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乏力,明显落后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速度的现状。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就如何推动京津冀地区快速稳定增长这一问题提出种种构想,其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运用相关的区域理论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基础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论证了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并对如何实施制订了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具有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开展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域观念和地方保护主义,京津冀各方要有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紧迫感,加强在各方面的协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制定合理的战略思路和空间构想是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础。本文就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本思路、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设想、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经济、文化、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要淡化行政区划,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园区向轴带靠拢,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功能应向外扩散,培育更多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形成城市规模、空间布局都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功能区。从总体上看,未来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布局为:以培育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京津石"三城为主骨架,重点打造京津塘发展轴、滨海经济带和京广北段经济带"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一轴两带三城四区五群"区域发展总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结合,网络型、多层次、开放性城市体系。文章最后提出促进京津冀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1)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国务院京津冀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二是促进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三是制订区域经济合作政策。(2)实现交通设施的网络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3)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4)建立区域性中介机构和相关组织。一是设立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联合会,二是建立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中心,三是建立产业协作信息中心。(5)促进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加强京津冀经济技术合作问题的思考姚绍学薄连明现代区域经济,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利用、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江苏与上海的联合,创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繁荣;广东与港澳的合作,带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腾飞;河北与京津携手,也必然推动京津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5.
文章应用修正引力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京津冀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不均衡,主要经济联系集中在京津地区,石家庄、唐山和廊坊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较多,但影响力有限,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少.京津冀区域经济网络结构不均衡,整体网络密度从2010年的10.2增长到2017年的22.3,增长速度较快,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度.京津冀区域经济网络中,北京、天津的经济核心位置突出,经济集聚能力显著;石家庄和唐山具有一定经济集聚能力,其他城市一直处于经济净流出状态.建议借助雄安新区建设加强冀南经济核心区建设,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网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充分说明了京津冀地区将成为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破冀北地区生态恶化与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是京津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要求相关行政区域在产业政策、生态治理上加强合作,在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上发展生态经济.路径在于:通过水权交易和生态补偿,实现生态治理成本的共担;通过项目合作,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还要求政府治理形态的嬗变,即从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行政转向区域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8.
梁慧超  李燕飞  金浩 《现代财经》2007,27(10):75-79
通过统计数据,建立经济评估体系,对三大都市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有一定差距;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与“长珠三角”比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应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作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产业集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因此,我们要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拓展合作领域,与中原经济区、太原城市圈等合作发展,积极融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之一,加强合作和交流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能互利共赢,支撑环渤海核心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华北地区在能源、产业、人才、科技、生态、旅游等方面合作交流空间巨大,为华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与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永艳 《经济师》2011,(10):208-208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和进程,指出京津冀都市圈处在加速向全面一体化演变的关键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合作的思路、途径与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充分说明了京津翼地区将成为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宋有洪 《经济论坛》2006,(13):29-30
一、在京津冀大格局中的角色定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中国没有任何经济区域拥有像包括京津在内的环渤海区域这样优越的发展平台,相对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明显。然而,与珠三角、长三角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相比,这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却没有长足进展。更为突出的是,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围绕京津的贫困带。这其中的原因,与北京、天津及河北的角色定位不准有很大关系。正如吴敬琏所言“,发展天津和滨海新区必须处理好与整个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关系,尤其是京津冀的关系”“;滨海新区欲在区域内发挥重要的服…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一种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地区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如何整合市场和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进入21世纪,以京津冀为主体的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迅速升温,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和瑞 《技术经济》2008,27(10):32-36
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当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经济联系方向理论、方法,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间三个不同层次的经济联系程度,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沿海省份的河北正面临着通过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从河北省产业结构和空间经济格局面临的制约条件出发,指出了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意义,并着重从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区合作的视角研究了河北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区域涵义。  相似文献   

17.
郑州历来重视陆桥沿线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陆桥沿线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近年来,郑州相继与连云港、西安、乌鲁木齐缔结为友好城市,合作交流日益频繁。郑州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陇兰经济促进会及陆桥沿线部分城市市(州)长联谊活动,深入做好推动陆桥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项课题研究,不断加强陆桥沿线城市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福建长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通过分析福建与长崎区域交流与合作历史、区域经济现状、积极作用。提出加强福建长崎经济合作可以通过加强高层交往,推进农业、服务业、海洋经济等合作,共促两地经济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产业集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因此,我们要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拓展合作领域,与中原经济区、太原城市圈等合作发展,积极融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20.
王为达 《商周刊》2015,(7):42-4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如何当好区域协同发展的龙头,带动山东半岛联盟城市加快发展的步伐,成为区域合作待解的命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国家正在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无论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都着眼于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胸怀,加强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南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速度之快;北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质性步伐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