过程的加快,造成征地现象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民面临失地的困境。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料,拥有土地并且经营土地获得收益,是农民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实际征地过程中,征地补偿款经过多层次分配才到达农民,农民土地收益遭受多方侵蚀。本文基于现有征地补偿状况,对“村集体”侵害农民土地收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权在“村集体”与农民之间合理分配是保障农民土地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土地权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把广东失地问题分为城市化和工业化两类原因。再从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分别分析两类原因导致的失地问题,得出了当政府是因为城市化的原因而征收农民土地时,政府应该赋予农民对其土地征收目的的参与权力,而不应该赋予农民对其补贴额度的参与权。农民因为是工业化的原因失去土地时,农民对其土地的使用目的参与权的是应该由村民委员会来代替的。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城镇化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以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资金、环境、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延边州城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与保障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而产生的失去土地的农民。现代农业经济理论认为,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1987~2001年,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70%以上为征地,意味着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而失去或减少了土地。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从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从现有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看,他们是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那么,如何保证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解决农民在土地征用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影响农村繁荣稳定、城市化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