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河西走廊矿业城市资源多元化开发战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矿业城市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产物,大多以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主体矿产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城市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河西走廊矿业城市的发展过程曲折,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所处阶段不一,但总体上都已经或将面临资源耗竭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了河西走廊矿业城市资源多元化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浦东开发需要新的推动力,浦东开发也存在新的推动力。这就是浦东的港口开发。我们认为,由国家组织和推动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浦东新区带来了重大机遇,大规模的港口开发将是浦东开发事业新的推动力。一、浦东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在浦东打港口开发主意的第一人当推孙中山,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在浦东建挖人式港池的构思。对浦东港口资源进行认真考察并获得一系列新成果是在1978年以后。1978年,宝钢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浦东岸边运河”的概念,认为沿着浦东长江口南岸在边滩上开挖一条长数十公里的运河与长江主泓相接,运…  相似文献   

3.
所说海岛开发建设格局,就是在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海岛的开发,纳入建设“海上辽宁”起步工程之中,以促进海洋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地发展。一、海岛开发的意义和地位海岛是连接内陆的岛桥,是海洋国土开发的支柱。开发建设海岛,可以充分发挥海岛的多种开发利用功能,建设起星罗棋布的海洋开发的海中基地,并可根据其功能分工,提高海岛  相似文献   

4.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沿海滩涂资源将成为沿海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江苏沿海腹地的盐城市滩涂资源和港口群开发为例,基于沿海滩涂生态环境及沿海港口开发与利用现状,从港口节点地区环境压力、滩涂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海岸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沿海港口开发对滩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滩涂资源生态保护的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5.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产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综合经济》2009,(4):34-38,47
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随着榆林优势资源开发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油气及化工、煤炭及化工、电力、盐化工等4大产业集群,2008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3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280亿元的88.6%。  相似文献   

6.
1987年冬以来,国务院先后决定开发建设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和广西、云南、新疆糖料棉花生产基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省、区提出开发农业的要求.目前,国家已经与有关省、区签订了开发建设协议书,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开发相继展开,它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  相似文献   

7.
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模式及前景 榆林有非常丰富、优质又集于一地的煤、油、气、盐资源,同时在离资源开发很近的地方又有非常广阔、平坦且不占耕地和自然保护区、人口稀少的土地面积,可为建设大型基地提供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场址条件,真是得天独厚的建设世界级特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考察了三江平原9个县市和13个国营农场,对三江平原农业开发的路子进行了探讨。昔日的“北大荒”,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声品粮生产基地。但就其丰富的农业资源来说,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开发潜力很大。只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选择正确的开发路子,三江平原必将成为祖国的“北大仓”。  相似文献   

