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介绍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依据出发,探讨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区域协同与跨区域竞争的时代,其发展趋势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业区域合作的目标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构建无障碍旅游机制,实现一体化,使区域旅游要素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4.
中部六省旅游发展综合评价及空间结构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在利用AHP分析法以及嫡技术对中部六省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认为河南省、湖北省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中部六省旅游发展各具特色,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在进一步探讨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空间基础后,根据中部六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特色,提出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空间结构系统的构建应以7个旅游中心城市为一级发展极核,以八大跨区旅游圈为基本旅游延伸面,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长江旅游带等跨区域的旅游经济带,形成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多极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5.
史常凯 《时代经贸》2007,5(1X):1-2,4
本文从介绍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依据出发,探讨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炼  罗国云 《时代经贸》2007,5(7):96-97
川渝两地的经济联系源远流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过程中,川渝两地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强,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其中,旅游业合作是川渝合作的双赢选择.文章主要就川渝旅游业合作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了川渝地区旅游资源基础、客源基础、区域交通基础和产业发展共识等.  相似文献   

7.
李炼  罗国云 《时代经贸》2007,5(7Z):96-97
川渝两地的经济联系源远流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过程中,川渝两地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强,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其中,旅游业合作是川渝合作的双赢选择。文章主要就川渝旅游业合作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了川渝地区旅游资源基础、客源基础、区域交通基础和产业发展共识等。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合作共赢的重要战略措施,是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为例,通过研究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出现的问题,着手探讨旅游合作的提升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金沙江中下游区域是我国云、贵、川的重要结合部,该区域13地州市境内拥有丰富多彩且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纯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本课题通过分析金沙江中下游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现状,分析该区域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以促进本区域旅游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与东盟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地区矛盾的存在是云南与东盟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所在,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则为双方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提供了现实性.为此,双方要把握机遇,从观念上实现突破和创新,不断加强政府的保障和民间组织的合作,优化旅游环境,联合培训旅游人才.实现云南与东南亚区域旅游合作,进而促进双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广泛开展了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中国跨国(地区)的旅游合作范围由近及远形成港澳台、亚洲(主要是东亚)和欧美三个空间层次,在旅游企业协作、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等方面的合作逐渐深入.国内区域旅游合作从跨省(区、市)旅游合作到省区内的跨县(市)旅游合作,形成了若干旅游合作区域,有力地整合了国内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展望未来,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无论是国内区域旅游合作还是国际区域旅游合作,都将在旅游合作空间结构与范围、合作领域与层次、合作形式与内容、合作机制与成效等方面有质的突破和发展.国内旅游合作与国际旅游合作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及一体化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12.
赵雯 《经济论坛》2012,(7):42-44
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协作,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旅游区域合作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呼包鄂地区实施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呼包鄂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具体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新 《时代经贸》2006,4(10):16-17
中部五省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具有相当资源、交通、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基础,但同时存在机制、规划、行业、标准等方面的障碍,必须加强实质性的改进,以促进中部五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CEPA背景下深港旅游合作的创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观志  白晓亮 《经济问题》2005,(5):79-80,F003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经济的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区域整合体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竞争的基本单位。作为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子系统,深港旅游合作在CEPA背景下无疑更加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以CEPA为切入点,从操作主体、合作原则与合作方式的角度探讨了深港旅游合作的创新策略,试图构建出两地合作策略创新的开放型系统,从而为两地的旅游合作战略初步建立了实施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5.
跨行政区域的省际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加强东北三省合作,共建东三省经济圈已成为三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东北三省合作的动因、基础产业优势、四大创新产业集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之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旅游区域合作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本文主要在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指导下,以潍坊市目前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探讨其旅游区域合作的对象、合作模式等,以期对区域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曲静  贾利东 《生产力研究》2012,(6):120-121,162
在"大旅游圈"的理念下,打破传统观念和僵化体制的限制,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是现代旅游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文章在对甘肃与周边省份区域旅游合作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期望能够以此为突破口,推动甘肃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旅游业竞争已经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直到目前的区域竞争.而汉中发展旅游业的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T(Threats),指出像汉中这样的旅游业发展的温冷地区,要做大做强旅游,必须走区域联合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CEPA中关于旅游的制度安排,不仅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泛珠三角“旅游业的全面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中,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合作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合作的重点是打造一个粤港澳旅游金三角.9省区与港澳联合起来建设泛殊旅游经济圈,目前最佳的突破口是各省区以高品位景区为支撑点、以大型旅游企业为骨干、组团式合作开发跨省区的精品旅游干线.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合作中文化认同的建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对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区域经济合作中,应积极构建新形势下的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认同,并通过树立科学的区域观、政府引导、媒体推动、加强文化建设等路径来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