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两国的贸易矛盾也不断的积累,而知识产权争端,是它的一个突出表现.文章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历程出发,总结出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对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争端策略选择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进化稳定策略为核心的进化博弈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模拟者动态方程作为分析工具,在经济主体(贸易争端中的国家)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研究长期条件下群体中(各个贸易参与国)选择不同策略的群体比例动态趋势和进化稳定性,分析了单群体成员间(WTO机制内)两国贸易争端对称动态博弈和两个群体成员间(WTO机制外)两国贸易争端非对称动态博弈。最后得出结论: 贸易弱国倾向于在WTO机制内通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争端,贸易强国则倾向于WTO机制外举行双边贸易谈判解决两国间的贸易争端。  相似文献   

3.
中美反补贴争端的起源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美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也日渐频繁,不断增加。中美两国有关反补贴争端就是近年来新产生的一种贸易争端。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政策,然而,在美国贸易保护政策进一步抬头、国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国内一些产业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减弱的背景下,美国政府首次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产品适用反补贴法。这一做法,必将使中美反补贴争端愈演愈烈。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存在频繁的经济往来,对比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这对加快东亚服务贸易合作十分重要。文章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法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就中日两国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状态进行分阶段分析,得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中日两国服务贸易出口倾向不同、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生产和出口结构存在差异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服务贸易竞争力驱动模式、拓宽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优化服务贸易生产与出口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美两国有关反补贴争端是近些年来新产生的一种贸易争端,并且已成为双方众多贸易争端中非常突出的事件。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必将使中美之间反补贴争端愈演愈烈。鉴于反补贴争端自身具有的特点,本文概述了补贴的双重性质和反补贴的特点,简要地介绍了中美反补贴争端的基本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指出了反补贴争端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避免使中美反补贴争端愈演愈烈和尽可能解决两国之间反补贴争端的若干具体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了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并达成共识,两国同意通过沟通协商解决光伏产业贸易争端,避免反倾销调查,进而加强产业合作。默克尔表示,德方希望欧盟委员会有关企业和中方一起尝试通过沟通和交流来排除和解决问题,不要启动反倾销程序。中国光伏企业界对中德两国领导人在此次政府磋商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表示欢迎在欧债危机发展升级,中欧贸易近期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这一推动贸易协商沟通、  相似文献   

7.
刘昌荣 《上海国资》2012,(11):22-23
2012年4月以来,中日两国发生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政治、外交关系明显恶化。日本政府9月11日的“购买”钓鱼岛闹剧,引起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严重对峙,并激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活动,中日经贸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8.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9.
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1996年至2005年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志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仍以跨行业贸易为主要特征。加强中日经贸关系有利于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发生的贸易争端不断,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其冲突既有结构的矛盾,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全球经济处于发展危机中,两国贸易是否正常化,这不仅关系两国关系能否正常发展,也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1.
刘美 《环球财经》2014,(8):37-39
媒体应保持客观性 Q《环球经济》:在近期中日两国发生外交争端的过程中,两国媒体都十分活跃。作为一位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从事媒体工作的资深人士您对中日两国媒体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有什么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中美经济发展上再掀波澜,自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301条款调查行政备忘录以来,中美两国轮番过招,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宁波作为外向型经济比重较大的城市,受外部环境冲击更大、程度更深。对此,本刊记者就宁波在当前贸易摩擦中面临的形势和下一步应对举措,专访了宁波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刚勇。  相似文献   

13.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3,(9):9-9
中欧光伏争端达成价格承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5家行业组织7月27日发表《关于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的联合声明》指出,经过中欧双方艰苦、细致的谈判,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共有95家中国企业参加此次价格承诺谈判,该价格承诺体现了中方绝大多数企业的意愿,使中国光伏产品在双方协商达成的贸易安排下,继续对欧盟出口,并保持合理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4.
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日贸易关系中,不仅存在着贸易不平衡、日本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两国冷淡的政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秀文 《魅力中国》2010,(33):259-259
2010年是中日建交38周年,38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合作关系作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果。日本曾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在2006年首次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但中日贸易结构仍较落后。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关系不断的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中日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菲两国围绕南海问题争端不断,近年来,发生的黄岩岛对峙事件及菲律宾单方面将争端提交国际仲裁事件,使得中菲南海争端逐步升级。中菲南海争端的主要原因可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视角从个人、国家、国际体系三方面进行分析。中菲两国领导人的个人因素,中菲两国国家利益的要求,美、日、印大国的介入这三个方面分别构成了层次分析法个人、国家、国际体系这三个层次原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白益民 《环球财经》2012,(10):63-65
近期,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日本野田佳彦政府2012年9月10日宣布所厢“国有化”钓鱼岛。紧接着进行“国有化土地登记手续”,并宣称“举全国之力强化对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警备”。对于日本这一系列举动,我国政府提出严厉警告,并派出海监船到钓鱼岛附近巡视,国内民间保钓情绪日趋高涨。  相似文献   

18.
后俊 《魅力中国》2011,(17):117-117
中日两国是目前亚洲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亚洲甚至世界局面。冷战结束后,两国的关系时好时坏。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两国关系发展中有四个阻碍因素:历史问题,美国因素,政治地位,领土争端。  相似文献   

19.
王可 《北方经济》2006,(10):77-78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两国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与摩擦,理性分析并全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给中日两国带来“双赢”局面,时整个亚洲的经济腾飞同样意义深远。本文对现阶段中日贸易状况及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时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两国贸易结构和贸易结合度的分析,认为两国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建立中智自由贸易区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文章同时分析了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智双方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