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跟投制度是注册制下开创性的改革实践,旨在保护高度市场化程度下的投资者利益。本文从IPO定价的视角出发,研究跟投制度对新股定价效率的影响,为分析跟投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以2019年7月22日—2021年12月31日1074家A股上市企业为主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相较于保荐券商未跟投的IPO企业,券商跟投的IPO企业抑价率更低。机制检验发现,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扩大投资者意见分歧,是跟投制度降低IPO抑价率的两种渠道。拓展性研究发现,券商跟投提高了市场短期和中期回报率,但也加剧了后市波动风险,并增加了IPO承销费用。本研究对评价注册制下跟投制度效果和新股定价效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保荐代表人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在IPO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注册制下科创板、创业板共计1056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人工手动收集样本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保荐代表人有无首发项目经验会影响IPO抑价率,且保荐代表人项目经验越丰富,IPO抑价率越高。在IPO定价中,保荐代表人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第一保荐代表人,而第二保荐代表人的作用在IPO定价中并不显著。保荐代表人其他个人特质,如学历、性别对于IPO抑价率没有显著影响。保荐代表人项目经验对IPO的影响在科创板中更加显著,而在创业板中则不显著。基于所得到的结论,本文就发行人如何选择保荐代表人以及监管部门如何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科创板跟投制度和9.18询价新规为背景,选取2019年7月22日至2022年5月1日上市的420家科创板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券商跟投意愿、询价制调整与IPO定价偏误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券商跟投意愿对承销保荐公司的IPO定价偏误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科创板询价制调整同样起到了抑制IPO定价偏误的效果,并且对券商跟投意愿与IPO定价偏误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该调整强化了券商跟投意愿对IPO定价偏误的抑制效果。鉴于规定跟投数额对跟投意愿存在直接影响,本文按照规定跟投比例开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5%的规定跟投组中券商跟投意愿的信号作用最佳。建议通过区间化跟投强化券商跟投意愿的信号作用,将询价制中最高报价剔除比例由“不超过3%”明确为“1%左右”。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科创板设立这一重要事件,本文考察了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利用截至2020年底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作为实验组样本,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控制组样本,本文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板块公司,科创板公司IPO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这一结果说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作用机制的检验表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在盈利水平更低、融资约束更大和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公司中更显著,而且,科创板公司IPO时面临更低的盈利压力。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和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后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下降得更明显。最后,我们的研究表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不仅影响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显著降低了公司IPO后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本文研究在丰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和公司盈余管理文献的同时,从公司信息披露角度深化了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理解,并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创板的创设,是国家实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IPOW价严重现状及原因认为,科创板的制度创新总体上可望降低抑价率,但是也需要看到,制度因素只是IPO抑价率下行的其中一部分因素,降低IPOW价率将是个渐进甚至是有反复的过程。我国的监管机构需要从三个方面实现IPOW价率的有序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实施注册制改革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学术界对发行制度调整对创业板市场新股发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注册制改革对创业板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短期内注册制改革抬高了创业板IPO抑价率,且中签率与IPO抑价率呈正相关关系,发行费用与IPO抑价率呈负相关关系。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注册制改革的效果尚未显现,我国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尚未健全,个体投资者占比高,投机心理多,不同板块受到注册制改革的影响不同。由此,本文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知识教育、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适当增加发行费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风险投资》2023,(3):10-12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全面实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实施,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已经试点注册制。2023年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那么,在注册制背景下,跟投制度能否有效抑制承销商抬高发行价的行为?作为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跟投制度对于券商在承销保荐过程中是否能起到监督责任的作用?在国内中小型券商“抢食”IPO项目的背景下,跟投制度的强制性让人难以辨别券商投资的真实动机,即券商究竞是为了追求短期保荐承销收益,甘愿被制度“绑架”而参与跟投?抑或是看好IPO公司的发展后劲,有意主动参与跟投锁定期长达两年的“战略投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保荐代表人个人层面的数据,研究保代在核准制市场的保荐经历对其科创板IPO定价的影响.我们研究发现保代的核准制保荐经历有利于提升科创板的IPO定价效率,表现为当保代承担过核准制市场的保荐业务、在核准制市场的保荐次数较多,或者核准制市场客户业绩表现较好时,其科创板客户的IPO抑价水平更低.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上市中,保代的核准制保荐经历可以降低科创板客户遭受的监管问询次数,而且当核准制客户业绩表现较好时,科创板问询语调也更加偏向积极;在上市后,保代的核准制保荐经历可以降低短期股价波动率,而且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长期超额回报;另外,有核准制保荐经历的保代会收取一定费用作为声誉溢价.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核准制和注册制并存的市场环境,理解和提升保荐代表人在跨市场中的价值发现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审计师声誉影响股票定价吗——来自IPO定价市场化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以IPO定价市场化为背景,研究实施询价后的审计师声誉对IPO定价的影响。文章以"四大"和国内排名前十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衡量审计师声誉,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审计师声誉与公司询价水平正相关,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在对抑价率的检验中,我们发现审计师声誉显著降低股票抑价率。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上述关系更为稳健。总体来看,审计师声誉已经初步影响了股票定价。  相似文献   

10.
