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由于湿地退化、人为破坏、管理保护不力等原因,黄河下游沿岸湿地内所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均存在水量减少、湿地环境恶化、生物数量减少等问题,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强化黄河水资源管理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对策,提高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平陆黄河湿地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植被丰富,气候温和。近年来,随着平陆黄河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到此越冬的天鹅数量逐年增加。入冬以来,已有数千只白天鹅陆续从西伯利亚飞临山西省平陆黄河湿地越冬,它们在这里嬉戏、觅食,将这里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湖",为冬季的黄河湿地增添一份和谐与灵动。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资源之一。从我国湿地资源目前面临严重的威胁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导向加速了湿地的破坏,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家园;应建立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的运作机制,还地球一个建康的“肾”。  相似文献   

4.
保护好黄河两岸生态环境,推进黄河生态带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和河南省高质量发展大局。本文分析了黄河生态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加快黄河湿地群规划建设步伐、推进黄河滩区治理、谋划建设黄河生态带核心示范区的意见建议,为建设黄河生态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陕西黄河湿地高效生态渔业结构模式及前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黄河湿地是我省渔业养殖的重要区域,2006~2007年度,我们在陕西黄河湿地所属的洽川湿地进行了高效生态渔业养殖实验,通过对不同的养殖模式的比对实验,基本摸索出了适合陕西黄河湿地发展的高效渔业生态结构,针对渔业发展和湿地保护两大问题,从养殖、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而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使黄河湿地渔业环境保护和高效渔业相辅相成,既保护了陕西黄河湿地渔业资源又维护了湿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日前开始实施。今后5年间,三江源地区已经退化的1.5亿亩天然草原将借助这项工程得以休养生息。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是我国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群山连绵,冰川耸立,沼泽湿地广布。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加、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呈恶化之势,草原退化、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明显,冰川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旨在恢复和改善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论湿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资源之一。从我国湿地资源目前面临严重的威胁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导向加速了湿地的破坏,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家园;应建立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的运作机制,还地球一个建康的“肾”。  相似文献   

8.
豫境黄河沿岸湿地分布集中,沼泽面积较大,水热条件优越,地处中原,是多种水禽及其他鸟类迁徙停留和越冬的理想栖息地,对珍稀鸟类保护意义重大.目前对黄河沿岸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湿地的破坏和面积缩减,采取相应对策以加强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预境黄河沿岸湿地特征及其开发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境黄河测岸湿地分布集中,沼泽面积极大,水热条件优越,地处中原,是多种水禽及其他在迁徒停留和越冬的理想栖息地,对珍稀乌类保护意义重大,目前对黄河尚岸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湿地的破坏和面积缩减,采取相应对策以加强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北黄河故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黄河干流流域一处非常重要的湿地资源,近年来,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利用保护区珍稀动植物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恢复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把保护区打造成为中部区域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后花园".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 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 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 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内蒙古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环境因子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将所调查的影响因子划分为自然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两类,并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标准,从景观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环境指标、人为干扰指标和威胁指标等5个方面,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评价体系;筛选出天然湿地率、湿地斑块密度、湿地利用状况、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及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等1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分级,并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对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质级别、单位面积物种多度、植被覆盖度、威胁程度、富营养化程度及威胁因子数量,且景观指标中的景观多样性、湿地斑块密度及景观均匀度对湿地生态格局影响较小。[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湿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评价与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从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自然性,脆弱性等因素出发,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功能作出了评价,进而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都与水有关。针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应以水为切入点。科学配水,统一管水,全民节水,植物涵养水,只有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才能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属于中国特有世界濒危鱼类,仅分布在黄河中上游水域,由于黄河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兰州鲇资源量急剧下降。本文对该物种栖息水域环境质量状况、肌体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影响兰州鲇资源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种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控制COD排放,治理Hg、Zn和Pb污染,加强渭河、沣河等黄河主要支流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划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建立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原种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等兰州鲇自然种群恢复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有效保护黄河濒危鱼类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大,油气资源丰富,盐卤资源得天独厚,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基础设施良好,区位投资与开发环境优越,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由于淡水短缺、铁路港口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本区资源开发的规模、速度和深度;应注意合理利用黄河水,加强港口设施和化工基地建设,发展“农基鱼塘”生态农业,实现滩涂产业化;力争到下世纪初的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能源、化工、农牧渔业三大基地,使之成为我国下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讨论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尾闾摆动、黄河流量减少、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利用不合理、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实力不强等;从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整治、生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阐述了实现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说明了西部黄河源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生态现状,分析了其脆弱的原因,然后探讨了目前本地区出现生态恶化的影响因素.认为本地区的生态恶化是由人为不合理活动及气候变化引起的,元凶是气候变化,人为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最后讨论解决目前黄河源区生态困境的对策,认为为了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除了增加投入、完善法制、搞好宣传外,抢救性措施如建立生态保护区等长远措施以及改进当地人民的生产方式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黄河口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为科学规划黄河口地区生态布局和进一步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3S技术对近20年来5景覆盖黄河口地区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在科学制定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近20年来,黄河口地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区域及面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河口地区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和北部区域;受河流改道等影响,黄河口地区东部滩涂湿地区域和面积均发生过明显改变;黄河口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占比最大,滩涂湿地面积占比次之,盐碱地面积占比最小;耕地、城镇及建设用地、裸地和盐碱地面积多年来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城镇及建设用地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他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呈不规则递增趋势;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除盐田及养殖池面积呈增长趋势外,其他湿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结论]黄河口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大,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