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连锁业回归竞争力“原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中国本土连锁企业发展较快,特别是规模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面对本土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势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如何在扩张的同时缩小与国外连锁企业的差距,如何做强?该文从连锁企业竞争力"原点"的视角,探讨本土连锁企业想要做强,经营模式必须从速度导向型向业绩导向型转变;盈利模式必须从费用导向型向核心的主营业务盈利转型;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真正构建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形成企业长期发展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连锁业起步比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商业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借鉴国外规模效益的经验,开始探索连锁商业的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连锁事业开始在中国逐渐繁荣起来。连锁经营几乎遍及了各个行业。特别是餐饮行业,除了在中国遍地开花的西式快餐连锁店,中式快餐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特许和正规连锁(也叫直营)是连锁经营企业广泛采用的2种模式,本文以中国餐饮行业为例就连锁企业采取这两种经营模式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向外资开放的第一年,零售业就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本文在分析目前零售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我国零售业与国外零售巨头的差距,提出本土零售企业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零售企业的经验,提高零售业的整体素质,要仔细研究市场格局,把握市场走势,选择具有自主竞争优势的领域,才能使我国连锁企业走上良性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谢建华 《经济师》2006,(11):264-264
现行中国的零售商业,无论在企业规模或资产质量,都较国外同行有相当差距,面对WTO的加入,中国零售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零售业应该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西式连锁餐饮企业进入中国以来,中国本土连锁餐饮企业随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成长起来.连锁经营商业模式进入中国以后,给困惑中的餐饮企业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发.连锁经营作为新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的方式,在中国餐饮业被广泛采用.由于中式餐饮模仿性强和中餐烹饪的独特性、中国特有文化和市场的原因,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式连锁餐饮企业并不多.当连锁经营模式引入中国后,这种现代高效的商业运作模式就一直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中式连锁餐饮在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出的困难、问题也较多.本文试图对现阶段中式餐饮连锁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结合襄阳阿波罗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发展现况和出现的问题,探索其连锁经营商业模式,以期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本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本土零售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和寻找新的业态竞争方式进行竞争,也应考虑在意合的基础上实现多赢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连锁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连锁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权利霞(一)连锁经营方式对于改变我国传统零售业小型、分散、无序状态,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准入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组织大贸易不失为最佳选择。从90年代开始,我国连锁商业在各种社会环境大大改善的前提下,获得较快...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材连锁超市在中国的不断发展,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本土建材连锁超市在自身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物流、培训、管理等方面原因,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已面临困境.本文从战略的角度对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本土建材企业不应采取外资建材连锁超市所普遍采用的全国连锁经营模式,而应该发展区域连锁,即集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高锐 《时代经贸》2007,5(6X):50-51,53
随着建材连锁超市在中国的不断发展,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本土建材连锁超市在自身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物流、培训、管理等方面原因,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已面临困境。本文从战略的角度对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本土建材企业不应采取外资建材连锁超市所普遍采用的全国连锁经营模式,而应该发展区域连锁,即集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各种零售业态不断涌现,市场上各种专业商店层出不穷,中国加入WTO后,各大型外商零售集团加快了国内圈地的步伐,国内零售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程度。国内传统的大中型零售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走规模化的连锁之路,作为连锁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所在的商业集团如何做好商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6.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