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王翔  杨颿 《新财富》2013,(3):93-97
托马斯·梅隆奠定了梅隆家族在金融界的基业,深谙投资与政治结合之道的三属财长安德鲁·梅隆则将家族推向了鼎盛期,用“父子王国”来形容当时的梅隆家族应该并不为过。通过家族直接控制的金融企业,梅隆家族将触角深入到当时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产融结合使得梅隆成为当时最垦财势的财团之一。  相似文献   

2.
家族治理模式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具代表性的实质性治理模式,本文分析了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优势与缺陷进行分析,指出家族治理模式在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有其存在的客观现实性和合理性,但随着家族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家族治理模式应向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过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信息与经营》2009,(5):31-31
关于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的扩建项目,获得当地政府批准,并由瑞士建筑公司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de Meuron)国际建筑事务所承担设计规划,预计耗资215亿英镑,项目开工在望。  相似文献   

4.
王翔  杨馬風 《新财富》2014,(3):108-112
低调的普利兹克家族不仅控制着总资产80亿美元的凯悦酒店集团,旗下拥有柏悦、君悦、凯悦等连锁酒店品牌,还涉足游轮、集装箱租赁等行业。在资产多元化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家族凝聚力从而顺利传承,其一直沿用民主与集中结合的动态平衡模式进行家族管理,并注重培养家族成员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5.
孔鹏 《新财富》2007,(6):40-50,52,53
美的电器的转变,反映出中国家族控股企业的创富模式已经发生根本变化。股改前,由于制度原因,何享健家族无法获得对上市公司合法而稳定的控制权,因此,选择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且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美的集团发展其他产业,淡化上市公司在集团内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治理模式的特点和中国国情,民营企业不能盲目推进专业化管理,应在保持家族控制的基础上,努力把家族经营与专业管理结合起来,寻求两的最佳平衡点,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岚 《致富时代》2010,(9):167-168
比较分析“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和“家族模式”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特点和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和“家族模式”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采取家族式治理模式。家族式治理模式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企业与家族合一,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控制在由血缘、亲缘和姻缘为纽带组成的家族成员手中,主要经营管理权由家族成员把持,企业决策程序按家族程序进行,管理高度的集权化。  相似文献   

10.
张亚青 《商业研究》2002,(12):102-105
家族经营模式在我国现阶段的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有其社会、化、制度以及资源稀缺等原因。根据资源稀缺导致的选择经济学的规律,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不同的民营企业在不同的经营阶段,应选择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财富》2011,(11):90-92,94-96,98,99
通过盘点家族与企业的特殊资产与路障,可以预知企业最佳的传承模式。从15家样本企业的测试看,新希望等6家企业有条件成为实质的家族企业;国美、百度等7家企业可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广厦、比亚迪面临路障较多,长远看有家族股权稀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寻找永续经营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以通过考察自身资产特殊性和制度局限性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理模式,并随它们的改变对治理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日本茂木等家族在分散的股权下经营龟甲万酱油近400年、香港华资家族银行60多年来的经营变迁等案例都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 ,由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共同分割企业控制权的“折中治理”逐渐成为中国家族企业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然而 ,只要选择了“折中治理”模式 ,中国的家族企业主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职业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背叛”。本文从研究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特性出发 ,将行为个体嵌入到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中去 ,以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分析中国家族企业折中治理的内在机理 ,指出这种治理效率虽然低下 ,并不是最优的治理模式 ,但却也绝对不是最劣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财经界》2001,(10)
家族经营与非家族经营是一样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老了之后,"交棒"问题提上日程。但家族接棒与非家族的职业经理人接棒,都有成有败。就是说,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把握可以断言家族经营一定要被非家族经营的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家族经营与非家族经营是一样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老了之后,"交棒"问题提上日程。但家族接棒与非家族的职业经理人接棒,都有成有败。就是说,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把握可以断言家族经营一定要被非家族经营的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于家族企业的评价大多忽略其文化模式的双重机制,表现为强家族伦理和弱科层治理的同时存在。实用理性是家族企业主行为的深层次逻辑,并为家族企业文化模式的优化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范博宏  俞欣 《新财富》2011,(2):112-112,114,116,118,120
从开创阿迪达斯、彪马、阿瑞娜三大品牌的达斯勒家族的冲突,到香港镛记甘氏兄弟的对簿公堂、新鸿基地产郭氏兄弟的豪门内斗,众多家族一直备受内部纷争的困扰。打造和谐家族,有赖完善家族治理机制:同时,通过家族委员会与董事会的双层规划制度、将家族业务分拆等制度建设,也可隔离家族纷争对企业的干扰。而当歧异无法弥合时,分家分产是最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经过战前单边治理、战争时期财阀家族统治,在战后形成日本式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这种治理结构模式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的前期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日本公司治理机制的不足,日本不断吸收英国和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长处,出现了在多样化基础上趋同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高皓  刘中兴  叶嘉伟 《新财富》2013,(10):96-105
很少有人注意到,迈克尔·戴尔与银湖资本对戴尔公司250亿美元收购案的幕后操刀者,是戴尔的家族办公室MSDCapital。由两位金融界“蓝血贵族”执掌的MSDCapital,15年来对戴尔的家族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其运作不仅熨平了由于戴尔公司业绩波动可能造成的戴尔家族财富涨跌,并将一部分利润贡献为家族基金会的经费,还帮助戴尔完成了私有化的资金与交易伙伴安排,成为家族背后忠实而强大的后盾。  相似文献   

20.
紧锁家族资产与股权的传承规划往往有碍家族纷争的解决,反而保持家族资产的可流动性有助于解决家族纷争与降低纷争对企业营运的影响。在规划企业传承时,企业创办人应考虑家族治理、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等更广泛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