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有助于经济的增长,而"资源诅咒"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对"资源诅咒"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资源的诅咒"与经济发展——基于山西省的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芳梅 《经济问题》2007,(10):24-27,66
"资源的诅咒"是经济学中一个经典的假说.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以"资源的诅咒"这一基本命题为依据,对资源禀赋与山西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作了验证;其次对自然资源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对资源富集区如何避免"资源的诅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莉 《时代经贸》2008,6(11):17-18
经验研究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价格的波动、荷兰病、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制度弱化等.本文对"资源诅咒"研究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关系的假设检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资源丰裕,当经济增长缓慢,出现"富饶的贫困"现象,即所谓的"资源诅咒".本文通过众多学者关于"资源诅咒"假说的讨论,归结出"资源诅咒"要素传导机制,并基于各要素提出破解"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以实现"资源诅咒"转化为"资源福祉"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典经济学的增长理论中,自然资源被赋予了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自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决定论以及新增长理论的技术决定论以来,自然资源却被认为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过,此阶段的相关理论仍然认为资源并非经济增长的阻碍力量。但是近些年来,发展经济学的"资源诅咒"假说却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强的抑制作用,由此使得资源丰裕地区的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制度变迁、合理利用资源租、充分发挥外国直接投资的正面促进作用或许是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资源诅咒假说来源于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的经济增长落后于自然资源贫乏国家经济增长的事实,这一论断颠覆了传统的丰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观念。从国内外学者对这之一命题研究成果的文献出发,综述了关于资源诅咒存在性、传导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自然资源经对经济增长非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主要源于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资源经济的一枝独秀,通过转移效应和支出效应挤出了制造业,同时抑制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水平,并诱发寻租活动的发生.本文认为,资源型地区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丰裕的比较优势,不断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资源租金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权制度,建立有效透明的监督机制,才能走出"资源诅咒"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截面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层面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计量结果显示:资源依赖度受资源丰裕度和制度质量的影响显著,具有内生性;在控制各地区的制度质量、区位变量等因素的影响后,资源丰裕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并无显著相关性,因此,"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区域经济层面是否成立仍然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主流观点认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这种观点逐渐被取代为:一国的自然资源丰裕反而会使该国的经济陷入负增长,这一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随后很多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检验并探寻其传导机制,但是自然资源诅咒并非规律性命题.因为确实存在一些资源富裕的国家,如加拿大、溴大利亚、挪威、博茨瓦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的经济却在保持高增长.目前人们正在达成一种新的共识:制度因素和政策措施在自然资源丰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制度质量和合理的政策措施是克服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当一国制度质量是好的,那么自然资源是福音,会促进经济增长;当一国制度质量是差的,那么自然资源是诅咒,会降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王鹏 《时代经贸》2010,(20):26-27
传统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有助于经济的增长,而“资源诅咒。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对“资源诅咒”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3.
刍议环境税的"大棒"与"胡萝卜"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税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的重要税种,而且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很多年。目前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鉴于西方实施环境税的经验,本文认为,政府在征收环境税时,应注重其大棒与胡萝卜双重效应,分析其短期与长期效应,权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税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5.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6.
苏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始终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端于苏南的乡镇企业,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90年代初期因浦东开发带动的外资涌入,使这里的外向型经济独领风骚;20世纪末乡镇企业的民营化改制,为苏南经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8.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的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呈现出两种特征,即政府的“全能”与城市化的“失灵”。政府的“全能”表现为行政干预因素在对城市规模确定、城乡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道路选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失灵”即表现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曲折、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和低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徐翔 《开放时代》2011,(3):46-60
"家国论"可谓儒家政治学说最根本的部分,它往往也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本文由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出发,借由其关于基于家庭的两种道德模式——"严父模式"与"慈爱父母模式",考察儒家(孔孟)的"家—国"观。作者试图指出,儒家的家国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之父母"观念更接近莱考夫理论中反权威的"慈爱父母模式"而非"严父模式"。由此,作者尝试从权利和道德两个面向重审"国之本在家"的意义,及其可能启示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