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进步速度越快,发展中国家越是能收到技术模仿的好处,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越是接近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家的作用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发展中国家,模仿型企业家的作用往往更明显。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通过知识过滤、吸收、模仿、"干中学",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自主创新积蓄力量,最终能实现模仿式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代谦  别朝霞 《经济研究》2006,41(4):15-27
本文在一个两国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发达国家FDI产业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问题。本文分析表明,发达国家FDI产业的选择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将更多更先进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FDI能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本积累,FDI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普及和改善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吸引FDI、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  相似文献   

3.
魏枫 《经济学家》2014,(3):16-24
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向外模仿与自主研发这一特征,构建了一个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又可独立研发的增长模型。从技术进步的视角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丰富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赶超的解释。提出向下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加速发展,并由此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路线图,以及中国新时期所提出的收入倍增战略的阶段最优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将中间产品生产厂商的技术投资选择引入罗默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中,构建了一个基于水平创新的技术进步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技术追随国技术赶超中厂商的技术投资选择与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型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技术赶超过程中经济运行的路径要经历模仿、创新两个均衡点。厂商利润为正时会进行技术投资,而厂商的技术投资选择模仿或者是创新会影响经济能否顺利跨越模仿陷阱而跃迁到创新均衡点。经济中能影响厂商技术投资选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都会对跨越模仿陷阱产生相应的作用;技术赶超国应该积极地提高企业的价值,提高技术知识储备和高人力资本的储备,同时还要大力建设国家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创新营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回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发散”现实的基础上 ,以“趋同”假说在增长理论中的逐渐展开为线索 ,对有关人力资本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进步及增长关系的理论进行了疏理 ,从而明晰了人力资本在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差异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回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发散”现实的基础上 ,以“趋同”假说在增长理论中的逐渐展开为线索 ,对有关人力资本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进步及增长关系的理论进行了疏理 ,从而明晰了人力资本在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差异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靠投资扩张和低成本劳动力供给,转向依靠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和劳动者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中国亟需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发挥重大作用。通过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分析发现,以高等教育占比来衡量的人力资本水平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与否及时间长短有着密切联系。未来中国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傅强  靳娜 《技术经济》2009,28(6):5-10
人力资本和R&D投资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增强了科研主体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推动了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1998—2007年中国29个省市共290个观测数据,通过引入人力资本和R&D投资两个参数,分析人力资本和R&D投资对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和通过提高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效率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诠释地区间效率差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提高,而且还通过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从而间接影响技术效率;R&D投资对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而对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并不强。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积累和溢出驱动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是理解经济内生增长的关键,据此可构建基于人力资本部门内溢出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型。模型论证了用以生产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本的存在是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模型说明,在缺乏政府干预时,分散经济中人力资本生产的私人投资不足,经济均衡增长是一种社会次优,适当的政府干预措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率提高和社会福利改善。  相似文献   

9.
地区资本回报率的差异及其变动决定了一国总体投资效率的走向。根据1990-2012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宏观数据的测算,更新了三个地区资本回报率的变动情况,然后构建计量模型分析资本深化、技术进步等五大因素对地区资本回报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各地区资本回报率呈现波动式下降,至2012年已低于20%。资本深化抑制了地区资本回报率的增长,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可以显著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外贸依存度的增加阻碍了东部地区资本回报率的提高,不影响西部地区资本回报率变动,但对中部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未来应根据地区经济特色与发展阶段,实施改善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的产业与竞争政策,提高投资效率,推动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岩 《经济师》2003,(6):232-232,234
人力资本论者认为 ,人力资本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投资过程中形成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的总称 ,是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动力 ,是生产效率提高和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研究青海省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战略 ,实现现代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焕明 《财经研究》2007,33(9):88-100
文章基于一个教育效率的水平创新模型分析了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指出人力资本是影响技术吸收与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通常所言的静态比较优势战略无法改变落后地区在人力资本上的比较劣势,因而落后地区也就无法发挥所谓的后发优势进而实现与发达地区间的经济收敛。而只有基于教育质量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提高,实行人力资本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或追赶战略才能让落后地区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最后文章以中国为例验证了这一结论并简要提出了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国技术水平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该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创新除了与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有关外,也与总体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有关.本文将国家技术发展战略分为四类,并给出了各种不同技术发展战略的情景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选取全球87个国家2000—2016年的数据,分析了老龄化与资源依赖如何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思路主要基于人力资本这一传导机制,通过计量模型也证实了人力资本在老龄化、资源依赖与技术创新间的传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并非阻碍作用,反而会促进一国技术创新发展。然而,资源依赖与大多数研究结论一致,会对技术创新带来消极影响。全球各国应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范自然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且应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象,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in Economics》2014,68(2):117-132
We examine human capital's contribution to economy-wid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rough two channels –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 innovation being more skill-intensive than imitation. We develop a growth model based on the endogenous ability-driven skill acquisition decision of an individual. It is shown that skilled human capital is growth enhancing in the “imitation-innovation” regime and in the “innovation-only” regime whereas unskilled human capital is growth enhancing in the “imitation-only” regime. Steady state exists and, in the long run, the economy converges to the world technology frontier. In the diversified regim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ises the return to ability and generates an increase in wage inequality between and within groups – consistent with the pattern observed across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follows Benhabib and Spiegel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 34, 1994:143–73) in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paper is innovative in two ways. First, it takes the R&D‐based models more seriously. This delivers more structural specifications in which human capital affects growth as an input of final output and as a catalys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Second, owing to data availability it is possible to disaggregate human capital and assign different roles to primary and post‐primary education. Regression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these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suggest tha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human capital to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final output production vary by country wealth. More importantly, regression estimates suggest that primary education contributes mainly to production of final output, whereas post‐primary education contributes mainly to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of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6.
We study how the possibility of migration changes the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sending countries, and how this affects development. In our model, growth is driven by productivity growth, which occurs via imitation or innovation. Both activities use the same types of skilled labour as input, albeit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Heterogenous agents accumulate skills in response to economic incentives. Migration distorts these incentiv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is slows down, or even hinder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ffect is stronger, the farther away the country is from the technological frontier.  相似文献   

17.
We study how the possibility of migration changes the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sending countries, and how this affects development. In our model, growth is driven by productivity growth, which occurs via imitation or innovation. Both activities use the same types of skilled labour as input, albeit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Heterogenous agents accumulate skills in response to economic incentives. Migration distorts these incentiv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is slows down, or even hinder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ffect is stronger, the farther away the country is from the technological frontier.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区域层面对公司治理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外向性、外商投资、信贷规模以及技术产出效率的差异之后,省级股东治理指数与省级R&D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省级经理层治理指数与省级R&D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随着地区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地区经理层治理的影响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促进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9—2019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运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拓展的STIRPA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绿色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在直接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优化的同时,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发挥间接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快建成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全面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