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部(部分)地区兼具“一带一路”国内循环和“长江经济带”上游的双重媒介作用,其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推进更是重中之重。选取西部12省份2010—2020年面板数据,通过“熵权TOPSIS-耦合”模型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通过空间地图探索分析法、莫兰指数及高斯核密度估计法,探究西部12省份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演变、动态演进及极化趋势。研究表明:2010—2020年西部12省份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内部层级分位变化较小,仅重庆实现了较大层次的提升,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的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耦合协调度排名依旧靠前,但层级分位变化较大,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方面都较为凸出;总体上西部12省份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省际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差异存在扩大态势,“一带一路”沿线西部省份耦合协调度都至少提升了两个等级;西部12省份在综合考虑省际地理距离和耦合协调度差距后空间集聚性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2.
物流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点。通过物流设施建设、拓展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促进地区融合、加强多边贸易、加速互联互通,是我国现行经济格局下“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省市物流发展的新走向。文章从政府行为、社会效益、服务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地区经济、物流政策、数字物流等14个指标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法对我国“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省市的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发现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大、服务水平过低的现象。结合地方政府的政策解读,发现我国地区物流绩效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政策相关性,可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促进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动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基于2010~2018年京津冀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与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耦合协同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均有所提高,耦合协调度也呈上升态势;从空间聚集来看,耦合协调度的全局莫兰指数呈“M”型的正向分布,基本呈现“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从互动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应多措并举持续推动生态环保综合协同治理;因地施策提升两者耦合协调度;强化区域内部合作,提升区域内部发展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张建升  李庆 《物流技术》2014,(13):126-128
以重庆市三峡库区所属21区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物流竞争力及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并计算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竞争力差异巨大,“1小时经济圈”区县无论是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还是物流竞争力都远高于其他地区;从耦合协调度的比较看,属于主城区的各地区物流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协调度值较高,为基本协调和优质协调;而其他区县协调度则处于轻度失调和严重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的数据信息,测算出了“度、聚类系数、介数”等统计特征参数;通过社会经济要素分析确定了枢纽国家,通过网络特征参数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进行初次遴选,通过二次遴选确定了“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的枢纽城市,最终通过强化枢纽城市之间、枢纽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运输通道的设计,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标:测算1999~2019年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耦合协调度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地区异质性、时间阶段性特征明显;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正空间相关关系持续而稳定;全国及四大地区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收敛位置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进规律与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航空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为航空物流提供基础支撑,推进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文章选取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和湾区城市发展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航空物流与粤港澳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表明航空物流和粤港澳湾区系统处于较高水平耦合,两系统也呈现逐渐协调的状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发展现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机场群合理分工、差异化定位;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组织协调;完善地面综合交通体系;发挥人才、信息技术在大湾区机场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措施,推动航空物流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华  李芸嘉  吴海文 《物流技术》2020,(3):79-83,148
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战略、链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视角出发,建立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指标评估体系,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海南2009-2018年现代物流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协调性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海南现代物流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对外贸易综合发展指数,海南对外贸易发展滞后于现代物流发展;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发展逐渐呈协调发展趋势,二者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国际物流协同建设、拓展对外贸易新业态与新模式等促进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物流行业绿色转型是在“双碳”目标提出后物流行业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分析2011—2020年31个各省市物流行业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计算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2011—2020年,我国整体物流行业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在0.245~0.755之间波动,现阶段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中等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谋划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出的重大倡议。该倡议的提出对于普洱市物流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普洱市所具有的区位、交通及资源优势和企业规模小、资源整合度低、信息平台建设较为滞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及物流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劣势,并根据上述普洱市在物流业发展上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适合普洱市物流业发展的物流策略。  相似文献   

11.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is a massive, ambitious, long-term project initi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many other countries, to facilitate trade and improve logistics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ied the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innovations linked to the BRI. These innovations include new routes and modes for global trade, new supply chain design, reduction of cross-border logistics fric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Examples of some of these innovations are emerging, while new ones are being developed. These innovations can enable businesses to improve their operational performances and create economic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o realize the full potentials of BRI, new work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incentive alignment, collaborations among businesses, and optimized planning are needed. This provides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researchers to explore how to overcome barriers and achieve the full values of BRI.  相似文献   

12.
邱绍浪  吴彪  尹静  柏寒茁 《物流技术》2020,(2):32-36,87
为测度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在分析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效应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的角度选取反映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规模、物流发展潜力的12个区域物流子系统的序参量和反映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11个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序参量,应用系统协同度测度序参量方法,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黑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呈增减交替的M型发展趋势,总体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框架的基础上,基于49个沿线国家和65个非沿线国家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总体上能够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程度和效果有增大趋势,并且“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位置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扩大双边贸易往来、加强双边产能合作、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途径,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比较而言,通过双边产能合作渠道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最大,贸易往来渠道次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渠道最小。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和行稳致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日绿色能源第三方合作的基础与优势,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日绿色能源第三方合作带来的机遇与前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日绿色能源进行第三方合作的原则和策略。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中日两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会,构建造福各方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实现中日及第三方的多边共赢,推动绿色能源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论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讨论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产业全球化战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我国产业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进程中,应该重点加强沿线地区国家之间的国际产能合作力度,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及全球价值链体系得以构建形成。为确保这一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论文主要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思想,重点针对产业物流枢纽网络化布局以及规模发展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分析,并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思想下沿线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0~2017年城市数据为基础,结合VAR模型和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构建了江苏省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体系,并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长期影响;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但区域间的协同程度差异显著;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向空间关联特征。最后,从梯度发展、均衡发展、垂直发展、平行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优化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