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个多山多水的国家,许多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构成了城市山水格局的布局风貌.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过整理与分析,把城市山水格局对绿地系统构建的意义归纳为有利于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塑造;构筑绿地系统框架;赋予绿地系统美学意境;创造丰富多样、方便宜人的城市绿色空间场所;增添绿地系统文化色彩,赋予城市人文内涵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营是一种崭新的城市治理和发展模式,是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政府职能转型。城市经营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环境质量,培育特色优势,塑造城市形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城市经营或者说经营城市正在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接受和实践。城市经营是社会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城市间竞争的战略选择。当今时代,人才、财富、资源的跨国、跨地区流动特性被市场机制充分激发,自然,竞争也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已从最初的企业间对市场的争夺延伸到城市间形象和…  相似文献   

4.
揭示山水城市风景意象的知识与体验,是理解历史风景的社会性基础,也是传承中国“山-水-城”优势城市形态的可由途径。从《周礼》血缘型都市国家体系和国野产业同质的生成背景出发,归纳出《周礼》基于“辨方正位”,奠定了差序王权风景意象下的都城与疆域山川、城市与郊野山水两层次的“地中”文化图式及其自然空间秩序;基于“体国经野”,形成了“国”“野”一体风景意象及其文化图式。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梳理了《周礼》风景意象对后世山水城市风景营建的影响。研究丰富了山水城市的制度特征、要素组成及空间结构认知,也为当前山水城市、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区域自然山水对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具有根本性作用,探究传统智慧中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都市区域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至关重要,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是综合性、区域性考虑的典范。首先研究关中自然山水空间内外层次与组织结构,然后将研究区分为外圈边界关隘层、中圈水利农田层、内圈城市本体层,从结构、模式、分区、选址、朝对关系、借景、轴线等角度讨论结合关中自然山水格局的区域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山、塬、原、滩、河嵌套穿插的山水空间,4类关隘景观,6类水利农田景观区,“高敞-六爻”模式的空间规划原则,以南山为阙的朝对关系,融合南山峰谷与功能需求的非均衡复合轴线景观等。对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统一的方法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区域空间规划等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内面积约80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了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称号,它启动了中国城市以商务旅游为主题,以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为主体的创新型、体系化、样本化建设。本文纵观世界优秀商务旅游城市发展经验,总结出优秀商务旅游城市的形成依赖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宏观环境体系,包括了城市等级、城市经济、跨国集团总部、自然文化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包容性等六大主要方面。在宏观环境层面上,实质反映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国际化竞争状况。商务旅游与城市宏观环境形成了相互生成与提升的关系。商务旅游是城市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共同演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而这个产物一旦生成,便以其可观的价值,主动地引导和激励着城市为适应它的快速发展而进行自我提升,终于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七台河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工作中,树立“小城要有大特色,小城要做大文章”的理念,领导重视,全民参与,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多元化投资,借鉴省内外先进城市建设经验,立足于城市与山水紧紧相连,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自然优势,依托市区“三山两湖一条河”(即桃山、仙洞山、万宝山、桃山湖、万宝湖、倭肯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突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品位,自然和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努力打造山水园林特色,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到2005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999年的27.1%增长到3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6.4增加到9.2平方米,花园庭院17个,甲级绿化庭院49个,市级绿化庭院120个,桃山公园被评为全省十佳公园,桃山公园东广场荣获全省“一建杯”十佳精品广场和公园设计二等奖,2001年我市被授予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004年勃利县被评为省级园林绿化先进县,2005年桃山区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区。  相似文献   

9.
吴晓琪 《经济纵横》2023,(3):120-128
全球城市是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其评价体系构建已成为一门兼具学术与实践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系统梳理全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构建一个由“人本、发展、创新、未来、善治”5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全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对13个全球城市的评价结果显示,纽约、东京、伦敦3个城市处于第一梯队;新加坡、上海、北京、旧金山、巴黎、香港6个城市处于第二梯队;深圳、洛杉矶、波士顿、广州4个城市处于第三梯队。为提升我国全球城市的综合实力,上海和北京需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尤其是繁荣度,上海更需要在创新方面发力;香港应在保持市场活力的同时,着力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深圳和广州都应着重把相对优势和长板潜力做强做优,深圳需进一步发挥创新活力及创新产出力长板,广州需注重提高政府治理能效。  相似文献   

