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部门利益与土地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若冰 《经济学》2009,(4):283-306
本文考察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在1999-2005年间的土地违法情况,并利用面板回归技术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与土地违法显著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在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激励和地方土地部门的部门利益。除此之外,我们还分别讨论了土地违法在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土地违法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颁布的土地出让政策和2003年开始的对土地违法的严厉打击均对土地违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家通过调控土地使用,以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政策频繁出台,但是地方政府却因对土地财政的深度依赖,与中央政府博弈,致使土地违法严重,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很好到位.分析原因,现行土地批租存在诸多弊端.改革土地转让制度,完善现行一次性收租的政策,实行土地年租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黄志刚  孙宁 《金融评论》2023,(2):25-43+124-125
在城市化浪潮下,住房价格阶段性大幅上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主要采取限购住房等需求管理政策来稳定住房市场,而供给因素在房价稳定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考虑。本文试图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视角出发,分析住房限购政策如何影响土地供给来探讨住房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动态均衡模型分析发现:住房限购政策会降低土地的供给;当限购政策取消时,由于需求释放而供给不足,会引起房价大幅度的反弹;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会影响上述效应大小。同时,本文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4.
舒鹏  周少甫 《经济评论》2023,(3):97-116
本文基于房产税立法稳步推进的政策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住房、地方政府土地供给决策以及税收要素的多部门DSGE模型,刻画和分析了房产税征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存量房产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房价与地价的均衡值,并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2)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支配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房价与地价的波动幅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总产出向下偏离原稳态的持续时间,并促使土地财政行为由土地出让向土地抵押融资转变;(3)差异化的房产税政策能够对居民消费、商业投资以及总产出形成显著的正面效应,并有助于推动投资性房产向居住用途转移;(4)在土地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房产税政策实现产出效应的时点会被显著延后,土地抵押贷款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2017,(4):135-150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分化和实际权力结构对于政府行为的影响。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政府内存在分工时的最优授权模型,推导出部门间的利益偏差会扭曲政府政策,而实际权力结构会放大效率损失。基于省委常委会内部组成情况,我们构建了利益分化指标来衡量地方领导班子内部的利益偏差和实际权力结构。基于199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如果省委常委会分化指标增加1个标准差,则次年该省公共部门人员规模增加1%,民营经济投资降低4.4个百分点,同时,次年该省土地违法面积增加12.5%。这表明利益分化通过实际权力结构使政府行为和政策更加偏向"内部人",导致政府从市场经济中攫取更多资源,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约束政府权力,促进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的制度成因,并利用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一般预算收支缺口越大,对应的土地财政规模越大,这一点在中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土地制度方面,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中涉及的耕地面积与土地财政收入规模正相关,说明土地制度越不完善,地方政府越有扩大征地面积从而获得巨额土地出让收入的冲动;在GDP增长导向的政绩考核制度方面,人均GDP指标也通过了检验。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土地财政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3—2012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资料,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我国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测度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各地市间的土地财政指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一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特征。2从全国层面看,第二产业比重及其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是导致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其对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贡献达到了34.28%;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比重是仅次于第二产业比重的影响因素,它们的贡献水平分别达到了30.44%和18.29%;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土地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开放度这四个因素的贡献度较小,但仍然不可忽视;这七个解释变量对土地财政指标区域差异的影响均为正向作用,尚未发现能够有效抑制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负向作用影响因素。3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政策启示:中央政府应当参考土地财政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贡献度,以差别化的土地、财税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渐进、有序地引导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取向;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需要参考影响各自土地财政指标的因素的作用方向和贡献大小,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和资源禀赋等,合理制定具体的土地、财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如何缓解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以及保护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最紧迫的问题.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正是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受托责任进行监督审核的一种纵向监督机制,对土地资源领域的有效监管以及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我国284个地级行政区2011-2017年的数据,探讨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试点情况与城市建设用地价格和面积之间关系,分析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对土地资源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地区在政策执行以后,城镇土地价格和面积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低,意味着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策略.(2)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通过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改变地方竞争目标以及影响环境治理等方面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并且能够缓解土地价格扭曲程度.(3)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的面积明显下降,而商业用地的面积则明显上升;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对中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影响更加显著,试点后的土地出让面积明显下降.文章为考察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的政策效果以及中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12月19日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房地产监管和调控政策措施,打击囤地炒地闲置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儒 《经济论坛》2000,(6):11-11
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如何,关系到地方财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是各级地方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各级地方税务部门服务于地方党政领导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影响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受国家财政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决定外,主要是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经济效益因素。地方税收收入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直接决定于企业的盈利情况。从近几年石家庄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效益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低下,产销不对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志荣  吴次芳  刘勇 《经济地理》2008,28(2):286-291
将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判别驱动地方政府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发展收益,而中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则表现为发展驱动型,发展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制度收益。中央政府要达到控管农地非农化进程的目标,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以经济管理手段来约束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违规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引导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节约与集约利用非农用地。  相似文献   

12.
