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学术界对于价值决定①与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争论,与国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两种市场价值理论的争论,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即马克思的价值决定是否考虑了需求的作用,或者说如何看待马克思价值决定的论述中对供求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内转形问题研究成果,按照价值转形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将劳动价值论看作一个价值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马克思对供求因素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指出:就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关系来说,始终是第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在价值转化的不同范畴和层次上,第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决定个别价值,进一步决定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的三个不同范畴和层次上分别由价值、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决定,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决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近一年多来,重新讨论的所谓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决定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此谈一点我的看法。一对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看法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到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进一步规定”,“另一种意义”。我认为,“进一步规定”是马克思在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中的充实或完善,它反映了抽象到体具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深入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决定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方面。自1956年魏埙、谷书堂两位同志提出马克思有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看法以来,围绕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问题上展开的争论,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中国经济学界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纵观这近50  相似文献   

4.
<正> 商品价值究竟由何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迄今主要形成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看法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价值,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已经形成的价值能否实现;另一种观点认为,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价值;再一种观点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我对上述几种观点均持异议。我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商品的价值只能由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亦可称为均衡价值。诚然,马克思从来没有明确地提出过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均衡价值这样的概念,但是,只要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一下马克思的杰作《资本论》和其它论著,就不难发现其中自  相似文献   

5.
价值决定和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关系有些文章认为,《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分析单个商品时提出的,只是就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来说的,不考虑社会需要量。这是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分析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商品总量时,就提出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察价值决定,不能不考虑商品的社会需要量,因而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要决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是价值决定的关键。本文认为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同一性 ,不存在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马克思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 ,其深层含义在于说明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于各种不同生产领域问题 ,这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从现实社会的商品中抽象出“价值”,并指出,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阐述了价值决定的一般性意义或价值决定的第一个层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给出了价值由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结论。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论述价值决定的一般意义时舍象掉了竞争等因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理论,首先应当全面、准确地把握他的理论,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离开马克思的理论逻辑。离开了他的理论逻辑,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应用,从而使马克思的理论丧失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在量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但这意味着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将包含死劳动,因而便否定了"活劳动价值一元论"。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价值产品"与"产品价值"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小于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从而使上述悖论得以克服。本文通过对旧价值部分的追溯,运用数学过程阐明了一切商品归根结底都是由活劳动创造的机制,论证了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深化了对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重要结论的认识,并对近年所议论的一些重大课题(如所谓"成正比"的问题等)在新的基础上予以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9.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论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成“正比说”,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要厘清“变动关系”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一命题.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运用双重价值转形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逻辑关系的金钥匙,破解所谓的“马克思的悖论”,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价值决定的关系上,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主张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有的主张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还有一些同志主张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在许多论点中似乎存在一个共同的认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是两个不同的数量,或者说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标准是彼此不同的。这一点值得研究。从理论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是一个一定的量,不能是两个。社会必  相似文献   

11.
<正> 长时期来,我们重视价值决定而忽视价值实现;对价值决定也只重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的不考虑社会需要的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忽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阐述的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的必要的劳动时间,即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计划价格的制定中,重视生产成本,忽视社会需要。这实际上是把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割裂了,理论上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实际中又不适当地从价格环节助长了产需脱节、经济效益不高等弊病。因此,必须根据马克思的原意,正确理解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我认为,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但要正确认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把握它们各自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我们先看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特点。第一,它与社会分工所决定的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关。无论各种有用劳动在质的方面存在多大差别,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智力,都是人类劳动支出。正是这种一定量的人类劳动形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在质上具有同一性,在量上具有差别性和可约性。第二,它是耗费在使用价值生产上的劳动时间。因此,不能脱离商品的生产过程来对它  相似文献   

13.
对价值决定和价值规律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们试图对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研究时,首先碰到了长期以来两个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一个是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的关系问题,一个是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不存在转化形态问题。这两个问题如得不到澄清,必将影响对其他具体问题的分析。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第一个问题,即对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再认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究竟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职能作用的理解,一直存在严重的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一种含义还是有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到底是一个还是两个?它们对商品价值的职能作用如何?自从50年代中期魏埙、谷书堂两同志提出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参予价值决定的观点到如今,已有30多年了。其间虽然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的讨论和争鸣,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30多年的讨论,据笔者的概括,不外乎有以下3种意见:一是“两种含义,共同决定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它们二者共同参与商品价值的决定。二是“两种含义、单一决定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但决定商品价  相似文献   

15.
赵旭亮 《经济问题》1989,(12):62-6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阐述了关于市场价值决定的理论。在《资本论》第一卷,他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价值所体现的社会本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在《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分析了商品价值的实现途径和实现条件。《资本论》第三卷则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础之上,阐述了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化,市场价值的决定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商品价值量决定的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决定或影响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力、社会总劳动等因素进行探讨研究,从量的角度来再认识劳动价值论,揭示其内在矛盾,为完善价值理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继国 《财经研究》2003,29(4):67-72
由于“供给”、“需求”等概念在《资本论》中有多重含义,在涉及比较复杂经济关系时很难用文字叙述清楚,因而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供求关系与市场价值的决定问题上发生很大的意见分岐,其中,“供求价值论”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但该理论不但会从逻辑上导致劳动价值论的崩溃,还与马克思原意不符,也不是经得起推敲的科学观点。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进行科学表述,这个问题会变得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通常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明确地提出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在哪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认为,一方面,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工艺的普遍改进而减少时,该商品的价值量与相应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这表明,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受制于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方面,"商品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第三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上处于从属地位,并在再生产过程中,与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地相互转换,形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存在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吗》(之一)一文中,对是否存在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进行了分析,马克思没有刻意论述"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马克思的观点。为什么国内(仅仅在国内)会出现的、旷日持久的、声势浩大的、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讨论呢?一方面反映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的深入,要求我们全面、完整、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观点,掌握马克思理论的实质;另一方面反映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主张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同志,都认为马克思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2页)二是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的必要的劳动时间,即“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