10.
桂林作为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 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基 于古籍文献和舆图信息分析,构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的“锚 固-层积”分析模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解译唐代至今桂 林城市“锚固-层积”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 1)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结构经历了初生与形 成(唐至宋元)、发展与成熟(明清至民国)、更新与重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个阶段;2)历经由锚固原点到多核锚 固的层积化空间形成、锚固点更新下的层积化空间扩张、多种 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重构3个层次的空间组构模式演 变过程,最终呈现多种反向覆盖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 局。对于“锚固-层积”理论的实践应用拓展,旨在为山水城 市历史景观遗产的适应性保护与当代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州中新知识城是广东省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共同开发的项目,自2009年3月以来,通过对世界成功知识城市构建模式的考察、研究,基本认定,广州知识城更适合通用型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广州知识城发展模式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分析,全面论述了知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山水城市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 一哲学观的城市范型,山水城市大尺度空间城市设计涉及地形 地貌、山水形胜、人文文化、生态景观、河湖水文、空间形态 和城市风貌等复杂系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很难全盘把握。从 数字化信息图谱视角,包括城市物理环境、山水格局、历史文 脉、生境网络、空间形态、生态修复、空间特色,以及风貌意 象在内的城市各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数字化集成及综合问 题判定,并将这一数字化分析方法称为“江山八法”。在此基 础上,选取杭州山水城市的核心线性要素——钱塘江两岸地区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城市的发展骨架中进行解析,结合 多源大数据引领的数字化技术簇群,通过对钱塘江“大山水画 卷”和“大人文画卷”的双重核心价值判定,以“江山八法” 为代表的数字化景观提升关键技术的应用与反馈,以期为后续 的山水城市设计等提供精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城市品牌塑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红 《经济师》2008,(9):64-65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缄市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我国各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城市品牌塑造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城市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城市形象定位、合理规划城市自然景观、处理好城市建设与保护以及充分发挥市政府作用等方面进行城市品牌塑造,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生态城市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生态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的综合结果,亦是珠江三角洲生态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基于近些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城市群建设思维模式与现实出现的异变,用城市生态圈理论重新审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生态资源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区域内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和城市群的生态圈机制与生态屏障,以形成城市群生态圈的岭南山水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5.
城市特色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区别于其它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特点,是城市个性与魅力所在,它标志着城市社会发展与空间利用的和谐程度,体现着城市的历史与社会文化品质,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现.作为具有山水资源优势和历史人文积淀的溧阳,城市特色的塑造相当重要,本文就溧阳城市空间特色的建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为溧阳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智慧产业。对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终端融合、网络融合、平台融合和服务融合的智慧城市系统,并提出打造广州智谷、广州云谷、网络商都等6条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快城市绿色转型,发挥企业低碳创新的主体地位和协同功能。构建企业低碳创新协同模式应在基本目标层面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效益协同,在外部力量层面实现需求、技术与竞争的动力协同,在关键环节层面实现绿色设计、生产与管理的过程协同,在路径选择层面实现绿色生产链、生态产业链、低碳供应链的模式协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中国与东盟合作取得更好效果,必须加强广东与东盟间的城市合作,尤其是广州与东盟国家的城市合作。广州与东盟城市间合作的条件与发展前景良好,我们必须充分用好商品、要素及产业的比较优势,把广州发展成为富有个性与文化特色、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具体策略包括:通过信息流动、文化交流树立现代经营理念,通过资本运动解决资金瓶颈,以商品流动促进城市合作,以人流、物流深化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战略的城市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竞争力不仅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而且与城市所在的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前关于城市竞争力有各种排名,但都没有从竞争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不可能为城市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与发展战略所服务。为此将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竞争战略相联系,提出基于城市竞争战略的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以及相应的培育与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广州建设国际城市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建设国际城市的初步思考李立勋,许学强(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是“从国家经济到世界经济”,国际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强,正在形成“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任何国家(区域)的发展都不可能再游离于世界经济格局之外。而作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