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钢铁行业作为制造业中的碳排放大户,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关键环节。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多工序产业,只有科学计算出各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对比不同企业间各工序碳排放差距,找出减碳重点工序,进而实施有效的减碳措施。目前,钢铁行业仅规定了企业边界范围内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尚未出台各工序范围内的碳排放核算规范。基于此,探讨了工序范围内的碳核算方法,并结合案例计算出典型长流程钢铁企业各生产工序边界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各工序碳排放量的占比情况,找出碳减排重点关注环节,提出相应的碳减排对策建议,为钢铁企业的低碳行动方向提供依据,为钢铁行业研究制定生产工序层面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显示企业减碳行动的重要途径,碳信息披露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掌握碳排放信息,但在缺乏统一披露框架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企业有动力夸大碳减排信息以迎合“双碳”战略导向。本文关注到企业对外披露的减碳信息与实际减碳行动之间的差别,对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开展研究。理论层面,构建企业碳信息披露决策模型,讨论“言过其实”的迎合行为对碳信息披露溢价的影响,从投资者信心和债务融资水平两个角度考察溢价损失的作用机制。实证层面,以2012—2020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造迎合指数对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加以识别,进而验证理论假说。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过程中的确存在迎合行为,此种“言过其实”的迎合行为会带来碳信息披露的溢价损失;降低投资者信心及债务融资水平,是碳信息披露“言过其实”造成溢价损失的作用机制;伴随地区人均碳排放、环境规制和投资者识别能力的不同,迎合行为的溢价损失效应有所差异;碳信息披露对同行业竞争对手存在负向溢出,能够降低竞争对手的股票回报率,迎合行为则对竞争溢出效应有抑制作用。本文的结论不仅为甄别企业碳信息披露真实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资本市场强化上市公司迎合行为的...  相似文献   

3.
<正>碳足迹管理是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企业打造国际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国内外企业绿色转型步伐显著加快,加强企业碳足迹管理已成为厘清碳排放来源、制定精准减排措施、开展碳排放核查核算及信息披露、塑造绿色企业形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主要电力企业煤电资产比重高,在“双碳”目标下承担的减排压力较大,早日开展覆盖全业务板块、全产业链条的碳足迹管理工作,是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为切实提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质量,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增强相关制度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简称“2023年版《发电核算指南》”),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背景数据质量是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生命线,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当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控制成效的突出问题。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都需要建立在全面准确真实的碳排放数据基础上。碳排放数据核算与核查是决定碳市场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技术性强,需要进一步加强核算与核查规范,增强透明度,接受各方监督。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全球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其良好的政策兼容性、金融衍生性,在全球发展势头强劲。从政策制度的完善、全国性及区域性碳市场交易现状、自愿减排市场现状三方面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国际成熟碳市场发展经验、国家政策动向等因素,对中国碳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中国碳市场扩容是必然趋势,电解铝、水泥和钢铁将依次纳入碳市场;配额总量将不断下降,拍卖比例预计将达到5%;预期碳价“十四五”升至80~100元/吨左右,“十五五”升至130~200元/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统筹发展是必然选择;碳市场和碳税联合使用将是未来政府控排管理的主要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适时稳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提高配额拍卖比例、系统构建企业内部碳核查与信息披露机制以强化碳管理效能与透明度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控温2摄氏度将使全球近2/3化石能源储量得不到开发,导致油气上游投资大幅减少,对油气公司融资造成阻碍.随着缔约国碳约束逐步增强,油气公司将被要求做出碳财务披露,中国公司海外项目运营难度加大.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探寻低碳转型之路,引入碳定价机制,将碳成本纳入项目投资计划,加大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投资比重.2017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将全面铺开,石化、化工企业将被首批纳入碳配额体系.建议中国石油行业高度重视《巴黎协定》的影响和碳排放权的价值,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各石油公司逐步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将碳成本纳入项目投资决策,以节能管理促进碳减排;积极参与电力和船舶行业的碳标准制定,建立碳交易能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客观上要求科学测度绿色GDP中碳减排的阶段性和有效性。本文基于情景分析技术和绿色GDP核算理论,测算了我国绿色GDP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加入WTO后,中国参加全球碳减排治理进入新阶段。Ⅰ阶段(2002~2012年),中国为全球碳减排治理的被动接受者,Ⅱ阶段(2012~2030年),中国为全球碳减排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以上两阶段可进一步细分为:Ⅰ.1阶段(2002~2008年),碳排放爆发阶段;Ⅰ.2阶段(2008~2012年),碳排放空中加油阶段;Ⅱ.1阶段(2012~2020年),碳排放降速换挡阶段;Ⅱ.2阶段(2020~2030年),碳达峰阶段;(2)只有在低碳排放情景下,我国方可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在低碳排放情景下,技术进步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实现绿色转型需要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合力发挥作用;(3)新时代碳减排治理的关键在于构建以零碳电力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其中,建立高耗能半导体产业与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的高效耦合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环保已成为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产品必定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法宝。碳标签通过向外界披露产品碳排放的相关信息,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模式,以公众的  相似文献   

9.
