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双视角的中韩水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进出口结构和产业内贸易两个视角分析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关系,发现中韩水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从进出口结构视角看,中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韩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高于韩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中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从产业内贸易视角看,干腌熏鱼、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贸易、鲜活冷藏及冻鱼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互补性在一定时期内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贞妍 《商业时代》2012,(16):43-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服务贸易作为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和韩国同处于东北亚经济圈,彼此具有相当密切的经济关系,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此背景下,了解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分析中韩两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十分重要。本文以中韩两国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主要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中韩两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各自服务贸易的特征及问题,并且分析两国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是中韩两国主要的贸易商品之一,2014年,中韩农产品双边贸易额达到了两千亿美元。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三个指标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论认为,中韩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不强,且中国农产品的平均竞争力在韩国之上;中韩农产品的出口互补性大,且中对韩出口的结构匹配度大于韩对中出口。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21年中国与日本水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两国贸易规模,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4种指数对中日水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相比日本而言,中国在水产品贸易出口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性正逐步减弱。中国对日本的水产品贸易互补性更强,而日本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更高,两国水产品贸易依存度较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2-2021年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国际贸易竞争力(TC)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互补性(TCI)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贸易密切度(TII)指数以及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对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以及依存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双边存在不同贸易优势;中国作为水产品进口国的贸易互补性(TCI)指数大于中国作为水产品出口国,双边国存在较大的合作潜力;双边水产品贸易表现出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特征,贸易合作潜力还有待开发;与中国水产品贸易依赖度较高的是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东盟各国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年均变化率大多数为正,表明东盟各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逐步加深。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中国与东盟国家水产品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4—2013年数据,运用贸易强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并建立引力模型,对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及贸易发展潜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俄贸易关系比较密切,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上具有竞争优势,而俄罗斯在资源类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并且两国比较优势产品间互补性较强,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提出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拓宽经贸合作领域,合理利用边境地区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边境贸易合作及金融与投资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韩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中韩两国经贸的迅猛发展,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中韩两国经贸发展既存在互补性,同时也存在着竞争。本文对影响中韩两国经贸发展的互补性和竞争因素进行了剖析,特别是对两国的技术差距及其影响做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年来中俄贸易的最新数据,本文运用出进口比率、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不同视角对中俄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中俄之间的贸易具有互补性;但不同行业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存在差异:中国在纺织品、水泥、农产品等行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俄罗斯在军工、矿产、木材等行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两国在五金、塑料、珠宝等行业的贸易具有较高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对中韩水产品的出口相似程度进行测算,进而分析两圆水产品的竞争性。研究发现,中韩水产品出口结构整体上不趋同。中韩水产品在日本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性有所下降;中韩水产品在美国市场竞争性差,但鲜活冷藏及冻鱼和干腌熏鱼的竞争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10.
李相润 《大经贸》2003,(7):82-84
1992年,中韩之间的贸易额占到韩国整个对外贸易额的4.0%,而到了2002年11月份增加至12.9%。韩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当中,原材料以及资本货物占的比重高达80%以上。从这点来讲,中韩两国的贸易不仅存在竞争关系,更是存在一种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周锐 《价格月刊》2020,(2):38-44
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日本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是中日韩三国中最强的,其次是中国,最后是韩国。中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建筑、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韩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旅游和建筑服务,日本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运输、建筑、专业权利和特许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进一步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与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服务贸易开放度水平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大,外商直接投资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By exploring the export performances and specialisation patterns of China and India, we assess their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vis-à-vis each other as well a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India faces tough competition from China in the third markets especially in clothing, textiles and leather products; (b) there is a moderate potential for expanding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 China poses a challenge for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 the US, and most Europ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medium-technology industries; (d) India appears to be a competitor mainly for its neighbouring South Asian countries; (e) complementarity exists between the imports of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exports of the US, some European states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especially Japan, Korea, Malaysia, Singapore and Thailand, implying opportunities for trade expansion; and finally (f) the export structure of China is changing with the exports of skill-intensive and high-technology products increasing and those of labour-intensive products decreasing gradually. This suggests that challenges created by China in traditional labour-intensive products might reduce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年~2016年UN 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借助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南亚地区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工业制成品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南亚地区在初级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两地虽然存在着部分比较优势重叠的商品,但在整体上,中国与南亚地区间的双边贸易仍然有着较强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亚地区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的不断增加,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各国的最终诉求。然而农产品贸易问题却始终是谈判进程的主要阻力之一。本文侧重于对东亚区域内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分阶段进行恒定市场份额(CMS)的比较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东亚地区农产品市场总体需求潜力很大;产业和结构的合理和完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出口份额相对较大但主要依靠低廉的价格,并且竞争力逐渐减弱;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和外部机会在未来农产品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田秀华 《中国市场》2009,(49):38-39,41
衡量一国服务外包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选择中国与当前全球服务外包优先承接国加拿大、爱尔兰、俄罗斯、印度、菲律宾五国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中国促进服务外包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产品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总体竞争关系、竞争强度和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得出的结论是: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某些农产品的竞争强度有上升趋势,但竞争力相差还是较为明显。研究结论可为日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日韩区域贸易潜力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考察中日韩区域内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其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进一步合作的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人均收入水平、距离因素对出口贸易量影响最大,同时,中日韩之间贸易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对韩国、日本对韩国、韩国对日本的出口潜力极大。  相似文献   

18.
从零部件贸易看中日韩分工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在日韩市场上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的比较优势的分布、结构和变迁情况进行了细致梳理。通过分析扩展的RCA指标,得出结论,针对日韩两国市场而言,中国在零部件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总体上呈增强趋势;在组装业务上,中等技术零部件逐渐呈现萎缩态势,而高技术零部件组装的比较优势正在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同日韩两国之间的生产共享加强,而生产和组装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升级态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与葡语国家商品贸易的SITC分类资料,分别采用RCA、ESI和TCI指数研究双方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发现,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出口相似度总体较低,不存在强的竞争性。中国在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中不具有比较优势,葡语国家出口中国该类产品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葡语国家进口中国该类型产品的互补性很强。  相似文献   

20.
任航 《江苏商论》2020,(4):36-38
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我国的知识产权贸易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世界知识产权贸易强国相比依然差异巨大。东北亚是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而中日韩三国的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产业较为发达。因此,本文对中国、日本及韩国的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对比测算,为我国的知识产权贸易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