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促进大数据在铁水联运港中的应用,发挥大数据在行业管理与市场经营中的作用,在分析我国铁水联运港信息化发展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铁水联运港物流中转信息的数据产生过程入手,构建铁水联运港大数据整合双轴模型,对铁水联运港各个过程数据的产生、收集、分析和应用阶段进行研究,并从行业管理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角度提出铁水联运港大数据应用对策,为铁水联运港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铁水联运发展,优化我国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剖析我国铁水联运发展现状,针对我国铁水联运发展因铁路与地方政府利益不协同而发展滞后的问题,重点对铁水联运供给侧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基于铁水联运生态圈各参与方利益相关关系的博弈分析,提出基于分税协同模式的铁水联运生态模式运行机制,通过国家税收制度微调,使得铁路铁水联运纳税与地方税收协同,优化我国物流体系,减轻空气污染,发挥铁路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铁水联运是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阐述发达国家和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现状,根据协同理论,提出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协同构成机理,着重分析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协同层次,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方面提出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单个子系统功能相加之和,而是需要通过系统要素的重新组合或合并,达到系统内及与系统相关的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研究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协同理论特征,针对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要素运作过程,给出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集疏运协同演化方程,探析集装箱铁水联运集疏运系统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协同作业重要性和协同作业过程,对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集疏运协同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理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慧物流理念的普及深化,我国多式联运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铁路在多式联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阐述铁路发展多式联运发展的基础上,以中鼎物流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建设交通枢纽型、功能枢纽型、信息枢纽型的现代物流多式联运园区,以及在构建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构建多式联运三级通道,优化公铁、铁水、公铁水联运格局,配齐多式联运软硬件设施设备,完善多式联运各项标准等发展对策,为推动地方区域物流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是铁水联运作业的重要场所之一,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直接影响着铁水联运的作业效率。为提高铁水联运港口作业效率,减少因方案调整产生的无效工作,在阐述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组成的基础上,使用SLP法和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模型进行两阶段耦合优化研究,以马鞍山郑蒲港区为例验证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模型及其算法的可行性,充分发掘铁路联运港口作业区影响因素,提升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域布局工作效率的优势,为铁水联运的总体布局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内河集装箱码头铁水联运运营效率,针对评价过程中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共存的问题,提出基于协方差模糊评价的效率评价方法,通过协方差判断矩阵和模糊评价法分别确定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权重系数,构建协方差模糊评价模型。选取寸滩、武汉和肇庆?3?个典型铁水联运枢纽内河集装箱码头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铁水联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评价结果与各码头实际铁水联运效率值相符合,证明协方差模糊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评价结果可以为铁水联运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西江水系公铁水多式联运现状,根据其时间窗和多式联运特性,分别构建多式联运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模型构建和决策选择。通过分析不确定因素对多式联运决策的影响,构建基于时间约束的最小费用流数学模型,鉴于公铁水多式联运决策问题的NP特性,采用基于连续最短路的启发式算法,求解公铁水多式联运的决策问题,并进行经济船型选择,为规划部门的船舶选型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综合信息     
徐祖远强调:积极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全面发展6月17日,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天津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尽快落实协调机制,完善铁水联运政策、标准,做好示范项目推进工作,促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全面发展。目前,我国水路、  相似文献   

9.
王晓军 《中国储运》2023,(11):138-139
<正>在双碳背景下,多式联运能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是我国交通运输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指南。一、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1.铁水联运规模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以铁水联运港站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布局优化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对港站货运流程进行分析,并划分港站作业区域,采用系统布置设计理论(SLP)分析各区域物流和非物流关系,针对作业区域综合关系绘制其位置相关图。在综合考虑港站货运流程对区域布局各种限制因素的基础上,调整和修正位置相关图提出2种优化的铁水联运港站作业区域布局方案,并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最佳港站设备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及主要特点,在分析铁路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铁路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以及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及公铁水联运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积极协调多种运输方式发挥各自优势。针对铁路物流服务供应链产品设计,提出铁路全程物流、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及公铁水联运等铁路物流服务供应链系列产品;针对铁路物流服务供应链建设,提出多式联运节点型物流基地建设、个性化物流服务定制、优化运输组织等建议。通过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快实现铁路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成立铁水联运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构建铁水联运合作机制,开行铁水联运的集装箱循环班列和煤炭、矿砂直达列车,提升铁路服务社会经济的质与量。"这是日前记者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订《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仪式上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中国交通报》报道,2011年5月10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北京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简称《合作协议》)。两部将建立紧密务实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铁水联运规划、建设、组织管理、相关政策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签字仪式上表示,加快铁水联运发展,有利于扩大港口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吸引更多货源;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路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23日—24日,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2011年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合作发展协议》以来,在双方共同推动下,我国铁水联运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在完善综合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欧盟交通委员会为促进多式联运发展采取了多项政策,主要有欧盟交通政策白皮书;物流运输行动计划;对于成员国之间联合运输,建立通用准则的指令;马可波罗计划。这些政策对我国发展铁水联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启示是健全多部门联合的监管和推动机制;推动铁水联运信息化建设,提供智能货物运输链服务;建立完整的铁水联运资助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6.
发展铁水联运是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深入理解和把握河南省铁水联运网络的网络性能,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铁水联运网络布局、提升联运效益,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河南省铁路-航道货运网络进行了拓扑分析和鲁棒性研究。一方面,对铁路网、航道网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复合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得出航道网兼具显著的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铁路网则具有显著的无标度特性;另一方面,选取网络效率和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作为评价指标,针对3种网络的有效性和连通性进行鲁棒性研究,得出鲁棒性强弱依次为复合网络、铁路网络、航道网络,表明发展铁水联运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最后,针对河南省综合运输网络构建优化,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和运营建议。  相似文献   

17.
白洋港作为长江三峡的核心内陆港,是工业输出港、翻坝转运港和西部出海港,主要服务于白洋工业园区,担当西北地区物流陆水联运的作用。为实现白洋港铁水联运的无缝衔接,在阐述白洋港铁水联运模式及作业流程的基础上,针对白洋港既有铁水联运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白洋港铁水联运车船直取模式,从车船直取模式设施布局及作业流程进行分析,达到压缩无效作业时间、提高白洋港铁水联运效率、释放技术站作业能力等效果,实现白洋港铁水联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有利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然而我国铁路承担港口货物的集散比例较低,海铁联运服务仍停留在单纯的运输服务上。概述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全程服务过程缺乏统筹协调、海铁联运港站分离、运输服务标准和规范不协调等问题,从设计集装箱海铁联运全程物流服务方案、加强集装箱海铁联运场站建设、构建集装箱海铁联运沟通协调机制、掌握集装箱海铁联运经营主动权、明确集装箱海铁联运多方职责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全程物流服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探究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对物流运输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从制度效率、技术效率、运作效率3个方面入手,构建集装箱多式联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的效率水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该示范工程效率的评价值为0.556,与武汉市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为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不断加强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市场经营能力,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的作用,在阐述乌鲁木齐铁路局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包括联运服务子系统、专线服务子系统、作业协同子系统和数据服务子系统,为铁路开展多式联运服务提供一体化的组织工具和可视化的管控平台,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