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新的城镇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规划需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密切衔接,于是一些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广东顺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编制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将全市域行政区范围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详细规划,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例如,顺德市在“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指导思想下,对市、镇、管理区三级原总体规划进行大刀阔斧的修编,明确划定全市域的用地格局,全市域内形成“一个中心城区五个组团为核心,六个相对独立的郊区镇组团为呼应”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经济》2008,(12):48-48
山东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明确把村镇规划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到2010年实现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各县市要统筹推进城乡农业的发展,形成城乡分工合理、特色产业鲜明、  相似文献   

3.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而土地的合理利用在城乡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纷纷开始制定城乡规划地方法规。在立法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规划管理要求,加强对城乡规划地方立法的研究,制定可以满足当地需求的地方性法规。探讨如何建立适应本土发展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完善的地方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08,(1):16-16
2008年1月1日起,《城乡规划法》施行,现行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城乡规划法》共7章70条,针对当前城市和村镇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作了规定。规范范围包括城市、建制镇、集镇、村庄的规划、建设及其布局。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的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市县层面上位承接、侧位对接、下位衔接已成为规划管理发展趋势。"上位承接"即落实上级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侧位对接"即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部门规划,"下位衔接"即指导规划区交通、水利、电力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等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领域重点关注城乡土地价格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土地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行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征地冲突等;(2)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法律完善、土地权籍与耕地保护管理等实践问题;(3)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研究以探索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重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深化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碳排放研究、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及村级规划为热点;(4)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农地综合整治、复垦技术革新、土地污染修复方法等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土地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不断完善。研究结论: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国家战略实施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利用转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下的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系统科学、信息通讯技术驱动下的土地资源智能管控等研究问题及相关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8.
建设部最近发出的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建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现行规划的不足,从指标安排、用地布局、规划层次、规划衔接等四个方面提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创新之处,以期更好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结构,浅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足,并同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土地利用规划先行国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改进措施。具体有精简规划体系,明确规划内容与责任;提高动态变更手段的先进性及可操作性;注重土地规划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作用:进行城乡整体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等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寻《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体例,揭示其作为限制土地财产权利行使的实体法所应当涵括的制度要义。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和《国土空间规划法》分别立法,且前者采用框架法模式下,《国土空间规划法》应当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实体性内容。研究结论:因应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迫切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法》应从科学性、民主性和正当性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质合法性,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要求、审批程序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实体规范给予更明确的立法指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基于“反规划”思想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将生态基础设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提出了运用“反规划”理论和景观安全格局方法,通过建立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土地控制分区,并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导则;(2)依据不同生态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和土地控制分区,调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基于“反规划”思想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符合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可以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念和方法上的借鉴,也是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发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国外土地规划立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日、英、美三个典型国家土地规划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国外土地规划立法的主要特点,针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立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应借鉴国外土地规划立法的成功经验,制定一部专门的《土地规划法》,在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协调好与其它相关法律的关系,完善立法体系,并提高公众在规划制定中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目的:为科学地开展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论:系统地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政策执行评价指标(控制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评价指标(非控制指标)体系、规划方案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实施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部门间合理分酉己的有效方式,是落实土地管理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我国已经开展的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入手,分析了前两轮规划尤其是上一轮规划取得的成绩,总结了规划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些建议,以期对新一轮规划修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The legal framework of Zambia has laws that support participatory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but there are no guidelines on how it should be done. Thus, the research aims at assessing if the Luapula Province Planning Authority (LPPA) has 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that incorporates effectiv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ion.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secondary data, especially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in th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URP) Act No. 3 of 2015 of the Laws of Zambia and the participatory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of Kilimanjaro Region.The data analysed show that there is lack of effectiv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LPP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the LPP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does not have the provision to capacity build stakeholders during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lack of participatory land use planning guidelines;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under customary authority is not part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and the LPP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is a top-down approach.The conclusions state that 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in existence are inadequate for effectiv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of LPPA. In addition, the stakeholders are not incorporated in the LPPA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in terms of decision making but incorporated as reactants to the decisions made by the public authorities.The recommendations are that a National Land Use Planning Commission composed of representatives from stakeholder groups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some sections of the URP Act No. 3 of 2015 of the Laws of Zambia need amendment inorder to have continuous feedback between the land use plan makers (planning firm(s) and planning authority) and the stakeholders. Furthermore, Village Councils must be given power to make decision by establishing them as Village Planning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多年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实践,对我国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耕地的保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践过程中,我国现行平面指令型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模式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调整。"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催生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在技术、理念、职能与体制等方面创新,并将助力土地用途管控与用地审批制度的优化、城乡土地资源再配置机制的创新、土地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协调的强化和土地利用"五位一体"的发展治理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土地资源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提高认识、突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搞清基础数据、协调好各项规划和规划的审批程序等几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提高大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A分为LUOPEIA、LUSPEIA、LUPPEIA三个层次,初步构建了中国LUPEIA体系;提出了基于PSR框架、FAO相关文件及项目EIA的LUPEIA方法论,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FAO相关文件在LUPEIA的作用,将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归结为LUP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是LUPEIA的特色,美国国家环保局的BASINS工具对土地利用造成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对市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分析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提出其规划过程缺乏过程监管的现状。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法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预警系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并对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子系统进行了设计。该系统对实现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以达到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