高碳排放的能源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碳减排要求和限制,面临企业碳排放合规风险。碳排放合规风险是环境合规风险的的类别之一,当前两者在国家治理态度和风险治理难度上都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在碳减排领域引导国际机构调整融资政策,增加传统能源企业融资难度;提高全球对碳减排问题的关注,使传统能源企业面临更多投资合作限制。资源国也在对传统能源企业提出更高的碳减排要求,或将对高碳排放行为额外征税。能源企业的碳排放合规风险主要指企业为碳排放行为付出的代价,包括政策法律变化风险,技术和人才约束风险,融资风险,传统能源领域合作约束风险,声誉风险,产业链合作、碳排放度量和信息披露风险等。建议“走出去”的中国传统能源企业转变海外投资合作理念,选择合适的转型道路,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增加技术和人才投入等,积极应对不断加剧的碳排放合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碳审计是我国“双碳”战略目标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能,企业碳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内部审计角度出发,以研究煤炭企业碳审计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探索构建适用于煤炭企业碳审计框架,并将其应用于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通过各业务板块碳排放数据计算和分析,提出了收集与核算数据、确定碳足迹、分析碳足迹、评价内部碳管理能力、分析碳减排潜力、评估碳中和合规性等具体实施路径,为引导煤炭企业低碳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碳汇两种概念的辨析及碳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上对碳汇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碳的聚集,另一种则解释为碳排放交易制度。根据《京都议定书》而引伸出的定义,应为后者,而国内大都翻译成了前者。这将导致人们对碳汇定义的误解。只有采用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碳汇市场的诞生与发展。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二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危机日益严重,国际碳交易成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它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国际碳交易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国际碳交易机制还没有完善。完美的国际碳交易机制应该是一种显示偏好博弈的过程,只有在国际碳市场中,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真实的反应自己的信息与偏好,最后的显示偏好博弈纳什均衡结果才能是帕累托有效、公平的。在国际节能减排事业中,我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碳交易的显示偏好博弈中,促使国际碳交易市场做到有效、公平、抗操纵且满足于个体理性,为完善国际碳交易机制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能够有效地激发减排潜力。本文在省域异质性视角下,运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分析的参数方法测算和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考虑碳减排技术的省域异质性后,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减小。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效率有利但影响不显著;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贸易开放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实施能源目标约束政策有利于促进碳排放效率,政府干预能力越强,能源目标约束的减排效果越好。未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的的工作重点应着重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同时通过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积极设计和实施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低碳企业虽然看到了崛起的契机,但受制于资金支持、生产规模,往往在与原有利益生态链的争夺中,难以取胜。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排放是公共物品,其影响所及并非一家、一国而是全世界。全球气温升幅越大损失越大,升温宜控制在+2℃以内。全球每年若以1%GDP的减排投入,可避免每年5%~20%GDP的损失。以GDP数量增长推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须成为过去,低碳经济的成长方式以去物质化为必要条件以去碳化为充分条件,经济发展最终与碳排放脱钩。低碳经济标示一个新文明的开始它不仅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南北两个世界、穷国与富国间发展权益冲突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能源消耗和产出微观数据,利用细分能源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换算得到微观企业环境绩效指标,即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并试图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桥梁,结合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现象”,研究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对其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企业生产函数框架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①出口造成中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增大,同时,排放强度随着企业出口密度的提高不断增长,出口并没有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考虑不同生产函数形式后结论均较为稳健。②传统的“污染避难所问题”并不是造成中国出口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更高的主要原因。③中国出口企业生产效率更低,进而导致更高的碳排放强度。④出口企业的低效率和低加成率(低利润率)进一步拖累了企业技术升级和环保投资,这是出口造成企业更为污染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弥补了贸易与中国微观企业层面环境绩效关系研究的缺口,从微观层面给予污染治理与减排策略以政策参考,证实了在国际贸易进程中不仅应制定宏观目标,还应直接着眼于微观企业,特别是促使出口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现状,发现了工业企业能源消耗量大、低碳减排潜力巨大的特点。在价值工程和低碳经济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了价值工程的扩展公式,并将此扩展公式运用到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之中,为工业企业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手段。碳税开征与否的一个主要争论在于:征收碳税是否会加大收入差距。在制定碳税政策时,需要考虑碳税实施后对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权衡公平目标与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激励机制设计与碳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赖于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在一国碳排放总额(或碳排放强度)承诺固定的情况下,探讨、比较了引导企业实施碳减排的不同激励机制。主要结论为:①由于信息不对称,单纯行政性减排机制缺乏经济效率;②除非交易成本过高,否则政府适当确定各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初始产权配置),并允许企业之间以自主确定的价格就配额进行自由交易的“碳交易”机制比政府直接征收碳税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估各种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程度对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计算了我国不同分类情境下的碳排放量,并将排放影响分为不同板块,利用LMDI分解模型,以3大能源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板块的排放贡献和影响因素。能源分解模型说明能源结构板块和生活板块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造成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能源结构调整对排放强度影响很小,节能板块对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此外,无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还是滑坡,均都是源于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起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均能耗的变化。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人均能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在短时期内都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会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