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顺序呈现为“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内源融资比例是很低的,外源融资比例远高于内源融资,尤其表现为对股权融资的偏好。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宝钢28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刷新了我国再融资的最高纪录,而华夏银行2003年从股市筹?..  相似文献   

2.
陆竞红 《商业时代》2004,(11):31-32,34
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西方较为成熟的资本结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外源性融资比例高于内源性融资;在外源性融资中,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再融资.同时文章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原因进行剖析,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顺序依次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结论并不支持权衡资本结构理论和代理成本学说,对照西方再融资顺序理论,内外部融资偏好是一致的,而在股权和债权的融资顺序上并不适用,因此提出建议:切实提高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开拓和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寻找最优资本结构,使上市公司再融资顺序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体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股权再融资使中国股市陷入了"雪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建立合理的融资模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体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股权再融资使中国股市陷入了"雪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建立合理的融资模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永锋  丰琳 《商业研究》2005,(16):154-156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务分析认为,企业融资存在着所谓的“融资定律”,即上市公司再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也就是留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其中又以债务融资优先,而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因此,要根据其中的原因和弊端,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细致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首先是股权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是内源融资,体现出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啄食顺序原则以及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实践不一样的顺序特征。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体现出内源融资比例不足、股权融资占比显著高于债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高于长期债务融资等特征,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认为应通过完善现有的财税政策,规范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和留存,以促进上市公司扩大内源融资比例;通过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弱化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同时,促进企业债券快速发展,以强化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偏好,促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合理化调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创新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呈现明显的逆向选择性,即表现为对股权融资的极度偏好和对债务融资的厌恶.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促使上市公司迅速扩张,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过分的股权融资偏好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本的体内循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断下降,因此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以2014—2018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CSMAR、wind金融证券数据库资源和Stata11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股权投资偏好并不是全体上市公司所为;具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影响配股融资决策;财务柔性储备越多的企业越不偏好股权再融资;成长性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偏爱股权再融资;企业收入波动性与企业股权再融资行为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依然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本文提出将研究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结构解释论"与"融资成本解释论"两种理论相融合的思路,依此设计出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股权融资成本的计量方法,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提供一种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呈现明显的逆向选择性,即表现为对股权融资的极度偏好和对债务融资的厌恶。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促使上市公司迅速扩张,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过分的股权融资偏好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本的体内循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断下降,因此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张滢 《商》2013,(1):132-132
鉴于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不同的融资倾向问题,本文运用按常理的分析方法,经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初步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在股权融资时更多的选择市场化偏低的配股方式进行再融资,而负债融资在公司总融资中很少,且多为短期负债。而在外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正好相反。在证券市场上为什么我国上市公司会出现和外国两种截然不同的融资结构,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促进中国上市公司合理融资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潘爱萍 《现代商业》2007,(23):37-37,36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细致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由来已久。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再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在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我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普遍存在着“圈钱”动机、资金投向不规范、资金利用不合理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企业大多偏好内源融资,而非外源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却对股权融资有很强的偏好。中国上市公司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经理们不愿承担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的风险,上市公司的股东监督力度偏弱,公司内部功能性缺陷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缓慢以及债券市场不发达。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方面,学界普遍认为现象偏好,但在其成因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是其能够快速扩张、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及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适度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过度的"融资饥渴症",特别是在再融资市场上,存在着一些恶意再融资行为,由于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偏好股权融资,普遍存在"圈钱"冲动,并且随意改变资金投向,以及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等现象严重,这些行为严重扭曲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而详细地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忻 《华商》2008,(21)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是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但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相关研究始终没有脱离传统财务学框架,无法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所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基于此,本文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引入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在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随后运用一般多元回归模型对A股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符合配股和增发资格的上市公司混合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上市公司倾向于在自身股价水平较高时进行股权再融资,从而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融资时机选择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