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对通信侦察领域M-ary扩频信号的盲同步问题,根据M-ary扩频信号的结构特点及扩频码集元素间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扩频码长度和失步时间联合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估计出M-ary扩频信号的扩频码长度及失步时间,且不受扩频码集类型的限制。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在较低的信噪比条件下对三种不同码集的扩频信号进行估计,且算法的性能随着所使用数据的增多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天线数目和反馈比特数的增加,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道向量量化的复杂度大幅增加。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标记的有限反馈量化方法。该方法将码本中码字进行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向量作为方向标记向量,在进行量化时,信道向量首先与各组方向标记向量进行比较,将与信道向量最接近的方向标记向量所在组选为待选码本组;在待选码本组内进行下一步量化,最终选出与其最接近的量化向量为最优码字。复杂度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缩小了待选码字的数量从而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是系统性能与计算复杂度的一种折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1/n码率Turbo码的盲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遍历和码字相关的检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码字序列进行分组,利用分组验证的方法对数据中的卷积码进行快速检测,进而识别出Turbo码的码率;然后,利用欧几里得算法对Turbo码的分量编码器a的参数进行识别,进而通过对编码器b的遍历,恢复出伪随机交织序列;最后,通过与信息序列的码字相关,验证编码器b的参数是否正确,同时利用相关谱峰值所在位置识别交织器参数,实现了Turbo码的全部参数估计。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对算法的误码适应能力进行的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较高误码率条件下实现Turbo码的检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其反馈比特数将随之大幅度增加。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码本轮转的有限反馈量化方法。该方法中,用户在前一时刻得到最佳码字之后,在码本中选取轮转区域构成虚拟码本,判断当前时刻的信道向量,满足轮转条件的用户将虚拟码本轮转到码本起始位置,在虚拟码本中进行量化;不满足轮转条件的用户在原始码本中进行量化,选出当前时刻的最优码字。反馈比特数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轮转的虚拟码本减少了量化码字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反馈比特数,是系统性能与反馈比特数的一种折中。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低密度格码(LDLC)编码后码字不能适用于功率受限信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记位的LDLC码整形算法。该算法结合标记位整形思想,针对LDLC码的特点,通过最小和算法求解出平均功率最小的信息序列。分析并仿真了整形前后信息功率的变化及取得的整形增益。实验结果显示:整形后的码字功率明显小于整形前的功率,可达到0.53 dB的整形增益,同时该整形算法接收端逆整形简单。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一维/二维二次素数码、光正交码的构造过程、相关性、容量等特性,分析了它 们对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误码性能和用户容量的影响。为得到不同码字与不同维数码字 对OCDMA系统的 误码率影响程度,仿真比较了一维、二维二次素数码和一维、二维光正交码之间的误码 率与同步用户数的关系以及二维素数码与二维光正交码的误码率与同步用户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二维误码性能高出一维码误码性能几个数量级;二维素数码在并发用户数较少时 ,优于二维光正交码,并发用户较多时,其误码率相当。研究结果对实际系统中不同条件下 选择码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点比较基于MacKay方法构造的随机LDPC码、具有准循环特点的LDPC码,以及π-旋转LDPC码的性能.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可看出,这几种码在构造中都未考虑优化情况下,其性能差异不大.但是从编译码复杂度角度来看,π-旋转LDPC码和准循环LDPC码可以分别利用其奇偶校验矩阵中的双对角结构和移位循环结构来简化编译码,因而这两种较随机构造的码更易于硬件实现,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具有接近Shannon限的良 好性能,能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提高LDPC码的性能,对码字的研究多集中于构造 、编码和译码这几方面的基础研究。首先简要给出了LDPC码的基本描述,然后对二进制和多 进制LDPC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全新分类,分别从构造、编码和译码3个方面进行 了详细探讨,重点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对LDPC码今后的研究具有指导 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直升机卫星通信系统(HSCS)中,如何克服由于旋翼遮挡导致的系统性能恶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旋翼遮挡相当于对码字信息的成片删除,通过分析删余Turbo码中删余矩阵的设计准则,首先对Turbo码的编码结构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升机旋翼遮挡环境下的交织器。它满足以下特性:将删除均匀分散在整个码字序列中,变突发错误为随机错误;码字中每个信息位与其对应的2比特校验位中最多只删1位;与被删比特组相邻的两个比特组保留;删除部分中以信息位-校验位1-校验位2的模式循环,这些特性保证了删除信息的可靠恢复。最后对不同遮挡比例下新型交织器与传统交织器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型交织器改善了数据传输的误码率(BER)性能,提高了HSCS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喷泉码是针对大规模网络数据分发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信道编码方式。度分布是决定数字喷泉码译码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译码性能,针对应用于无线信道的喷泉码提出了一种度分布优化的算法。首先,根据理想孤子分布和鲁棒孤子分布产生度值序列,然后将该度值序列截短,在此基础上根据优化算法求解该序列中每个度值的最优概率,最后得到优化的度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产生的度分布进行编译码产生的误码率低于鲁棒孤子分布和固定度分布,提高了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1.
