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规模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在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户籍制度作用下外资开放、人口流动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实证验证了外资开放、人口流动对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外资开放促进了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而人口流动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支付形式复杂多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不仅较大程度地调整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且重新定义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的边界,扩张了公共部门,并在决定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建立了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规模扩张之间关系的一般模型框架,并通过分析中国的财政实践对相关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从总体看,财政转移支付会引起地方政府支出的扩张;较之于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呈负向关系,说明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影响程度小于专项转移支付;同时,相对于地方自有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加刺激地方政府扩大支出;另外,出于吸引外来投资的压力,地方的开放程度愈高,公共支出规模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9年-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为基础,以双固定面板模型为基准回归,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政府引导基金、地方财政差异和区域创新水平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上政府引导基金有效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且地方财政差异在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随着地方财政自给能力或政府创新偏好的增强,政府引导基金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力度也会增强;(2)该正向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财政自给能力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不显著,在西部显著,政府创新偏好在东部显著,在中西部不显著;(3)该正向调节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各自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二者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推动作用.同时,还发现位于引导基金高创新效用区间的省份大都集中在东部,少数在中部,政府引导基金没有改善区域创新极化发展现状.对此,本文提出要因地制宜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推动作用、完善财政科技支出转移支付及加强财政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限购政策不仅会影响房价,也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产生影响.基于2014-2018年333个地级市政府债务余额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房地产限购政策对城市层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限购政策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减少,限购政策对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更加显著;此外,...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分权理论认为,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能够激励地方政府提高质量,但上述理论命题在中国的情境下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以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分位数回归估计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质量,且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正向影响随着政府质量的提高而递增;财政分权所具有的政府质量提升效应,主要源自政府效率和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区1998~2007年的数据,研究了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与政府规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政府规模呈正向关系,在控制了人口、人均GDP等指标之后正向关系依然存在。贸易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政府规模也较高。政府规模与滞后一期的贸易开放度依然呈正向关系,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防范和化解外贸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府支出与政策对城市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绝对规模普遍偏低,地区内部城市人口集中度高,区域间集中度差异大是我国目前城市化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政府作为城市化主导力量,对城市规模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个人效应函数推导出城市人口集中度决定方程,选取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规模集中分别有抑制和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城市集中程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日趋放松的人口迁移管制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使得城市首位度提高,城市人口更为集中。因此,改变政府激励,培育市场机制,综合利用产业、贸易、交通等多种渠道,将有利于调节我国不平衡的相对城市规模分布格局,实现合意的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具有官员背景的国有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与“政府干预假说”。结果显示,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符合“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此外,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对中央企业的过度投资影响较大。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理解和治理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问题是当前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简单论述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的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是进行大部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之后,地方政府重启大规模投资,号称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从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形势等角度研究本轮地方政府投资的动因。并根据历年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产能过剩和地方财政收支情况,进一步研究本轮地方政府投资的必要性,认为本轮地方政府投资时机不成熟,规模过大,势必对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省以下分权改革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与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省内财政体制的安排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利用中国的县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 "双重援助依赖"的地方财政制度显著扩张了地方政府规模,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官员的"横财效应"机制和转移支付存在的严重"粘蝇纸效应".因此,想要约束政府规模的膨胀,一个有效的方式便是通过制度安排消除省内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格局,通过县级政府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着债务规模大,责任主体不明确,债务管理不规范、效率低,债务信息不全面、不透明和隐蔽性强等问题。政府会计可以为地方债务管理提供信息;政府会计信息是地方债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同时,政府会计职能的发挥是地方债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应该建立独立的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地方债务控制;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地方债务透明度;健全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切实保护公众利益;发挥社会审计的监管职能,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已经成为潜在的财政风险。亟需在矛盾爆发之前,适度控制债务规模,防患于未然。本文从债务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负担出发,探讨债务与国民收入和财政的内在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论证地方政府新一期债务适量规模以及最佳债务规模,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地方政府公债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理方法分析地方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利用江苏沿海区域1999-2006年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江苏沿海区域财政支出规模没有达到最佳,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这试图为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对自身行为边界的把握和行为手段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避免存在着经济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银行生态环境建设中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与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生态环境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地方政府在银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监管缺失和监守自盗,导致了银行生态环境的公共地悲剧。为了推动银行生态环境建设,从短期来看,首先应让地方政府承担污染银行生态环境的损失,归还给地方政府治理银行生态环境的利益,然后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地方政府污染银行生态环境的概率,提高地方政府治理银行生态环境的概率;从长期来看,应降低地方政府污染银行生态环境的能力,消除地方政府污染银行生态环境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府际关系视域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央向地方的逐步放权,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利益主体的角色日益突显。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合作,不仅成为府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内容,也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存在多头管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完善、地方债务预算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其成因主要由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内在缺陷与监管制度执行不严格等因素共同决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与政治不稳定,助长官员及社会大众败德行为倾向,削减民众的社会福利。应积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内外部约束机制,有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扩大。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已是大势所趋。对美、日发达国家地方公债的发行情况进行研究,会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关系,可以实现“互补”、“双赢”。因此,加大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硝定合理的办学规模,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建立辽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互利互补的良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