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在工业经济的背景下总结出来的 ,但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则进一步验证了该命题 ,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具有高度的前瞻性。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 ,也应包括社会科学。所以自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科学同样也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知识经济 ,就是要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也就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运用 ,主要体现在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直至建立知识工业、知识农业。  相似文献   

2.
<正> 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中几个概念的理解(一)科学技术是否包括社会科学1.认为不包括社会科学。“就科学技术发展的经济实质和意义而言,我认为其主要表现,就在于加速科学技术用于生产领域,变为直接的第一生产力的过程。这里所指的科技不是一般泛指,而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并取得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在内。当马克思谈到这个问题时,并没有专指自然科学,而是说‘一般社会知识’、‘一般智力’,这当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3.“‘科技进步’一般是指科学技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展深化和为满足人们以及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我们在应用‘科技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分析前人论述的观点 ,明确了“社会科学技术”的概念 ;提出了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评价与比较尺度 ,就是社会经济价值的尺度 ;指出 :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还是第一生产力中的核心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 ,社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自然科学技术更为重要 ,甚至可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既包括社会的管理决策者 ,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 ,人们还没有普遍、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 ,甚至一些人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4.
姚伦都 《经济师》2000,(6):76-7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当今人类处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转折时代 ,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及现代社会科学自身功能决定 ,肯定社会科学是生产力 ,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和把握社会科学物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具体过程、形态所表现的形式、特征。因为在科学技术步步逼近自然界各种极限、无限地开拓人类的社会生产力经济活动的新领域的今天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融合起来为解决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这一伟大而迫切的课题 ,这对重新构建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战略 ,使社…  相似文献   

5.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在学术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普遍认为,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是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是一般社会生产力这一思想在现代的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我国科技的社会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当涉及到社会科学是不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人们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具代表性的,归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影响“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的分析,指出提高人们科技意识注重政策导向,加强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经济价值的通用尺度并在具体、可操作性原则下 ,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初步分析计算 ,进行了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定量比较。提出“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分析表明 :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 ,发现大庆油田、成功预报地震和水灾预测与防治三个典型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直接经济价值约为 5 3 0 0~ 192 0 0亿元人民币 ;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新人口论”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三个典型社会科学技术的正负经济价值可高达 14 80 0~ 3 2 0 0 0亿元人民币 ;目前重大社会科学技术理论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高达 3 8% ,较之自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 2 0 %贡献率要高出近一倍。文章提出建立一门“社会科学技术经济学”应用学科设想 ,认为国家应当就鼓励和保护人们进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突破和社会科学技术创新立法 ,还应当尽快就社会科学技术实施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研究立法。  相似文献   

8.
刘天禄 《经济与管理》2005,19(5):107-10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科学论断,它揭示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什么要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我们的体会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精神武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新世纪,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是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生产力发展带来极大推动的客观趋势,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为鼓励科研人员对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创新发展,逐步建立起与美国科技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奖励机制。近些年来,美国完善的科技奖励体系作为科技体制内部的重要环节,对规范美国科技的发展方向,持续推动美国的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国家科技奖励和美国社会科技奖励两个层次的研究,详细介绍各种奖励的推荐和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思想家都对科学技术进行过探讨。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理论的一大特点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指出科学技术已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成为了"技术统治的意识"。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理论,梳理了其提出的"技术统治的意识"的思想源流和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了阐释了他对马克思基本理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何谓转化、如何转化的机制问题,认为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形态转换、功能转变和主体转移的三重统一,是科技成果物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同一过程,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有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中介机制、动力机制(包括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和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主导价值观选择下科技革命与构建和谐社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价值观取向决定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技与社会发展形成四种不同模式.通过对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级学科,而是笼罩众多人文一级学科的学科大场合。要找人文学的左邻右舍,可以举出自然学、科学学和社会学三大门类。它们是好邻居。在人文学与自然学之间,科学学的科连科接,让文明成就非凡;社会学的经世致用,给世界许多关切。在人文学与科学学之间,自然学的泰然而然,使世界永远有其深远;社会学的励精图治,为使天下常有祥和的炊烟。在人文学与社会学之间,自然学的避熟避俗,提供了许多足令人文社科资始资生的前提性资源。用某一个笼统的学科涵摄一切失之芜杂,而日见繁琐的学科分裂又积重难返。揭示人文学、自然学、社会学和科学学相分相连的联系,关照的是当今世界文教发展的一种知其通而统其类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农业科技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农业科技发展作为一个过程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规律性,即:①生活资料需求、生产资料需求、生态环境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等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②清除或缓解生产要素配置中的“瓶颈”制约,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突破口;③提高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构成的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是它业科技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借助社会网络等非正式制度方式实现再社会化是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其网络结构特点,也将为进一步研究流动人口再社会化过程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深圳市流动人口专项调查中的整体网络数据,借助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乡城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络与讨论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在乡城流动人口社会网络中广泛存在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特征。复杂性科学可以为分析诸如乡城流动人口这样的复杂系统提供有效方法,也是拓展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应用领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湖北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发展水平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成败。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具有科教兴省的绝对优势,发展科技金融有利于湖北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湖北科技金融发展优势明显,但约束条件也较多。应该从制定科技金融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培育科技金融发展主体、完善科技金融发展制度体系等方面促进科技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