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金融转移视角,在探讨金融转移下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了我国1986—2009年期间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非正规金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非正规金融明显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这一实证研究对中国通过正确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利用1986年~ 2010年的区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区域农村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效率要普遍高于正规金融;上述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差异明显;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低收入者的回报更高,而正规金融发展对高收入者更有利.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和农村金融深化改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已有涉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中都是以正规金融为主,几乎普遍忽略了在我国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非正规金融.本文基于非正规金融视角,利用多变量VAR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短期内将促进农民增收,长期会带来负效应;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有利于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不利于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迅速发展壮大,并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把握好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非正规金融的现状、成因以及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的优劣势,得出结论: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合作是非正规金融发展的一条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收缩,非正规金融在解决农户融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非正规金融自身存在的缺陷,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非正规金融的未来发展应克服内在缺陷和与现行金融体制之间的摩擦等影响因素,通过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合作金融机构、吸引农村非正规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等多种途径,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深化使得金融已经并且以其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显示出其空前的重要性.利用1987-2011年相关数据,对甘肃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甘肃省农村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落后、金融效率低下、金融结构单一,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微弱的均衡关系.基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和财政支农对于甘肃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结合甘肃农村金融发展不足、金融业发展滞后的困境,构建适度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的有效法律制度,对于有效促进甘肃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非正规金融形成原因的分析,对非正规金融的发晨方向提出政策性建议,并对正规金融如何提高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概念,首先阐述了农村金融随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接着以实证的方式证明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金融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借贷博弈分析表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仅依赖正规金融机构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的。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优势和供给灵活等特点,能很好地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为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短期应确立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地位,以合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中期应促进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融合;长期则应建立农协,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和金融机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1.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与农村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 将其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 规范和引导非正规信贷机构的发展,创新农村信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微观机理与政策测度:国外文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文献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研究进行概览,本文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不仅能够降低农户借贷的外生交易费用,还能够降低制度性的内生交易费用;农村非正规金融自发生成的各种内在机制具有较高的制度效率,农村非正规金融可以与农村正规金融共存;以家庭为结点的社区网络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的基础;为了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由发展中国家政府推出的各种扶贫项目的作用却很有限,因而政府要想有效干预农村金融市场,就必须考虑并充分利用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作用。但已有研究并未定量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有文献计量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零散,尚未形成一致的理论框架。这就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可选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立军  湛泳 《财经科学》2006,83(4):53-60
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它们均未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本文从农村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点,它不仅改善了农村经济内源融资的主导格局,还改变了农村金融的单一产权结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出发,运用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制度设计等理论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要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正规金融高度发达的人类现代经济社会,非正规金融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当中,非正规金融起着越采越重要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作了一个简要的概述,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最后针时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生态优化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真正服务于农业的农村正规金融生态主体数量明显不足,且功能退化,未形成分层竞争机制,信息不对称;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虽无合法地位却十分活跃的充斥着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户和农企的融资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信用环境不佳。具体的解决方案有: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结构体系,培育分层竞争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的健康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法律保障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1978—2008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 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金融中介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提升并未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金融中介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农村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村金融供给,突破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门槛",同时提升支农贷款的效率是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分别通过数理模型和博弈模型对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农村金融的改革应当注重发挥非正规金融的内生作用,把农村非正规金融放在当前农村改革的主要位置上。最后从短期、中期、长期的角度指出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周元  吴玉梅 《时代经贸》2009,(10):158-159
在发展中国家或农业落后地区,普遍存在着二元金融结构。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矫正市场失灵和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要性,指出现阶段规范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弥补经济转轨时期的资本市场滞后、融资困难和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纵深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分支,对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缓解农村信贷缺口、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运用问题一对策的研究方法,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崔婷婷  王倩 《时代经贸》2010,(18):182-183
近年来,随着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收缩,非正规金融在解决农户融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非正规金融自身存在的缺陷,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非正规金融的未来发展应克服内在缺陷和与现行金融体制之间的摩擦等影响因素,通过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合作金融机构、吸引农村非正规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等多种途径,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