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论邮政广告孕育与发展问题黄岗世纪之交,中国邮政作出推行专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邮政广告业务的经营决策。这是中国邮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谋求邮政发展新路的重大举措。有理由相信,中国邮政广告业务不仅有其广阔的孕育土壤,而且只要邮政企业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邮政》2005,(4):62-63
56年的风雨历程,中国邮政在艰难中前行。自上世纪末起,短短几年,中国邮政经历了邮电分营的阵痛,收获了扭亏为盈的喜悦,面临着体制改革的挑战。中国邮政正在改革路上做大做强。中国邮政发展的背后凝聚着邮政职工的心血汗水,也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想邮政之所想,急邮政之所急,辛勤耕耘,积极开拓,与中国邮政风雨同舟。他们是谁?经营现状如何?与邮政合作的未来将走向何方?盘点他们多年来与中国邮政一起走过的足迹,将描绘出一幅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生动画卷。2005年春节之后,本刊编辑部历时两个月,走访了与中国邮政有着紧密联系的25家金牌合作伙伴。之所以称他们是“金牌”,源于他们给予中国邮政的杰出支持。他们中有老伙伴,也有新朋友,他们韬光养晦,他们蓄势待发,准备着与中国邮政的新一轮远航!  相似文献   

3.
中国邮政土特产网是中国邮政依托“三流合一”网络资源优势建设的一个大型土特产网上商城。文章分析了中国邮政土特产网的市场前景以及当前市场各类运营者的经营特点,探讨了中国邮政土特产网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光阴似箭,逝者如斯。转眼间,中国邮政迎来了独立运行的第五个年头。回首过去,我们为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对美好的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过去的四年里,中国邮政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邮政现代化之路。一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邮政业务收入达到了510亿元,经营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二是网络能力明显增强,邮政实物传递网有了明显改善,邮政专用信息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两网所提供的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的三大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三是经营范围不断拓…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邮政要想求得长期稳定的大发展,谋求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中国邮政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总体的重新谋划审度,确立符合本行业特点的经营战略。 一、充分认识经营战略的特性 邮政企业经营战略不同于某一具体的经营策略和措施,也不同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体管理。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必须对企业经营战略所具有的特性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企业经营战略。 1. 全局性 企业经营战略的全局性特征,不仅表现在企业经营战略要着眼于企业自…  相似文献   

6.
中国邮政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实现了独立运营,现在迎来了2000年。中国邮政将如何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中国邮政将会有怎样的前景?这是在新千年开始之际,邮政职工最关心的问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吴松 《中国邮政》2008,(4):40-40
伴随着全球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中国邮政经营的传统业务在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在塑造品牌、提升服务上面临着良好的机遇。集团公司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确立电子商务在中国邮政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精心组织邮政业务的电子商务,向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新型邮政服务,为邮政业务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可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推出网上邮局业务,将为传统邮政业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传统业务规模进一步做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邮政业务、金融业务、速递物流业务三大板块实现分业经营,中国邮政“三流合一”的优势不断得以强化,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邮政向着更高目标奋进的一年。面对在履行普遍服务责任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吴旭东 《邮政研究》2014,30(4):15-17
文章介绍了中国邮政经营保险业务的优势,分析了邮政代理保险和自营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从服务品牌、管理架构、团队建设、产品整合、客户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中国邮政保险业务的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至3月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省邮政公司相继挂牌成立。政企分开后的中国邮政,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一些以前灵验的营销措施可能难以奏效,以往只重视“经营战略”的时代已经结束。培育中国邮政公司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步入“战略经营”时代,实施邮政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我国快递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竞争趋势,分析了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的短板和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中国邮政快递包裹业务改革,探讨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麦德 《中国邮政》2004,(12):10-13
在2005年年底时,中国邮政确定了2004年的主要工作。时至今日,2004年即将结束,这些工作进展如何?在跟踪中国邮政一年来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全国邮政数十万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邮政局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在一个接一个的战役中,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下,或已经圆满实现,或已经基本完成,或正在进行中。从经营到服务,从网运到科技,从人才战略到党风建设,林林总总,可圈可点。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回眸,共同关注;让我们回顾一年来的风雨历程,感受中国邮政前进的足音。  相似文献   

13.
业务关联     
《中国邮政》2008,(2):35-35
2007年7月1日,集团公司党组听取了市场经营部、大客户中心关于邮政服务中心企业有关情况的汇报。党且认为,邮政有能力为作为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商业化服务。中国邮政服务中小企业,是继中国邮政服务“三农”以后,又一项战略性、长远性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应高度关注,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邮政前程似锦邮政总局办公室中国邮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行业,近代中国邮政也即将走过100年的历程。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饱经沧桑,历经坎坷,发展速度很慢。中国邮政的新生,是与新中国的诞生同步的。建国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伴随...  相似文献   

15.
《中国邮政》2010,(1):38-38
航空机票业务是一项成本低、效益高的业务,邮政发展好这项业务,可以有效增加收入、提高网点经营效益,同时可以很好地掌握高端客户资源,进一步延伸邮政服务领域。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航空机票业务被定位为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的示范性业务。本栏目在2009年第5期曾对该业务进行了推介,刊登了几个邮政企业的具体营销做法。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本期继续跟踪报道这几个邮政企业的管理、营销新经验,供读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国庆60周年的各项庆典活动在首都北京和全国各地隆重举行的时候,全国邮政职工也即将迎来新中国邮政开办60周年的大喜日子。60年来,中国邮政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非凡的道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60年来,中国邮政风雨兼程向前进,经历了创建、摸索、改革开放、跨越式发展等不同阶段,经受住了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独立运行以来的改革发展中,中国邮政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邮政人以自己的双手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也折射出了共和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转型"是未来五年中国邮政发展的主线,也是邮储银行提升综合竞争力,迈向商业化银行的必由之路。它涵盖了经营理念转型、管理体制转型和服务能力转型等一系列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在分步推进的过程中,网点的转型将成为邮储银行经营服务转型的“支点”。如果网点转型成功,则势必会对邮储银行经营服务转型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为此,我们要着力做好“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邮政跨世纪发展目标: 一是坚定不移地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努力提高邮政的社会效益;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邮政的改革与发展,力争三年扭亏为盈,努力提高邮政的经济效益。 今后几年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经营服务,努力提高两个效益; 二是抓企业管理,提高全网运行效率; 三是抓机制改革,探索中国邮政发展之路; 四是抓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邮政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邮政通信事业发展的要求,研究中国邮政在服务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给中国邮政发展带来的战略性机遇.明确中国邮政的发展战略.统一思想、开拓视野、振奋精神,在满足社会对邮政通信需求的同时,做好、做强、做大中国邮政,将中国邮政融入社会、融入市场、融入世界。  相似文献   

20.
刘丹 《中国邮政》2001,(12):14-15
中国邮政面临来自全球竞争的严峻挑战,邮政部门只有进行体制改革,加快业务发展,才能在逐步放开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中国邮政如何实现在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中加快发展,笔者结合中国邮政实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在普遍服务条件下,用好邮政业务专营政策1.充分利用邮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形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99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各国政府代表在一起共商邮政改革和发展大计,会议以邮政定位“三个原则”,即“邮政必须由国家开办,为国家所有;邮政必须提供普遍服务;邮政可以企业式经营,但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