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中介,其经营行为特别是信贷行为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的一般信贷行为机制入手,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环境、目标、动机、表现和结果进行了透析,据此,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币政策以信贷传导渠道为主的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最终效果。本文以2007以来特别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四种典型信贷行为变化及表现为切入点,研究了微观层面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变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并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对其信贷行为表现与宏观调控意图不相一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济南金融》2011,(12):18-22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进行传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控效应,认为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行为调整传导了调控政策,同时也引致了对冲调控策略行为。为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约束力的量级差异,本文以银行信贷期限配置行为和房贷行为为例,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纳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不同时期为有效执行不同的货币政策都充分运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从这几年宏观运行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阻、传导渠道不通畅。目前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决定了商业银行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作用,而信贷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也就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近期,镇江中支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货币政策转变后基层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以及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货币政策向融资企业的传导;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体.从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缓解信贷配给.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融资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转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银行转型时期的信贷行为为视角,选取四川省的成都、德阳、乐山、眉山、雅安和达州6个市的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行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透过微观层面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变迁,分析银行制度转轨和外部经济金融结构作用于商业银行分支行信贷行为和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提出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明琴 《云南金融》2011,(9X):139-139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性的增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会逐渐弱化。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应积极拓展其他货币传导渠道,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信贷渠道传导为主,疏通信贷渠道是保证货币政策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我国信贷传导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性的增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会逐渐弱化。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应积极拓展其他货币传导渠道,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信贷渠道传导为主,疏通信贷渠道是保证货币政策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求,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具体途径,其顺畅与否决定着货币政策效率的大小。我国的金融结构属于商业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是企业主要的融资形式,信贷资产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信贷传导机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为了应对当前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人民银行正逐步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31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分析了以M2增长率、M1增长率和7天加权平均利率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下,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和国有股比例的提高会显著增强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其中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最强;外资持股比例的变动则没有显著影响;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在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传导效率最强,其次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最弱.  相似文献   

11.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金融研究》2020,484(10):19-37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金融研究》2015,484(10):19-37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羊群行为特征日益凸显,不仅恶化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鉴于我国银行信贷羊群行为是信息不对称、银行经营者声誉及报酬考量、行政干预及政策导向、银行风险观及市场定位趋同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弱化商业银行信贷羊群行为,应完善银行信贷监管、促进信贷信息资源共享、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与担保体系,并引导商业银行推进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14.
当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太顺畅,货币政策效果未完全达到预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业信贷行为中的各种错位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减弱的趋势,消弱了货向政策的效果。鉴此,作认为应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体制改革和业务创新,发展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等手段来增强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大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旧是我国企业外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存款,资产也仍旧以贷款为主,有价证券所占比重较小,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较为敏感,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进一步产生了信贷配给问题,这种信贷配给机制会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大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旧是我国企业外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存款,资产也仍旧以贷款为主,有价证券所占比重较小,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较为敏感,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进一步产生了信贷配给问题,这种信贷配给机制会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我国现实背景和《巴塞尔协议Ⅲ》,利用2008年至2017年间19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银行净稳定资金率进行了度量,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探究了其影响机理和传导渠道。研究表明:扩张型货币政策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具备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具有异质性;在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中,银行信贷行为是重要的传导渠道。因此,央行可基于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差异进行相机抉择;商业银行则要加强信贷规模和质量的管理,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弱化信贷渠道作用来降低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货币渠道过程是通过金融市场从货币政策冲击到市场零售利率的价格传导过程,信贷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数量传导过程。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区域金融差异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2007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的面板数据,基于分组法和交叉项法探讨了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规模特征是影响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异质性反映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不显著;银行经营效率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研究结果为央行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