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1.
西方IPO抑价理论及对中国IPO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IPO抑价理论大多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信号显示等信息经济学框架下,基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假设而提出的,即假定二级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合理的,IPO抑价是源于发行定价偏低.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率长期高企但逐年下降,对该问题的研究,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理论,而必须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及IPO发行审核制度,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考察.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两次股票发行机制的改革,一级市场抑价率已经显著降低,个股特质信息含量在发行价格中的体现也在不断增加,但承销商声誉机制在IPO市场上还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审核问询数据,本文从文本可读性的视角讨论了问询回复函信息特征对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问询回复函可读性能够通过影响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进而显著降低了IPO抑价率。进一步地,本文研究了回复函可读性对IPO抑价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对一级市场投资者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问询回复函可读性对IPO抑价的影响在高管不参与战略配售、两权分离度低、招股说明书可读性差的企业中更强,而且回复函可读性越高,一级市场投资者信念异质性越低。最后,本文讨论了问询回复函可读性对信息披露效果的持续影响,结果显示回复函的可读性越高,上市之后企业股价信息含量越高,股票收益的负向漂移程度越低。整体而言,本文发现问询回复函的可读性能够显著影响IPO的信息披露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向市场化过渡为背景,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这五个反映公司风险的变量中,公司规模、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意味着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步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创业板IPO自开板以来表现出较高的抑价率,其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首先从公司内在价值、市场信息和投资者先验乐观情绪三方面对影响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建立了不同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市场信息和投资者先验乐观情绪是抑价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公司的内在价值在抑价上较少得到体现。IPO首日换手率较高,股票的流动性较强,但存在一定的操控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IPO价值信息传递与投资银行金融认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遵循金融认证理论的研究路径,构建了IPO价值信息的传递与投资银行金融认证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首发市盈率与投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正相关,即综合竞争能力越强的投资银行,其承销的IPO发行市盈率越高.另外,综合竞争能力越强的投资银行,其承销IPO募集资金用途发生变更的企业比例、上市后违规企业的比例以及曾被ST的公司比例均相对较低.(2)新股抑价程度与投资银行的认证成本负相关,但缺乏统计显著性.(3)新股抑价与中签率负相关,与IPO风险测度正相关;新股抑价与投资银行类型的负相关缺乏显著性.(4)IPO中签率与投行认证信息因子、发行价格信息因子的关系缺乏统计显著性;中签率与投资银行的声誉信息因子显著正相关.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并非强势有效的,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IPO抑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依据这一理论,分析创业板新规对IPO抑价的影响。本文选取2020年新规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各个变量与IPO抑价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羊群效应导致的投资者热衷于打新股,这一行为将推高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率;投资者对新股的乐观程度越高,IPO的抑价率就越高;发行成本越大越容易导致投资者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最终导致抑价率走低;市盈率越高的企业IPO抑价率越高;发行规模越大的企业,IPO抑价程度越大,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基于PSM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本文定义企业上市前三年至上市后三年为IPO窗口期,选取2015~2022年A股IPO公司作为处理组以及不在IPO窗口期的公司作为控制组,从生产效率、盈利能力、企业规模三个维度比较了注册制和核准制IPO公司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短期效应看,注册制改革导致企业上市前特征发生显著变化: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差但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更能够获得上市机会,并且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2)注册制下投资银行“优胜劣汰”的效应更为突出,只有高质量的投资银行才能协助市场筛选出目标企业;(3)从长期效应看,注册制IPO公司在上市后的成长表现更为优异,有效避免了IPO后的“业绩”变脸现象。  相似文献   

19.
审核问询是新股发行注册制信息披露的核心环节,IPO审核问询能否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成效。本文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构建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从信息流传递的角度验证IPO审核问询的中介效应能否通过招股说明书渗透并传递至新股定价,进而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审核问询对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有正面作用,且此部分信息蕴含可以使股价同步性降低的特质信息,即审核问询可以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分析师的信息搜寻活动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股上市初期,分析师关注以市场和行业信息为主,当其信息挖掘深度达到研报水准时,将包含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的创新载体,科创板市场改革能否达到改革预期目标,是当前资本市场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市场定价效率的视角,对科创板基础性制度改革下的定价机制改革效果进行评估,着重考察询价机制改革和价格限制改革对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主板及创业板市场(试点注册制改革之前),科创板市场定价效率显著提升、价格发现功能显著优化。从具体改革路径来看,询价机制改革更好地实现了发行定价市场化,通过“询价机构报价行为”路径提升了科创板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且促进了中长期理性定价;价格限制改革则更好地实现了交易定价市场化,不仅抑制了科创板新股首日溢价程度,也加速了市场日后均衡价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