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支撑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在分析京津冀地区市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和性能要求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市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选择的基本要求,结合线路规划要求、建设及维护成本、系统效益、社会及环境友好性等因素建立市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评价体系。在确定京津冀市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理想方案后,对备选方案的各个指标进行评分,运用信息熵计算各指标客观权重,构建基于灰色关联度判别矩阵的制式方案优选决策模型,从而对市郊铁路、地铁和快速铁路3种制式与理想方案的关联度进行量化,最终得出快速铁路制式最适合京津冀市域轨道交通的结论,为京津冀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宝 《铁道运输与经济》2024,(5):183-191+218
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以一体化的轨道交通体系支撑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融合发展。针对无锡市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四网融合”理念下无锡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从功能及需求出发,重点面向市域范围通勤走廊,采用“契合城镇发展轴、串联市域中心体系、覆盖市域主要客流走廊”的方法进行线网布局,进一步提升无锡市对外衔接的综合枢纽在区域轨道线网中的定位,强化在区域交通中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做好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力争与城市轨道实现多点换乘;形成与城际铁路共线融合、贯通运营、支撑无锡市域范围人流物流高效流动的市域(郊)铁路网,为促进“四网融合”发展,构建城市、交通协调格局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京津冀地区客流特点及京津冀城际铁路规划的基础上,从优劣性、适用性及客流组织等方面对京津冀城际铁路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地面公交、出租车及私家车、航空的衔接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京津冀城际铁路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优化建议,为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及城镇密集区,已经由单一城市为核心演化为多城市集群的空间格局.《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交通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多层次、多制式、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的快速发展,紧密联通的轨道交通网络逐步成为城市群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区域内生产、生活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提供了现实基础。利用城市群内轨道交通网络资源,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引入机场,打造"机场+高铁"的空铁联运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析城际铁路的交通特征及客流特点,根据城际铁路引入枢纽地区的原则,重点研究城际铁路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航空等其他交通方式的不同衔接方式,城际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有机衔接形成统一的、协调的综合客运服务系统,最终实现客运效率和客运服务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为城市群及其区域内主要城市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城市市域通勤轨道交通供应主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我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趋势,从地域范围的角度,将市域通勤轨道交通定义为连接市中心边缘和郊区新城之间的通勤轨道交通。参照东京市域通勤轨道交通的供应现状和巴黎RER线的技术特征,分析得出市域通勤轨道交通本质上是一种介于城市通勤轨道交通和干线铁路之间,用来衔接过渡的客运交通模式,可以通过改造利用既有铁路、延伸城市通勤轨道交通以及新建城市铁路3个途径形成科学合理的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先发展领域,轨道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分析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以北京、天津、石家庄3市为中心的路网格局,完善多层次的京津冀轨道交通体系,加强轨道交通与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等对策,为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难以满足城区与市郊之间的出行需求,市域铁路成为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方向,但我国尚缺乏成熟的市域铁路不同等级列车运行组织模式。在分析国内外市域铁路运行组织及不同等级列车开行现状基础上,提出市域铁路开行不同等级列车的运输组织优化方案,优化市域铁路列车等级设置原则、开行方案、换乘模式,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线(良乡—乔庄东)为例,提出副中心线运行组织优化建议,为实现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航空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大型枢纽机场交通功能的不断完善,我国一些大型空铁枢纽逐步成为集航空、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国内已建成的空铁枢纽有北京大兴机场枢纽、上海虹桥枢纽,正在建设的有成都天府机场枢纽、青岛胶东机场枢纽等。综合枢纽如何实现机场、轨道交通(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的有效衔接,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的稳定、长远、可持续发展,结合京津冀城际铁路的运营特点和管理模式选择原则,从企业核心能力和比较优势、人才培养和技术积累、设施设备投入、运营安全、路网形态、铁路运输资源和效益等方面对京津冀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模式选择进行分析,提出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初期宜采用委托运输的运营管理模式,远期可以根据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的发展和建设情况适时研究采用自管自营模式,为京津冀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传统行业迎来了变革转型的春天,一批产业需要提升创新能力,交通行业亦是如此.长期以来,公路客运一直是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由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地铁构成的京津冀四层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京津冀轨道交通“一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乘客需求和交通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公路客运正面临巨大的冲击,促使京津冀公路客运进入转型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交通财会》2011,(4):97-F0003
<正>铁路建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干线,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郑州至重庆等区际干线,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一、苏州市城际铁路特征根据《长江三角洲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苏州市城际铁路近期将形成苏锡常城际铁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淀沪城际铁路以及水乡旅游线构成的“三横一纵”四线格局。从功能上来看,各线路均服务于苏州及周边城市的联系,其运输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既有别于国铁干线,又不同于城市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15.
正国务院今年2月发布了《"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对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网络提出了明确要求。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成为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两个有力依据。从构建国家交通走廊、研究编制大区域发展规划、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客货运输联程联运与多式联运、京津冀物流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系统建设、互联网+交通、国铁参与市域(郊)铁路与路地合作八个方面提出对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群交通运输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设施网络的协同化、运营组织模式的功效目标化、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便捷化、管理机制一致化四个层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京津冀地区基本形成了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海、陆、空协调发展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奠定了其辐射全国、面向海内外、贯穿东中西的交通枢纽地位。京津冀交通网络发展三大战略既有系统优化升级战略。以现有交通设施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建立以京津为核心、京津冀都市圈为依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中,轨道交通一直担负着运输主干道的角色,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及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经济发达城市密集群间的城际客流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将规划建设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的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将加强珠三角地区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及与港澳地区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智能化建设为背景,梳理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复杂路网条件下,基于公交化运营模式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运输调度指挥需求,研究面向运输生产全过程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综合调度系统智能化总体方案,设计覆盖决策制定、决策执行与执行评价三大环节的系统总体架构,阐述运输生产计划协同编制、调度应急智能辅助决策、调度命令一体化管理以及管控一体化闭环管理等核心功能,提出可充分共享云平台资源、易维护升级的云计算技术架构,应用信息融合、数据挖掘、智能计算、安全卡控等智能化技术,实现运输调度全过程数字化贯通、流程互控与专业协同,满足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高效、安全、智能化的调度指挥要求,适配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协同运营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同时《纲要》提出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安康(襄阳)-合肥铁路作为长三角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纲要》,该铁路横跨陕、鄂、豫、皖四省七市,沟通西北、西南、鄂西北、豫南与长三角地区,涉及范围土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 400万人,辐射范围广,服务人口多,是徐兰和沿江铁路通道之间的高铁便捷新通道.为争取将该线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应系统研究安康至合肥高铁的功能定位、建设必要性、技术标准、宏观走向及枢纽引入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便捷、高效的天河国际机场陆侧轨道交通系统,结合天河国际机场陆侧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针对客流增长速度较慢、陆侧轨道交通的换乘便利性有待提高、武汉铁路枢纽存在能力瓶颈等问题,依据天河国际机场陆侧轨道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数据,将陆侧客流构成分为湖北省内和武汉市内客流2个部分。针对湖北省内城市客流,提出城际铁路直达、城际铁路换乘城际铁路、城际铁路换乘地铁3种方案,综合比选后采用机场方向乘客尽量组织城际列车直达;针对武汉市内客流,推荐主要乘坐地铁,少量乘坐武孝城际铁路的交通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