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农民失地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估计全国农民每年会因城镇化而失去400万亩土地。农民失地问题的产生来自土地向外部转移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主要表现为粮食安全和“三无农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如粮食安全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法治公开原则等。  相似文献   

2.
农民失地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民失去土地本身,其本质内容则是农民丧失多种土地附属权利。本文借助充足的数据和实例,对农民丧失土地占有使用权、承包权、收益权、经营决策权、知情参与权等附属权利作了专门剖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把广东失地问题分为城市化和工业化两类原因。再从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分别分析两类原因导致的失地问题,得出了当政府是因为城市化的原因而征收农民土地时,政府应该赋予农民对其土地征收目的的参与权力,而不应该赋予农民对其补贴额度的参与权。农民因为是工业化的原因失去土地时,农民对其土地的使用目的参与权的是应该由村民委员会来代替的。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与保障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而产生的失去土地的农民。现代农业经济理论认为,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1987~2001年,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70%以上为征地,意味着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而失去或减少了土地。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从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从现有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看,他们是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那么,如何保证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解决农民在土地征用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影响农村繁荣稳定、城市化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征地补偿价格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河北省高碑店市10个村50位失地农户自1994年以来三次大规模征地的土地征用价格进行实际调查显示,土地征用后的用途是影响土地补偿价格的重要因素。另外,土地补偿价格是国家、用地单位、村集体和农户四者博弈的结果,土地补偿价格的高低与农民的自组织和实力相关。建议对不同用途的土地征用,在相同区位实行相同的土地征用和补偿价格,国家在向用地单位提供土地时,根据不同用途收取不同的出让税金,以保证政府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6.
基于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内涵,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两方面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市边缘区为例,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运用熵值法、函数模型法对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差异。结果表明:1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总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结构性差异显著,不同脆弱等级的失地农户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征;2适应能力是影响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程度分异的关键因素;3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在户主年龄、家庭规模、生计类型、征地时间、征地用途和安置方式变量下差异显著。最后提出降低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茜 《大陆桥视野》2011,(22):168-169
随着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结构调整的深入,征用土地将不可避免。而土地作为一种农民安身立命之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一经被征用,就使他们成为既失地又失业,一无所有、无依无靠的游民,也就意味着农民就业以及生活失去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征地补偿三个层面反思了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各地进行征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提高土地补偿标准以外,非物质补偿包括就业安置、再就业培训、子女入学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也应考虑,并相应给以解决,这些方面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前途。陈锡文曾经多次表示,土地是农民最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失地的同时,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在发挥土地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同时,适时建立与城镇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是当务之急。土地是农村农民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不顾农民长远生计,强制性征地造成农民失地失业,不仅引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而且给农村稳定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土地流转的新模式,从农户的基本特征、农户对农业园区建设预期评价、农户土地转让的条件与顾虑三个层面分析浙江农业园建设背景下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承包经营权调整的心理预期、农业园建成后产量及农村社会风气预期、非农收入、担心失去土地等;影响大的因素包括户主年龄、园区讲信用、担心失去来源、政策不稳定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加大农业园建设的宣传,增加农民对农业园的认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农业税的纳税主体是谁。一般认为,集体将土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集体,农户只有经营权。如果农户失去或放弃土地经营权,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农户和村集体就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近年来,由于农民从耕地取得的收入越来越少,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序大大降低。加上农民负担有增无减,以及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弃田抛荒的现象日益加剧。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对于那些被抛荒的土地,有关的税到底找谁去征?因为抛荒者一不要户口,二不要破旧的房屋,税务机关什么都征不到。而地方的农业税没有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征地补偿三个层面反思了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借助一套长时段的农户和地块数据,本文利用地块的“生命周期”进行生存分析测度失地风险,发现中国农地产权总体上处于低风险水平。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失地风险仅对农户单独投资存在微弱的负效应,对农户和外部资源的共同投资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划分投资项目后发现,失地风险的负效应源于有机肥等私人投资,而其正效应则由灌溉和土壤改良等公共投资主导。本文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土地制度下,产权不稳定暗含了集体产权更强,也促使了对具有规模经济和外部性的公共投资的供给。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福利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失地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失去土地的农民天然地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保障资源,研究其福利损失与补偿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失地农民经济状况、获取资源的能力、福利水平再生、福利补偿、社会保障损失五个指标,衡量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福利水平。对广东省佛山市周边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存在失地农民相对收入减少、对征地补偿满意程度低、职业发展困难、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对失地农民进行福利补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作为能够让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公共管理基本制度安排,在失地之后,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所面临的风险在失去土地保障之后会变得相当高,随之对社会保障以及就业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与解决就业出路是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充分就业是受灾失地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在受灾失地农民充分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的9个村(社区)调研表明:因地震失去土地的农民极易陷入贫困或再次返贫,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可以促进受灾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帮助其摆脱贫困.因此,政府应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强化就业培训;完善失地补偿制度,实施适度的失地保障;积极招商引资,拓宽就业渠道,以此促进受灾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7.
1.大量农民"失地"又"失业"。土地财政的形成存在着较强的经济与政治动因。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热衷于大量征用农村土地,其后果是大量失地农民的存在。这其中将有很多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由于农民所受教育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热"中的新贫困现象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化热”中的新贫困现象。1.物质贫困。(1)“失地 无业”带来的物质贫困。城镇化率的提高带来非农业用地需求的大量增加,使得数以万计的农民加入“失地”阵营。目前一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不仅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市民待遇,而且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土地也被“剥夺”了,农民陷入了新的贫困。表现为:①对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无偿“剥夺”,造成农民生活难以为继。在有些地区,“失地”农民根本没有拿到相应的征地补偿款,基本生存资料的丧失和缺少相应的补偿使农民陷入了新的贫困。②缺乏产业发展的城镇化无法为失地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过程的加快,造成征地现象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民面临失地的困境。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料,拥有土地并且经营土地获得收益,是农民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实际征地过程中,征地补偿款经过多层次分配才到达农民,农民土地收益遭受多方侵蚀。本文基于现有征地补偿状况,对“村集体”侵害农民土地收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权在“村集体”与农民之间合理分配是保障农民土地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土地权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一直以农业大国著称,土地一直是我国政府及农民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土地流转的热潮.然而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我国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严峻的挑战.本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并对其流转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以河南省灵宝市宋曲村为例,基于150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的个体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以及农户的社会保障认知等几个方面,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来了解宋曲村土地流转现状,对土地流转体系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