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国土资源承载力定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土资源承载力指的是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自然资源在现有和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对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且受当时社会的科学技术条件影响 ,与环境变量密切相关、呈不同的弹性或刚性变化。文章介绍了国土资源承载能力定量综合评价研究方法 ,并以天津市为例 ,对天津市国土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过境水资源是沿江沿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用水的重要来源。定量确定过境水资源对沿江沿河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为沿江沿河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保障沿江沿河地区社会经济稳定、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基于耗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并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2015、2030年考虑过境水资源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基于本地水资源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各来水频率下过境水资源对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下,2015年南京市现有过境水资源状况对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占比0.51,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南京市过境水资源对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将在2030年增长到0.59。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维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0-2018年京津冀38个样本县的卫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森林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对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均GDP对京津冀样本县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影响呈倒"U"型,即在人均GDP较低的发展阶段,人均GDP增长加剧了森林破碎化程度;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在经历拐点后人均GDP增长则有助于降低森林破碎化程度。此外,退耕还林工程对森林破碎化的影响为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森林破碎化的程度。城镇化比率、农村人均用电量、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以及人口密度等变量对样本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森林破碎化的政策启示,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丰富了森林破碎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二是基于人文地理与林业经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县域层面数据和计量回归模型在提高研究结论准确性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森林城市的概念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京津冀的大气质量变化趋势,以及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以2002~2016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STIRPAT模型的理论框架,实证分析了森林城市的发展对减少城市雾霾污染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森林城市特征的园林绿地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和城市维护建设投入均能显著降低城市PM2.5浓度。另外,人口密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均会对PM2.5浓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森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绿色生态空间和生态质量,进而提升城市的大气质量。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地球生物圈内的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低碳经济是近年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随着国内对碳汇林业的不断深入研究,建立了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含量多地区多方面测定和计算的模型与方法,针对同一地区的不同树种的固碳能力作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以2009年北碚区集真村、綦江县石坪村、忠县普乐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经济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在转移规模、转移时间、转移距离、文化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其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程度、产出效益、种植结构、利用方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复种指数和粮食作物比例的变化程度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劳动力转移对各地区粮食单产的影响不明显,劳动力转移比例高的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姜志成 《水利经济》2017,35(1):17-20
针对河道整治工程影响评价的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河道整治工程影响的评价模型,从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黄河濮阳段河道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该工程的影响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影响为Ⅱ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从数理上验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社会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和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对比法和相关分析法,以湖南省为验证区域.将其与其他研究区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明显.同一项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作用程度不同;政策制度以及管理措施的引导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有着深刻的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进程的决定因素;在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事物变化的影响因素时需认真考虑驱动因素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9.
浅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也相应不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土地的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因素。为显现开发区复杂的土地利用状况和经济现象,对开发区的现状进行科学评价,需设定多个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完成了黑龙江省级开发区哈尔滨平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和哈尔滨松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基础上,更好的与国家有关用地政策相衔接,充分体现评价指标的刚性标准,结合对其他开发区的实践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承载力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回顾了承载力的起源和森林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认为在进一步研究中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区域森林资源应该承受的压力,注意科技进步对森林承载力的影响,并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支撑能力和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两个角度来研究森林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讲,森林覆被率的高低,是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的。热带雨林地区的覆被率比较高,沙漠、沙荒地区覆被率比较低。但另一方面,森林覆被率的消长,又受社会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影响,是可以通过人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的。1961~1978年间,全世界森林覆被率从30.9%下降为30.3%,减少2%。其中,发达国家森林覆被率从33%下降为32.7%,减少1%;第三世界国家(地区)森林覆被率从29.4%下降为28.6%,减少2.8%。现将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地区)森林覆被率变化趋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简述如  相似文献   

12.
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优化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宏观因素进行评价,区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森林自然声景心理保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声景保健理疗方式与传统医学不同,它是结合森林声生态学、心理学与现代医学等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文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了自然声音对人的心理产生的情绪状态;运用语义细分法和对比法,研究了自然声景对人心理放松程度的影响效果,得出偶闻鸟叫声、流水声和风吹树叶声这3种声音在自然程度不同景观环境中都是评价最高的,初步分析了森林自然声景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作用,以此为后期森林景观规划和声景观设计与营造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承载力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回顾了承载力的起源和森林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认为在进一步研究中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区域森林资源应该承受的压力,注意科技进步对森林承载力的影响,并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支撑能力和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两个角度来研究森林资源承栽力。  相似文献   

15.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国家只有通过足够的税收才能让社会更好地运转,调节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本文通过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索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内在作用机制,以期推动我国税收收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税收收入不同分位点处,地区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最后就不同水平的税收收入地区如何提高税收收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开展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水利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 5 0年来 ,为满足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 ,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 ,对主要江河进行了初步治理和开发 ,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效益 ,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样的成就究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或者说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 ,过去对这方面的定量分析研究很少 ,所…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环境人口承载能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讨森林承载力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沿海开放地区的森林资源为对象,通过人均消耗木材、薪柴、水果、干果等4项反映不同生活水平的实物指标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多少为环境指标,用现有的资料,综合地、动态地分析山东沿海开放地区的森林与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预测山东沿海开放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水平条件下的森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提出提高山东沿海开放地区森林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及优化利用沿海开放地区森林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其区域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量化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研究结果:(1)从全国层面看,土地整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整治投资额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作用,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1%、1.1%和8.3%;(2)从区域层面看,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耕地质量较差、土地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应针对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开展差异化整治,特别是在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提升作用不显著的地区,应对整治方式、后期利用等方面进行反思,慎重开展土地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经济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向前推进;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总是相比  相似文献   

20.
供需视域下森林碳汇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以及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开展,如何有效推进森林碳汇供需对接已成为森林碳汇研究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从供需视角出发系统地梳理森林碳汇研究前沿观点与成果。研究表明:森林碳汇发挥经济、社会与生态三重效益,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扶贫作用凸显;"京都规则"下森林碳汇需求动力不足,以制度创新助推碳排放企业森林碳汇需求急需探讨;我国森林碳汇供给潜力巨大,森林碳汇供给主体纵向一体化和科学的碳汇计量方法是森林碳汇供给基础条件;森林碳汇市场构建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