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理论于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将人类幸福感、创造力及智慧等作为研究基础,用于探索人类美德及深层次潜能,旨在促进人类获得幸福。当今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对于积极人格、积极情绪及社会关系变化的关注和研究,集中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引导,兼顾心理与生理健康发展,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论积极心理学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于美国的一门关于人类幸福的科学,其倡导心理学积极取向,以研究人性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其使命是科学地探索如何缔造个体的幸福生活与和谐美好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其终极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实现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中所迫切需要的中流砥柱,同时为适应社会需求,在高校期间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积极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从积极正面的视角去发现人的内心潜能与人生价值表现。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进行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水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还将针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展开剖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于美国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其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性中积极方面,强调心理学的价值功能不仅是对问题的修补,更是对积极心理生活的建构,积极心理学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符合当代社会人类发展需要,对中国积极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均不容乐观。本文对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感分别进行了调查,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目前大学生与高校教师达到教育幸福的目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年亚贤 《大众商务》2011,(11):104-104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掀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的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对现代高校因材施教德育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127名大学生关于心理学科的初步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认可心理学的研究;多数大学生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对心理学科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大学生对心理学的了解还不够完整。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消极、悲观等几个方面。高校通过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测试、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能够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普查并及时疏导。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辅导员如何通过有效积极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是当前辅导员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其在辅导员心理疏导工作中的运用,以期对学生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治善 《全国商情》2013,(10):84-85
追问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共同源起,梳理两者各自的发展脉络,探究经济学和心理学互涉的积极意义,论证经济学领域对幸福的研究实际上是与心理学不断嬗变融合的过程。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学和心理学桴鼓相应,协同发展,走向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化解这一社会心理危机,政府与社会应该有所作为。笔者认为,除了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救助弱势群体,及时化解矛盾外,还必须积极推进社会公共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心理疾患率显著增加。本文通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积极影响的探究,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疾患,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减轻大学生的负面心理问题,塑造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也为提高和改进普通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质量,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生社会角色的变化,如何适应社会并为社会所容纳和接受,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理论角度,对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出发,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构建以提升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以心理危机的诱因分析与防控、心理危机表征的识别与预警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构建以确定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启动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实施心理干预等为主要步骤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了它对CAD课程评价现状的改善作用,阐述了在CAD课程评价过程中融入积极心理的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强调在积极心理学下CAD课程评价需要准确及时,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探索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的路径,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深推进,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创新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探索“三进三知”模式,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模式,创新发展“三全育人”模式,构建新形势下“互联网+”等新思政实践模式,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质量,同时,还需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与心理需求,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巧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实施网络心理思政;创新思政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内心积极力量,构建科学思政体系;整合心理与思政教育资源,搭建思政教育平台;还需从学生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和国家层面三方面着手,促进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研究中必须重视心理分析与社会实证分析。伦理学只有建立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实证分析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通过心理学与伦理学两者研究对象之间的比较、心理学与伦理学在方法论中的比较,从而在两门学科中找到各自的优缺点,达到彼此之间的一种融合与沟通,使各自在学科建设与研究中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形态,其内涵也根据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角度而具有不同理解。对于其本质的界定非常复杂。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师生关系的内涵加以界定,阐述了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状况。旨在从心理层面揭示师生关系的结构及发展特点,促进对师生关系的深层认知,服务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作为缓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有效手段,心理委员制度受到了各高校的关注。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导致心理委员制度本身和心理委员群体幸福均受到挑战。心理委员是大学生幸福教育中的重要朋辈资源,心理委员制度必须进行不断的升级与超越。心理委员分级制度便是一项新尝试,心理委员分级制度以打破行政班级壁垒为切入点,化解原有心理委员制度"同一性"特征引起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半专业化"或"准专业化"为发展目标,帮助大学生心理委员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从而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并促进大学生幸福状态的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较多关注由文化适应给个体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问题,近些年来,研究者较多关注多元文化经验对于个体的积极价值。从对多元文化经验的界定出发,讨论了多元文化经验对于个体创造性的提高、对文化信息加工的认知复杂性以及文化智力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了多元文化经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多元文化经验的界定,深入探讨多元文化经验在心理幸福感、工作或学习绩效等方面的积极价值,深化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可关注多元文化经验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留学生等多元文化个体的积极价值,从而为多元文化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培育关涉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与社会和谐稳定。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心态,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焦虑迷茫、佛系、躺平的消极心态开始出现,且有扩散之势,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与昂扬斗志受到了严峻挑战。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发掘自我优势与美德、促进社会联系与实践、调整既有认知与行为的价值意蕴,坚持劳动教育中的课程导向,劳动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以劳动实践教育促进育人实效巩固升华,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