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初探:一个整体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村域这一特殊区域和工业这一特定产业的角度切入,从村域整体可持续、工业布局、产值比重和企业发展四个层面评判,认为其具有非完整地域性、弱村域自然资源性、强地方社会特性和强对外依存性的特点,并构建了村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要素系统.  相似文献   

2.
乡村空间统筹治理的村庄规划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乡村发展的问题诊断,结合村庄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明晰乡村空间治理对村庄规划的需求,从村域"人—地—产"耦合互动机理、村域土地承载力提升的村庄规划标准、基于分区分类的村域差别化治理等方面,梳理村庄规划编制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人—地—产"耦合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促进村域发展的要素协同的内在机制,能通过村庄规划促进乡村空间重构和土地利用转型;(2)村域承载力通过识别耕地与建设用地承载力的关键限制性因素及其阈值,为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科学的规划标准,是村域土地利用规模控制和用地调整的关键依据;(3)不同类型村庄功能定位存在差异,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从村镇体系、村庄定位、人口规划、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点布局、公共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整治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差异化的村庄治理路径是村庄规划治理的核心。研究结论:村庄规划编制应该立足于村域资源禀赋和发展转型的特征,系统研究乡村发展定位、过程格局、驱动机制、规划标准等,提出符合村域特征的差异化的乡村空间治理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泾河村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西部中心地段,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昆山市良好发展环境的辐射影响,大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形成工业、商业、房产业与服务业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4.
与全国相比,吉林省城市化正处于由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省域中心城市经济总体实力不强;通过对吉林省历年城市化发展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出了当前土地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内涵式发展,规范土地市场,强化区域管理,加强监察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便更好地应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2010年对1612个农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村域社会资本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村域社会资本由村域信任、村域互动、村域互惠、村域认同、亲属关系和村域安全六个因子构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村域信任和村域互动因子有助于农民参与;村域认同因子不利于农民参与;村域社会资本的其他维度对农民的参与行为没有影响。此外,老年农民参与的可能性较中青年农民高;已婚农民比未婚农民参与的可能性高;农民所在村距离县城越远,其参与的可能性越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从社会资本的视角解释被征地拆迁农户的生活变化差异,为进一步完善征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基于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的抽样调查数据,从村域制度信任、村域民主、村民个体网络关系与村域合作4维度衡量社会资本,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有序Logistic模型就社会资本对征地拆迁后农户生活状况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村域制度信任、民主程度与农户自身的社会网络均对提高拆迁后农户的生活水平有正向效应,而村域合作却不利于拆迁后农户生活水平的提升。研究结论:在征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村域社会资本的作用,比如在土地问题上号召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对征地拆迁农户的生活状况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广东省木材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该省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易地扶贫搬迁是助推村域重构、促进村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典型案例的经验与不足,对于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吉林省通榆县陆家村的实地调查,客观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与成效,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的模式、经验、存在问题,剖析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的机制。结果 陆家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更为健全、建设用地更为集约、集体土地实现股份化改革、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乡村治理结构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均大幅提高。结论 易地扶贫搬迁可有效促进贫困村域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组织上全面重塑提升,但当前模式存在资金筹集难、房屋不动产登记慢、原地不搬迁户的后续处置问题,在推广中应注意农民财产补偿、后续产业发展、政策适用区域、集体资产处置等事项。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机制为:以人为核心的政府、村委会、农户、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在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与资金的统筹支持下,将农民补偿与安置搬迁相结合、土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新村建设与生态修复相关联,形成多重保障多轮驱动的发展链条,有效消除或改善了村域致贫因素,促进村域人口—土地—产业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从而实现村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乌当是贵阳市的一个郊区。全区共有118个村,其中城郊型村7个,乡镇型村12个,农村型村99个。改革开放以来,乌当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狠抓村域经济发展。在发展村域经济中,以户为基础,以村为单元,以乡(镇)为纽带,抓得早,抓得实,抓出了成效,取得了四个“推进”;一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广东省木材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该省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发展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功能的自然综合系统。在敦煌市传统村域综合体面临深度分化的背景下,探索全新的发展转型模式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深度调研483户农户,梳理敦煌市村域综合体的时空形态、村域文化、生态环境等深度分化规律、阶段判别、动力机制等特征,运用综合评价、系统聚类、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发展"与"转型"的视角对敦煌市村域综合体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发展水平均高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全国整体水平,乡村发展速度相对较高。(2)村域发展水平与乡村发展转型度呈现基本吻合态势,乡村空间结构转型逐渐由局部集聚转型向全局扩散转变。(3)敦煌市土地、产业、人口之间的互馈转型发展不协调。土地利用转型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产业和人口转型之间已经建立要素互馈流动机制,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转型基本同步发展,人口与产业转型体现长期结构性矛盾,三要素转型互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因此,需结合区域条件和乡村主导功能定位,全面实现村域综合体的深度转型。  相似文献   

