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裁协议一旦成立,就能产生阻止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救济的法律后果。因此将仲裁协议以适当的形式记载下来至关重要。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以及如何界定“书面”(是否需双方当事人签字)影响了仲裁条款的有效性。本文将对提单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及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一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陈超 《商》2013,(3):146-146
在当主合同发生转让后,仲裁条款是否能随之自动转移通过法理分析可知仲裁协议位阶高于主合同,主合同对仲裁协议没有独立性。主合同发生转让时,主合同的权利义务也不能摆脱仲裁条款的约束。仲裁条款的效力不因主合同发生转让而受影响,当事人不能因主合同转让而否认仲裁条款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3.
张抒扬 《国际市场》2011,(11):68-71
国际商事仲裁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其基本特点是以双方当事人的协议为基础。一般来讲,国际商事仲裁总是发生在仲裁条款及基础合同的原始当事人之间,仲裁条款也只能约束当时参加签约的原始当事人。随着国际商事的日益  相似文献   

4.
仲裁条款对提单受让人的法律效力问题一直备受争议,长期以来都未有定论。提单转让的单方性,阻碍了提单仲裁条款根据传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取得法律效力。随着现代仲裁法学的不断发展,新的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法理基础。根据该理论,提单受让人同意仲裁的,仲裁条款对其产生法律效力;提单受让人不同意仲裁的,仲裁条款对其不产生法律效力;而承运人却始终受到仲裁条款的约束,无权拒绝仲裁。  相似文献   

5.
仲裁条款是否随合同转让而自动转让?依据仲裁协议独立性原则,受让方是否必须就仲裁条款转让作出单独的意思表示?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仲裁实践和司法实践,基于合理利益分析,认为在合同转让的情况下,除非当事人作出明确的相反意思表示,仲裁条款应自动转让。  相似文献   

6.
<正>(上接2011年2月上旬刊第128页)二、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续)3.仲裁条款达成仲裁协议,是启动仲裁程序的前提。我国《仲裁法》第4条规定:"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法系的语境下,若当事人在同一主合同中同时存在仲裁条款和法院管辖权条款的约定,法院普遍采用"Paul Smith Ltd v H&S International Holding Inc"案的解释技术,优先承认仲裁条款对当事人合同实体权利义务的效力,然后承认法院管辖权条款的效力在于对仲裁具有监督性管辖权(supervisory jurisdiction).而我国司法解释及法院实践对此类条款的效力持否定态度,或者在否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同时赋予法院管辖权条款有限的效力.我国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借鉴普通法系法理和实践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于2001年底至2002年初作为原告A船厂的诉讼代理人参与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关于仲裁条款有效与否的船舶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该案尽管以管辖法院支持原告A船厂的不存在合同关系和仲裁协议诉讼请求而告终,但该案仍遗留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法律问题:如,如何正确理解仲裁协议独立性和仲裁庭管辖权问题?如果原告A不是选择在中国进行确认之诉讼而是在英国法庭申请中止仲裁程序并提起仲裁条款无效的诉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仲裁条款中约定“协商解决争议”的情况进行了归类,结合仲裁委员会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处理情况和当事人对此种约定的态度,并参照《仲裁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解决在仲裁条款中约定“协商解决争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的学习贯彻,本文试就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的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关于合同行政调解的必要性调解是解决合同争议的一种常用方法。《经济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凋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从这一规定来看,不仅案内可以调解,案外也可以调解。不仅司法部门、仲裁机构可以调解,民间组织、行政机关都可以进行调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经济合…  相似文献   