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能够应用于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中以缓解多址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交织方法的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方法。针对序列集的不同参数设计合理的移位序列,通过交织变换构造具有最优或次优性的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集。对不同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和所提方法一致的结论,且该方法构造的序列集具有更低的周期碰撞次数,实用性更强。新的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集可以应用于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中,从而获得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升中短码长下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uasi-cyclic Low-density Parity-check,QC-LDPC) 码的纠错性能,提出了一种综合短环数目和环连通性的QC-LDPC码构造方法。首先,采用Golomb规则构造QC-LDPC码,对基矩阵中的部分元素进行替换预处理,初步降低短环数目;其次,采用所提的利用近似环外信息度(Approximate Cycle Extrinsic message degree,ACE)的消环掩模算法来优化QC-LDPC码,使得掩模后的校验矩阵具有较大的ACE平均值,最终完成QC-LDPC码的构造。该构造方法简单、通用性强,在短环数目和连通性间进行了平衡。与只考虑减少短环数目、增大围长等方法相比,该方法构造的QC-LDPC码有更加优异的纠错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线性分组码参数盲识别容错性能差的问题,提出基于迭代列消元法的线性分组码参数盲识别方法。首先对截获矩阵应用迭代列消元法,将其相关列对应各个窗内的转移矩阵中的列向量作为候选校验向量,再根据截获矩阵对偶码空间归一化维数来识别码字长度和同步时刻,最后将对偶码字进行初等行变换识别校验矩阵。仿真结果证明,与以往盲识别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容错性能好,适用于各种码率的线性分组码的码字长度、同步时刻和生成多项式识别。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问题,使其更易于硬件实现,提出了一种可快速编码的准 循环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以基于循环置换矩阵的准循环LDPC码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打孔 和行置换操作,使构造码的校验矩阵具有准双对角线结构,可利用校验矩阵直接进行快速编 码,有效降低了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与IEEE 802.16e中的LDPC码相比,新 方法构造的LDPC码在低编码复杂度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好的纠错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EPON中应用GF(256)标准RS码对信息帧长大于255位的信息流进行编码,并提高RS码的编码增益,提出了一种新的缩短RS码的编译码方案。该方案通过两个缩短RS码的交叠编码和互相迭代译码,可以提高编译码增益。RS码BM硬判决译码和chase软判决译码的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案对缩短RS码的软硬判决译码性能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限几何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码型。首先介绍了LD-PC码的原理和基本的构造方法,然后介绍了欧氏有限几何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构造欧氏有限几何LDPC码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对EG码字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约束Turbo译码方法的编码方案是由Turbo码及错误检测码级联而成.该译码方法可以降低Turbo译码的复杂度,同时可以节省译码时间.遗憾的是,由于不正确包满足校验检测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在中低信噪比时,译码性能有所降低.为了减小此类错误包的出现,文中采用不等长包构成一个长帧,在迭代之初,仅对短包进行检测,当不满足校验的短包数量小于给定值时,才对长包进行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案有效地减小了错误检测的包的数量,在中低信噪比下,译码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Luby变换(Luby Transform,LT)码作为信道编码应用于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可实现电信号的可靠传输。度分布对LT码编译码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得到更优的度分布,首先调整二进制指数分布(Binary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BED)中的度数比例,获得一种译码性能更优的改进的二进制指数分布(Improved BED,IBED)。然后,根据IBED在冗余度较小时译码成功率高,而冗余度增大后鲁棒孤子分布(Robust Soliton Distribution,RSD)的译码性能表现更佳的特点,通过求和归一化的方式将IBED与RSD两种度分布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一种新型二进制鲁棒孤子分布(Binary RSD,BRSD)。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及传统的RSD相比,采用新度分布进行LT编码,可明显降低译码开销,并节约编译码耗时。将新型度分布应用于基于LT码的PLC系统中,能有效地抑制PLC信道中各种噪声对电信号的干扰,并提高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LT码的基础上对Raptor码进行了分析。根据IRA码的结构及其线性时间的编译码特性,提出了Raptor码和IRA码相结合的改进Fountain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既保持了线性的编译码特性又能有效增强信元的恢复能力。利用其它编码技术与Raptor码相结合是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