9.
海南拥有大小港湾78个。港湾资源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开发潜力大,是海南经济特区发展港口以及港湾工业等的有利条件。深入研究港湾资源,有助于合理布局海南岛沿海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地区具有优良的区位条件,区内开发建设又面临上海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两大契机,矿产资源丰富,地域组合良好,特别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 资源,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区内已逐步形成了一比我国长江流域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 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 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 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破题之举。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是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也是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方法 文章基于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现实条件,将水资源作为内生要素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以水定土、以土量水”的水土资源优化模型,运用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区1 933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不同配水方案及水价情景下,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策略。结果 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具有较大节水空间;调整配水方案,配水量向具有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的作物倾斜,有利于提高收益及水资源利用率;调节水价,增加用水成本,有助于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现农业节水目标。结论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应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资源定价机制,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适度调减农作物种植面积,为生态用水提供更大的空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不应以规模论英雄,而是侧重向技术、管理、质量要效益,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工程对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是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必须加以保护。当前,因工农业采水、排污、围垦、破坏水土、引黄淤地、过度狩猎和捕鱼等造成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小浪底工程将对豫北大天鹅保护区产生复杂的影响,还对黄河河滩及背河洼地生态环境、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改良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应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制监督;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加强对典型湿地的保护,应首先着眼全局。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下辽河平原多年的水文、气象及工、农业等资料,采用旱涝指数与正负距平、彭曼—蒙斯特公式、最小月平均径流量、恢复地下水位年需水量等方法计算,着重对下辽河平原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水田用水时空的变化特征及生态需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对下辽河平原水稻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用水结构以水田用水为主,在平水年与干旱年水田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最为明显,特别是在干旱年,生态环境用水仅为0.66亿m3,辽阳市、锦州市等生态环境用水为0,无法满足生态需水;下辽河平原生态需水的变化特征为干旱年的生态需水量大于平水年,在不同水文年型中下辽河平原生态需水的恢复量变化特征为干旱年中生态需水的恢复量大于平水年;对该区水稻生产布局做出合理的调整,在平水年水田需削减9.15万hm2/a,干旱年水田需削减10.623万hm2/a,锦州市水田削减量占本市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最大。该研究结果对防止生态环境问题恶化、优化下辽河平原农业种植结构、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水平及其演变特征,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用水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利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9省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采用KDE及ArcGIS图示法探究效率的区异性及动态演进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时空演进的内源性、外源性驱动因素。[结果](1)从总体变化趋势看,2010—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平均值在0.95~1.10,呈“降—升—降—升”的“W”型波动上升特征,2011年和2015年为低点;(2)从流域动态演进看,全流域存在“优者更优”现象,中下游地区两极分化明显,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提升幅度从上游到中下游递增;(3)从省域异质性看,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效率值由上游向中下游递增,高效率省份数量在增多;(4)外源性因素是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主要驱动力,滴灌面积占比、经济发展水平、每千公顷施用化肥折纯量是控制性因子。[结论]针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驱动因素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农业用水效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县域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中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休闲农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经济结构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以中牟县为例,分析县域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休闲农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牟县休闲农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结合实地调查确保中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的真实性,进而通过实证分析法探讨研究中牟县休闲农业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结果]中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主要包括依托传统历史文明及历史遗迹的乡野文化古迹游;基于现代化农业新技术,生态新理念的观光科技农业游;依托黄河中积平原及黄河水资源优势的乡野生态游;围绕农村有机蔬果,无公害农业开展的农村美食文化游;瞄准现代化旅游市场热点的农村休闲康体度假游等5个类型,其中以采摘、综合观光型经营模式为主,分别占30%。[结论]研究结果为探讨县域范围内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依据,县域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全县的农业资源和市场分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空间分布、生态发展、经营类型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综合布局、相互配合,最终促进整个县域休闲农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甘肃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勤绿洲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末端,近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生态恶化。该文从人口变迁、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以提高水效率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风力发电和用水较少的高科技工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变革农作制度,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膜下滴灌、垄沟灌溉等节水农业技术,实现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科学测度黄河流域特定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方法 文章以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及其17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省级和市级数据,依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内涵、思想与要求,从农业生产高效益、农业产品高质量、农村居民高收入、资源利用高效率、环境质量高水平5个准则层出发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得出测度值,对下游省、市两级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聚类分析法把相对优、劣势相同的地市分类,明确各类地市未来发展重心;最后通过各地市空间分布状况直观地观测各地市间的差异。结果 (1)黄河下游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山东省略高于河南省。(2)下游沿黄17个地市中济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新乡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3)根据相对优、劣势把17个地市划分为6类。结论 沿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有其短板和优势,市级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提升重点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以实现黄河下游地市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创意农业成为新经济发展下的新型产业,研究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以创意农业发展为背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利用自适应灰色预测模型对江苏省创意农业发展趋势进行灰色预测。[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权重值最高为0110,表明在创意农业资源利用评价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为重要。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分最高为0429分,该结果说明创意农业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综合得分为3927分,处于较高利用水平,但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于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内江苏省创意农业发展方向以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形式为主,设施农业发展仍处于弱势。[结论]整体上看,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处于较高水平,但发展不均衡。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看,江苏省创意农业将以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的形式优先发展。因此,在保证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以保证江苏省创意农业全面、平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解析其绿色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和区域差异,提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选取2012—2018年黄河流域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高效发展三个层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 从时序变化来看,2012年以来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值从2012年的0.153提高到2018年的0.829;2018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发展的评价值分别为0.179、0.502、0.148,资源节约和高效发展是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从区域差异上看,黄河流域各省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上下游高中游低”的特点,2018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的山东,评价值为0.528,排名最低的宁夏仅为0.317;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结论 黄河流域各省区应弥补不足,缩小省域间差异;因地制宜,针对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区制定和实施差异化政策;聚焦资源节约和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