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文章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对昆明市流动人口子女弱势地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弱势地位的原因:由社会制度的排斥、社会空间的隔离、家庭教育的弱化、社会身份的边缘化因素交互影响形成.因此,要改善流动人口子女的弱势地位与城市融入密切相关,必须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改善并将教育作为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的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让更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到城市就业。本文从郑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就与之相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特点,阐述了法治思维在城市少数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体系的法治路径。要健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转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理念,落实依法行政;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提供法治保障,加强法治监督;培养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权利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特点,阐述了法治思维在城市少数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体系的法治路径.要健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转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理念,落实依法行政;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提供法治保障,加强法治监督;培养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权利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宁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不断增长。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既为南宁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给南宁市民族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的维度之间存在的契合点,意在园地制宜,将二者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立校内外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途径,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多种形式,丰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课题组近期对江苏苏南五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本调查借鉴了学者杨菊华(2010)有关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指标体系的研究框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对课题涉及的实证性问题进行了调查。访谈对象既有流动人口,也有城市居民与分管流动人口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问卷调查主要是分类加偶遇,课题组选取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等五个城市的流动人口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7份。  相似文献   

8.
陶斯文 《特区经济》2012,(5):287-28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他们的文化适应问题对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与巩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西南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文化适应问题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流动人口文化适应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文化认同,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文化适应问题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作为西北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为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近几年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西安市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着不足,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城市融入作了界定,分析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认为,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进程与农民工进城热度成反比,进展缓慢。制度、体制层面对农民工的歧视仍是影响其城市融入的决定性因素,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也阻碍了其城市融入的程度。所以,要推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多维度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筠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45-147
根据西部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傈僳族、景颇族、彝族和壮族等12个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认为当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非剩余劳动力大尺度异地城市化,据此提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城市化应优先于地域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及其住房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流动人口的住房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有待深入挖掘。文章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并根据是否符合在中等及以上城市落户的标准,分别对不同类型流动人口住房相关问题及其主要诉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称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每六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目前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是80后。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流动人口来到城市,不仅为了打工挣钱,超7成人希望落户城市,在城市谋求发展,并融入这个城市。流动人口流向何处?引热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源禀赋、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并对相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与自然资本对农民工回流到农村有显著的影响,而代表城市公共服务的子女教育、社会福利、住房保障以及就业服务等对农民工回流产生了"阻滞"效应,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本质上是个体决策、家庭约束与社会政策建构的结果,保障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享有的权利以及水平的提升成为未来完善我国农民工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少数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宗教和语言文化,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了解不够深入,而且传统文化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民族文化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本文结合普洱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教育状况,主要阐述了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苏敏 《特区经济》2015,(1):9-13
城市新"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其实质是以户籍制度为依附的福利不均,以及由此造成的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失败,这必将给城市社会事业发展、城市管理、城市社会保障和社区建设带来危害。本研究提出应当从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等角度来促进流动人口的融合,破解城市新"二元结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政府有必要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制.文章从影响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出发,提出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制的四个方面,即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机制、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保障机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机制和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服务机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制的制度建设应由规章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最终目的是落实城市融入机制的制度规范,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孙文凯  李晓迪  王乙杰 《南方经济》2019,38(11):131-144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著,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民族经济是影响城市少数民族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民族所有的圈子经济,在组织、市场、资源网络等方面与城市主流经济系统均有所差异。城市民族经济制度的形成有赖于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城市民族经济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考察,以明确城市民族经济的市场地位,这对提高城市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晓燕 《发展》2013,(1):56-57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并在北京周边集中居住,形成了围绕城市中心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至2010年初,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已达300多个。在这些地区,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严重倒挂,一方面给城市基层管理带来严重挑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造成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近年来,围绕建设"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北京市集成了一系列关于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跨越式""渐进式"和"趋同式"三种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面貌,缓解了社会管理问题突出的现象,较为平稳地推进了北京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