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型民营独立本科高校一直将校企合作视为培养优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近几年不少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而且合作效果也没预期的理想.本文就目前我国应用型民营独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对建立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中的会计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会计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校企合作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升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的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工商管理人才,一定采取有效的培养模式,传统的"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必须要不断创新.经过改革和研究高校相继实施了模块式、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协同以及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之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足的缺点.本文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西制造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尝试从企业需求和高校培养的角度出发,找出现有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为提出符合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研究得出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技能实践、社会实践模式、综合素质培养上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项目驱动式校企合作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一种必须深入实践的培养模式,也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优秀行业人才.本文结合"校企合作"现状,就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优秀行业人才,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专业实习及就业机会,切实推进并不断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黄文娟  田宁 《当代经济》2017,(35):126-12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物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社会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然而,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晚,各大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短,物流专业教育滞后,无法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导致社会上物流企业招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不良现象频繁出现.因此,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尤为必要.文章拟从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中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当前宁夏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宁夏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提供了实践化教学的载体,是提升学生综合性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由郑州科技学院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剖析现有培养模式之不足,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对策,以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建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模式.根据当前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构建教学基本单位和共同管理学生.另外,还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学生理论学习弱化问题和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全面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9)
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对动漫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传统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创新能力。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动漫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形成动漫市场—项目—产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能力两个闭环,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对动漫专业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促使动漫人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于推动我国原创动漫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希望能缩短毕业生胜任岗位工作的时间.而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能缩短企业用人要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差距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就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以期待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国际商务交际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中的企业文化对接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持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纽带,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校企文化的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将教学课堂与企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岗位适应能力,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工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促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而,需要我们改变办学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热处理技术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本文对校企合作下现代师徒制的热处理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针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改革当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4)
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根据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与酒店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在合作酒店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实践证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7,(12)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章根据胜任力相关理论,构建出复合型旅游人才的胜任力模型,对复合型人才的胜任力能力进行分析,并将胜任力模型和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从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四方面入手,提出了高校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策略,期待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房地产相关职业岗位群中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就要努力推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成为广大房地产专业教师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简要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获得,必须依赖于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训教学不能离开企业的真实环境,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于是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职业技术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自形成以来一直采用以课堂教学和实训室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对人才能力和标准的要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人才市场需求,愈发不能满足行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若能够合理借鉴这种以"工作室"制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将会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探讨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实行订单式的校企人才策略,充分重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强与学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大幅度地减少企业人才培训成本,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真正让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学多赢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玮 《经济师》2010,(1):150-151
长期以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用人实际需求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企业反映缺乏合用的人才。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类高校比较认可并在实践的有效解决方法之一。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几种方式,给学校、学生及企业各方带来的益处,提出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