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杨烨 《云南金融》2012,(3X):166-166
我国现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快速转移的特殊时期,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有助于城市化的快速合理发展,有准备的应对劳动力转移在未来的趋向变化。本文在综合各种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可小觑。加之中国现下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有大量需求,只关注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已不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从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生产率比值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产业之间不平衡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力要素在三次产业的分配与经济增长之关系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首先,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其中,资本推进第二产业发展进而引致国民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其次,资本、劳动力要素的产业分配总体上与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着部分失衡现象.为此,第一产业的资本装备、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充分利用、第三产业的资本运营与整合构成三次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快速转移的特殊时期,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有助于城市化的快速合理发展,有准备的应对劳动力转移在未来的趋向变化。本文在综合各种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可小觑。加之中国现下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有大量需求,只关注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已不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从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生产率比值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产业之间不平衡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季度末,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52%和34%,与1999年底17.7%、49.3%和33%相比,第二、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继续上升,第一产业持续下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稳中有升,说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从就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较为稳定,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不断吸纳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从出口结构来看,结构有所优化,大多数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河北省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的配置效率整体上要高于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劳动力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效率的变化起伏基本上与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证券导刊》2012,(49):47-49
胡焕庸线以东,三纵两横布局我国六大经济圈 从上述未来我国城市化的两大线索分析,第一条,补课生产性服务产业是在已经形成的工业化城市的基础上进行“人”与“资本”的二次集聚;第二条,中西部承接东南沿海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也是基于内需驱动的工业化深入。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总的就业弹性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三次产业的表现和未来趋势存在差异,第一产业不断释放"隐性失业"的就业人口,表现为其弹性不断下降,并且其数值为负。第二产业逐渐替代第一产业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导力量,但是随着第二产业向资金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导向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的供给严重超过对劳动力的需求,表现为就业弹性的下降。而提高我国就业弹性的拉动力就要靠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以就业弹性系数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产业拉动就业不足,第三产业拉动就业能力较强。因此要扩大就业规模,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胡毅  李霁虹 《中国外资》2013,(18):357-357
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以就业弹性系数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产业拉动就业不足,第三产业拉动就业能力较强。因此要扩大就业规模,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吕成哲 《金卡工程》2010,14(5):284-284
在农村劳动力面临就业难和收入少的情况下,漳州市借助闽台合作优势,使农村劳动力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一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可以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如何建立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机制,加快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广东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推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一、广东省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成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凭借其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外来淘汰产业的资本进入,为广东省初期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柏培文  杨伊婧 《金融研究》2020,475(1):47-68
本文通过建立生产部门的要素买方垄断市场均衡模型,利用199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E)及面板固定效应的工具变量(IV)估计方法加以分析,从劳动力价格扭曲视角解答了中国资本产出、资本回报与资本流向之谜,即中国经济如何在赶超阶段面临资本深化不断加剧和TFP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依靠劳动力价格扭曲实现低资本产出与高资本回报水平共存,从而维持长期高速资本积累以及优质的资本流向结构。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降低了资本产出效率,但这并不能掩盖由劳动力向资本方转移的垄断利润对资本回报的直接补贴,因此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中国维持高资本回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高资本回报水平实现了地区资本快速积累,劳动力价格扭曲对资本流向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抑制资本"脱实向虚"及吸引外资流入。因此,应正视劳动力价格扭曲在赶超阶段的特殊作用,在矫正扭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更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其对资本回报和资本流向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的分类。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其中,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把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相伴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基本线索,从非充分就业角度建立简单的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以此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优化问题。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剩余劳动力转移肇始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附带制度和技术变革的资本投入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即所谓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第二,在刘易斯拐点到来前,中国面临着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在宏观经济学意义上意味着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低通货膨胀。第三,如果把上述长期就业问题短期化,在持续的要素就业压力下,中国被迫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第四,持续的扩张性财政货币导致了流动性过剩与低通胀并存的理论悖论,但形成了资产价格膨胀和高信用风险,即所谓日本拐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1994-2010年中国30个省市18个制造业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九五”至“十一五”三个阶段中国制造业分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行业间与地区间升级的路径及效果,对股票市场发展在制造业升级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近十五年来的产业升级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社会投资已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有序转移,地区间产业转移也基本符合产业发展理论,同时,政府的产业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效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空间距离权重矩阵,选取我国31省市三次产业1980—2014年增加值构建G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波动对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区域与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波动对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和结构非均衡效应。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第一产业对货币政策波动在响应程度和趋势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货币政策波动响应趋势大体一致,但响应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和结构差异;扩张型货币政策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冲击大于第三产业,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利于我国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空间距离权重矩阵,选取我国31省市三次产业1980—2014年增加值构建G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波动对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区域与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波动对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和结构非均衡效应。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第一产业对货币政策波动在响应程度和趋势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货币政策波动响应趋势大体一致,但响应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和结构差异;扩张型货币政策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冲击大于第三产业,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利于我国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正从资金的供求角度出发,可以将农村金融的参与方分为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资金需求方既是农村金融的服务对象,又是新型城镇化的落脚点。因此,本文以农村资金的需求方为切入点,分析农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途径。依据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定位,第一,新型城镇化秉承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的城镇化。第二,新型城镇化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时,需要以产业为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根本上是由需求结构变化所决定的.随着人均收入进入中高等收入区间,钢筋、水泥、机器、可选工业品渐成旧爱,中高端、体验性产品和服务需求晋级新宠. 专业一点的描述是:报酬在要素(资本和劳动力)间的分配发生变化,资本边际报酬贡献快速向下,而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边际报酬贡献持续上升,这就是结构转型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