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月8日,中注协发布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包括《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征求意见稿)》、《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修订)(征求意见稿)》、《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征求意见稿)》和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初,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并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合并为《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合并,而是审计风险理念上的变革。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审计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应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然后通过职业判断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确定重要性。本次准则修订,对审计的基础作了较大的变动,由制度基础审计转入风险导向审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共八章,117条,规范了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下面择准则的重点、难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为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适时地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于2003年10月发布了4项国际审计准则:一是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ISA200)“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二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三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四是ISA500“审计证据”。相应地IAASB据此修订发布了国际审计准则第300号“审计计划”(ISA300:Planninganauditoffinancialstat…  相似文献   

5.
2021年12月2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审计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等两项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颁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第1211号《了解上市公司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及第1321号《会计估计审计》等主要与企业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相关的四项审  相似文献   

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共九章,84条。准则规范了注册会计师针对已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下面择该准则的重点、难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国际审计风险模型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际民间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83年提出的,它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构成,并且“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根据该模型,审计主体在审计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然后再推算出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然而,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却日益暴露出其缺点,如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审计风险因素不全面、无法描述道德风险等。因此,自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就专门成立了审计风险分委员会,着手研究和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并于2003年10月发布了ISA200准则,将其修订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实施审计程序从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账户余额层次两方面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以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便把检查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启用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我国注册会计师新审计准则中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强调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深入剖析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来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起着统驭和主导的作用.本文在论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判断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从审计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论述了职业判断在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三方面提出了加强财务报表审计中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群 《中国外资》2008,(11):164-16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审计风险准则吸收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完善,它不仅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而且有利于覆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审计回扣 审计质量与审计监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审计回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法律赔偿机制 ,使机会成本转换成了事实上的利润 ,从而提供了较大的回扣空间。审计回扣是会计师事务所对政府干预审计定价的理性反应 ,有助于审计质量的维护。本文认为 ,取消政府限价或者允许明折明扣、限制或禁止经营多样化和加强法律赔偿机制建设 ,能有效解决审计回扣所暴露的审计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多客户审计、审计公司组织形式与审计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审计质量的二次函数模型,分析了不同组织形式的审计公司在同时审计多个客户时,其审计报告的外部性对审计失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有限合伙制和赔偿机制完善的前提下,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多,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上升,发生审计失败的概率下降;2)赔偿额越高,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也越高,其审计失败的概率降低;3)有限合伙制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4)审计师的诚信度越高,审计公司审计失败的概率越低;5)审计市场集中度越高,整个审计市场的失败概率越低。由此,本文认为建立有限合伙制、实施赔偿机制、提高审计师的诚信度和审计市场的集中度是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失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三个方面,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规模、异常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结合起来考虑,探讨审计委员会治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不利审计意见改善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对外部独立审计师审计判断及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结合考虑审计师规模、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相关因素的前后均可以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切实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亦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衡。  相似文献   

15.
实务中,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费用采取事前确定方式,也就是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的董事会上确定。事前确定审计费用的动机何在,会产生什么样的审计后果?已有国内外文献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以2008~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考察审计费用事前确定方式对异常审计费用以及审计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于低价揽客或折价维持客户的经济动因,事前确定的审计费用显著偏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事前确定审计费用方式下,客户的审计质量更低。本文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审计费用及审计质量决定因素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监管机构规范审计费用确定方式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2005年以来发生的14起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为例,通过大样本的经验研究方法探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审计收费有显著提高;但分组研究发现,只在小客户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审计收费有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大客户市场上,之所以事务所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无显著的影响,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后尽管议价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规模效率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收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交易所A股上市的36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收费影响以考察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实证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和活跃性与审计收费正相关,表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委员会降低外部审计控制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审计体系依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划分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种审计力量。三大审计主体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者之间的区别即工作目标、工作依据不同。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领导作用;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以便促进三种审计力量的有效相互配合,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治理。为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进一步加强三大审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贯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审计收费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的。规范审计市场、促进审计收费的合理化和提高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综合整治的措施应包括加强股东对聘请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建立信用机制,辨别审计质量;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执业风险;加强监管力度,防治无序竞争。  相似文献   

20.
In the context of austerity-inspired reforms to public audit in England we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audit firms mitigate management bias in public sector financial reports. A substantial body of literature finds that both public and not-for-profit managers manage ‘earnings’ to report small surpluses close to zero by managing deficits upwards and surpluses downwards. Under agency theory, auditors acting in the interests of their principal(s) would tend to reverse this bias. We exploit privileged access to pre-audit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the setting of the Engl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udit adjustments on the pre-audit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English NHS Foundation Trusts over the period 2010–2011 to 2014–2015. We find evidence that auditors act to reverse management bias in the case of Trusts with a pre-audit deficit, but find no evidence that this is the case for Trusts with a pre-audit surplus. In the case of Trusts in surplus,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auditors’ interests being aligned with management, rather than princip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