We use retail transaction prices for a multinational retailer to examine the extent and permanence of violations of the law of one price. For identical products, we find typical deviations of 20–50 percent, with some evidence for convergence over time. Such differences might be due to differences in local costs. If so, relative prices of similar products (round versus square mirrors) should be equal across countries. In fact, relative prices vary significantly across very similar goods within a product group. The finding suggests that differences in local distribution costs, local taxes, and probably tariffs do not explain the price pattern, leaving strategic pricing or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varying markups as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JEL classification : F 41; L 11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文章以临澧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促使地区建设用地增加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选取对影响临澧县建设用地的9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然后根据回归模型进行通径分析,确定了影响临澧县各类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发展中节约用地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是一对不易克服的矛盾。兼顾两者的途径就是走一条土地节约型小城镇发展之路。本文以此为主题.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土地问题,指出地方保护主义、制度、技术等因素是阻碍节地型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难点所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解决上述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集聚了较多加工制造活动,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都可能影响经济绩效。基于经开区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特点,结合106个国家级经开区2013年面板数据作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各区位因素对经开区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与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对经开区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这不仅表现为工资、地价和排污费等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的区位因素与经开区单位面积产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表现为交通运输条件和政府依法行政状况等与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与经开区绩效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为促进经开区持续健康发展,地方政府要改变以往为节约生产成本在要素方面竞相压价和盲目比拼财税优惠政策的行为,加大重视抑制交易成本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省际土地财政收入①增长的影响因素,分别利用动态效应模型和阈值效应模型进行了估计,探究各因素在空间和时间发生变化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各因素在不同时间、不同阈值效应下对土地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前期的增长会形成惯性而影响后期的增长;一个地区财政压力较大、事权和财权不平衡程度加深、房价上涨会导致该地区土地财政收入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这些影响又会有所不同。因此,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动态系统GMM模型,运用Stata软件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9—2015年中国15个大中城市房价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维持地方财政,土地财政是导致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2)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房企共同经营土地,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做大土地财政拉动地方经济。(3)中央政府选择有利于中央政府效用水平增加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房企会形成经济增长联盟共同推动房价上涨。(4)房企行为对土地财政导致的高房价具有放大效应,且作用效果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的贡献是发现了房企行为与土地财政、房价上涨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为找到缓解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措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土地管理体系的日渐完善,以市场化手段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已成为政府供地的主要方式。在博弈相关理论下,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之间会产生相应博弈。欲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须规范房地产开发商行为和规避地方政府操纵土地出让价格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制度的完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承包经营权应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目前,主要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内容欠缺物权法定,其效力欠缺物权法定,其变动缺乏物权公示法定,其法律规范具有债权法性质等问题,笔者认为,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济权物权制度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依法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种具有完全物权特质的新型用益物权,对此,本文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客体,内容,设立,变更,消灭等基本内容方面探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居环境既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山地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类型之一,它在各个自然因素基础上综合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山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植被、土地资源,构成有别于其它不同类型的人居环境。文章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叠置技术,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通过五大山地自然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与综合分析,以达到科学评价山地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