12.
村域城镇化是建制村域经济社会结构、人口集聚规模、聚落建筑景观、农民生产生活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水平趋同于城镇的过程。随着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主轴,全域城镇化及城乡同步建设渐成市域和县域发展新潮,越来越多的村域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标志着中国农村进入村域城镇化新阶段;工业化的"引擎"作用由强到弱,农村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成为主动力,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及建制村撤并的推力作用逐渐显现,是未来中国村域城镇化的重要特点和趋势。把村域城镇化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村域城镇发展纳入市域、县域城镇发展体系中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将有利于城乡融合,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基于农户行为的微观层面,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并利用湖北省628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居民村域环境治理的参与度总体不高。家庭主要劳动力在村时间越长,则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概率越高,即劳动力外流抑制了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此外,从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发现,家庭主要劳动力在村时间越长,则农户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越高,对农村环境改善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环境效益感知越强,且家庭劳动力对提升在村影响力的迫切性也越强,这进一步会促使农户积极参与村域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农村改革初期,一些村庄抓住市场先机,推进工业化,将村庄建设为小城镇。如果说那时这些"明星村"星星点点地散落在中国农村大地上,那么今天,这种村庄"就地城镇化"模式已呈遍地开花之势,王景新称之为"村域城镇化"。虽然工业化拉动村域城镇化的"引擎"作用由强转弱,但是,农村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是后工业时代村域城镇化的主动力,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及建制村撤并对村域城镇化的推力作用逐渐显现。相比于"异地城镇化"模式,村域城镇化更现实、更可行,更"接地气"。推进村域城镇化离不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近年来,中央政策一直强调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方志权等认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相似文献   

15.
村级是我国现行体制下的最基层组织,其建设好坏直接影响村域经济的发展。从湖南省汩罗市弼时镇农科村的情况看,目前村级组织建设与村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为契机,科学认知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内涵,明确其基本职能,并提出构建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乡村面临转型,而村域规划存在理论认知不深入、技术支撑不足、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新时期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应依据外部社会背景及村庄内在条件,在全面认知乡村价值前提下,通过空间资源要素配置与用途管制来干预乡村空间重构并服务于乡村治理。研究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具备指明乡村振兴路径、强化乡村空间治理、行使自然资源监管、尊重多元价值诉求等基本职能,并基于问题、需求、目标、行动四维导向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7.
王杰  李斌 《农村经济》2023,(1):85-94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全面推行,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直接体现,能够有效克服村级组织权威分散化问题及由此造成的村域治理限度。通过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特定人事安排,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促进了村级组织权威的重塑,并在其组织耦合中实现权力结构一体化运作,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同时,借由制度效能在村域治理中的延展,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亦可强化对村域公共事务的有机整合,促成以党为中心的村域整合治理,并在接受实践成效之检验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将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制度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乡村善治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沟域场域,将“贫山穷沟”变为“金山银山”是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沟域场域存在的自然环境恶劣、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困扰着地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玛纳斯河流域人口的增长,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流域内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村能人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中西部农村能人和浙江农村能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中国农村能人的规模、特征及多元作用。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微观基础是村域经济,而农村能人在村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民的效仿学习机制和农村能人的先试先行精神和物质条件,把农村能人推到了村域经济发展的领头人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农村能人的能力建设、成长环境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