11.
江悦庭 《中国商论》2021,(8):101-103
仲裁是解决争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实践中,大部分国际贸易合同直接使用仲裁机构的示范条款,存在一定的法律隐患。一份严谨的仲裁条款应当涵盖仲裁方式、仲裁机构、仲裁规则、仲裁员选任、准据法、仲裁语言、仲裁保密、仲裁前置步骤等方面。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国内一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国内机构仲裁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2.
程艳 《消费导刊》2009,(2):148-148
仲裁机制能够适用于专利有效性及侵权纠纷的解决,承认专利有效性的可仲裁性,并建立起一个协调一致的体系,包括对可仲裁性的界定、法律适用问题、赋予仲裁庭一定程度的临时措施实施权、规定仲裁裁决仅在当事人之间有效并且在专利局备案,通过这样一个体系来限制对仲裁协议约定的权限,达到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商事仲裁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解决的优点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当事人通过达成仲裁协议,将具有国际因素的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方(即仲裁机构),由其根据法律与公平原则作为终局裁决的一种非司法争议解决程序①。与传统民商事诉讼相比,国际商事仲裁有许多优点:(1)仲裁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光仲裁庭对案件的管辖权来自于当事人的仲裁协议,仲裁地、仲裁员、仲裁准据法等也均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而在普通诉讼程序中,法官的任命、审判进程都必须依据严格的法律规定,不能任意由当事人加以变更。(2)利用仲裁解决国际商事争议往往具有极高…  相似文献   

14.
仲裁自古以来在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一种重要的争议解决制度,其作用在当代更广的范围内越来越重要。然而,仲裁是以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为基石的,《纽约公约》等国际条约及众多国家或地区的制定法都允许当事人就仲裁协议的效力或涵盖范围纠纷提请司法审查。由于没有国际统一法的约束,各个国家或地区关于仲裁协议纠纷司法审查阶段的制度并不一致。大体而言,以法国和瑞士等为代表的国家或地区禁止或限制法院在仲裁裁决作成之前对仲裁协议的纠纷进行司法审查,其他国家或地区则对当事人在仲裁裁决作成之前的各阶段就仲裁协议纠纷提请司法审查的行为不加禁止或限制。我国内地关于仲裁协议纠纷司法审查阶段的制度规范存在诸多缺陷,包括将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异议不合理地推迟到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未指明在人民法院司法审查期间仲裁程序可否推进、没有考虑到仲裁机构就仲裁协议纠纷在先作出的决定是否具有终局效力的问题等。对于这些缺陷,我国内地应当借鉴境外的良好规则,主要通过修订《仲裁法》的方式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5.
王冠群 《消费导刊》2009,(11):125-125
国际商事仲裁中新型争议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牵涉到仲裁协议以外的第三方当事人。仲裁制度的本质、价值取向以及仲裁协议相对性的突破等为仲裁第三人制度设立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国际仲裁概述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产生的争议一般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通过第三者协调解决。如果经过协商和调解,不能达成和解,可以根据合同的仲裁条款,或  相似文献   

17.
方仲裁员: 您好!我来自一家中国进出口公司。我公司与美国一家贸易公司签订了多个贸易合同,现对方向我公司提出因我公司未及时结清贷款,准备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我公司提起仲裁,我们发现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本身的放力存在暇疵,同时,我们又了解到,针对这种情况,似乎存在一种仲裁协议和仲裁裁决异议权的默示放弃制度。能否清您简要概述一下这种制度,以便我们作出应对。期待您的回复。  相似文献   

18.
盖涛  马旭  陈春阳 《中国市场》2008,(48):36-37
目前,由于各国的密切合作和交往促进了国际贸易、经济及海运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作为解决争议的仲裁制度的发展进程。本文主要以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为视角来探讨仲裁协议的效力,结合各国的法律和有关的国际公约加以分析,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梁希玲 《商业科技》2009,(1):281-282
商事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的依据,仲裁协议的有效性要求仲裁协议须是书面的、独立的。对仲裁协议的效力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来确定的,法院对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宜遵循特殊程序。  相似文献   

20.
商事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的依据,仲裁协议的有效性要求仲裁协议须是书面的、独立的。对仲裁协议的效力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来确定的,法院对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宜遵循特殊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