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效率的高低关系着一国经济的增长,社会公平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搞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2.
以发表于2003-2012年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近十年收入分配改革研究的时间特征、研究成果的文献分布、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分析发现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收入分配制度、税制改革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收入分配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等四个主题是研究热点,占比达到95.9%。可见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在于如何完善收入分配改革方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平衡效率与公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明显偏大,其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分配秩序混乱,分配关系不顺等。这些因素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可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比较合理、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来解决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消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配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按照效率、公平、共享原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完善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期以来,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态势。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已刻不容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企业吸引、稳定优秀人才并激发人才潜能的主要机制,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动力。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是优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建立兼顾公平和效率的企业内部分配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并存为起点,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的沿革,说明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认为目前在贯彻收入分配制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把解决公平问题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问题与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中按要素所有权进行分配的思想及政府参与社会收入再分配的理论对人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很有借鉴意义。为此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应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既对立又统一。对立性使两者顾此失彼,统一性使两者均衡结合。基于对两者的不同认识,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公平之路,效率之路,效率与公平兼顾之路。每一次选择都是对效率与公平关系深入认识和总结经济实践的结果。未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结合是处理两者关系的主要方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推动市场化改革,完善自由竞争机制;发挥政府调节作用,建立公平调节机制应是达到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公平分配实现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在理论上提出初次分配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基础,强调企业内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上进行,并详细论述了实现企业内公平分配的产权基础,从而为中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实现公平分配提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1.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国分配制度改革来看 ,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开始的突破性进展 ,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但我们相信 ,它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一定会在未来的漫长过程中不断放大地显示出来。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是实现收入分配差距合理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就业模式的转变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之间存在多重互动关系。城乡的劳动就业模式是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二元分割的重要基础和强化剂,1978年以来的劳动就业制度市场化改革及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是1980—90年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持续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而当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困境也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必须根据劳动力市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来设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思路和先后步骤。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衡量尺度。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扯到社会的稳定。本文阐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新时期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在对"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一方面要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有着多元性和主体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自贸区战略布局大幕的开启,对于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接国际经济贸易新规则,以及用开放倒逼改革,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近年来中国的社会诚信问题已然成为最严重的社会病之一,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也影响着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本文从分析社会诚信危机及其影响入手,进而探讨如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自贸区战略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作为市场框架下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实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普惠制原则,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保障格局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使城乡居民享受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导致城乡隔离和分割,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向城市的流动,延缓了我国城市化进程.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构建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终极目标.根据当前实际,应从户籍制度改革、城乡社会保障项目整合、制度完善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尽管存在着多种导致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但也要看到存在着多种抑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的发展,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等一系列因素都将促进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虽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的过程漫长,但我们相信最终会出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测度及其变革的制度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构建测度城乡二元结构的指标体系,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指数以及反映城乡生活质量、社会公共品供给差异的指标,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发现,制度性缺陷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进行制度创新成为城乡二元结构变革的关键和核心。同时,借鉴国际城乡二元结构变革的经验,从户籍制度、土地改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规划等八个方面探讨了城乡二元结构变革的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文章作者在阐述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