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两个主要城市东营市和滨州市,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集成的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定量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两市2005—2009年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别计算了两市各子系统与其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联度。结果发现,不仅两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也不同。经济发展是拉动东营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发展是推动滨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从而界定东营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经济拉动型,滨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社会推动型。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甘肃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评价,计算出县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对甘肃省县域经济指数进行分类。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发展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县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县域宏观经济、县域消费与金融、县域农业生产、县域人口结构、县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及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缺陷。从提升甘肃省县域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促进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创新环境、数字化应用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2010—2020年G20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10—2020年,G20国家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升,19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发达国家总体占优,发展中国家较为滞后;在具体维度上,G20国家在数字化应用上年均发展速度最快,整体水平差异较小;中、美两国分别在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创新环境方面有较大优势,欧洲发达国家则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具有先发优势。中国在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应完善自身政策和制度,激励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与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合作,推动数字“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2008—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以投入产出为切入点建立低碳物流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计算,运用DEA-BCC模型对各省份低碳物流产业的效率变化趋势进行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视角分析了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并选择灰色关联分析对低碳物流指标进行拆解排序,以剖析低碳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强弱。结果显示:长三角低碳物流产业效率在动态中向好发展,低碳物流的确能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以期为改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入融合,是促进数字经济成果加速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助推数字经济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机理,从融合基础、融合投入、融合产出、融合环境、融合治理等5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省域(自治区、直辖市)2017-2020年的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融合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义群 《科技和产业》2023,23(15):79-85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基于浙江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之间复杂、交叉、多维的互动关系,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2012—2021年的经济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之后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关键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数字经济影响权重最大,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影响权重最大;10年间,浙江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并总体处于稳定上升趋势;96.88%的浙江省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指标平均关联度大于0.65,耦合作用较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和“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装配式建筑不确定因素最多的施工阶段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影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目标、施工技术、施工管理6个维度选取24个细化指标建立装配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间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结合,构建基于灰色区间层次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对西北某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为较好可持续,综合评价结果与该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居民消费水平反映了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预测居民消费水平对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多项式拟合和灰色预测模型来研究和预测居民消费水平,用Matlab数学工具对居民消费水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损失函数的思想对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做出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耀彬  钟悦之 《特区经济》2007,(12):186-187
运用主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对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其时空变化的主要经济驱动因素进行了揭示。研究表明:①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而其时间变动则体现出南北分异特征;②灰色关联揭示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时空变化的经济驱动具有多源性,其中人均第二产业产值、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第一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社会零售额、人均GDP,它们成为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时空变动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未来该省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还应注意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通过构建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山东省3E系统发展水平,建立起山东省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山东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演进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子系统协调度高,能源和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高于环境发展子系统,综合协调度低。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定量化的表达3E系统协调发展状况,从而为3E系统协调发展策略的制定与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从数量型、质量型和渗透型三个维度提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测算出2016—2022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市数字经济创新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率以及政府科技资助。  相似文献   

12.
张继宏  王婷 《科技和产业》2022,22(11):45-52
众创空间作为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驱动了创新发展,是实现创新要素集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对于推动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分析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从管理服务、集聚资源、环境支撑、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省众创空间整体以及各维度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山西省众创空间整体发展质量处于中上等水平,其发展对于各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集聚资源和创新产出能力所占权重最大,其得分却低于整体发展水平,成为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短板。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为全国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赢  张翼 《南方经济》2021,40(9):36-51
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构建了2011-2018年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以专利申请数量来量化区域创新产出,从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创新。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学意义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区域创新产出增加1.05%。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来促进区域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发明型创新、实用型创新和外观型创新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和非东部地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关于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机制的研究对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区域创新体系及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环  于立宏 《南方经济》2021,40(12):21-36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除劳动、土地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要素,能否依托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市创新?文章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基本界定后,借助微观大数据构造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2015-2018年中国28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及创新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其中,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创业活力增强效应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两条重要路径。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消除样本选择偏差、选择分位数回归,以及创新性地采用各地级市市长过去修习的专业作为历史工具变量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成立。进一步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征,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创新水平提升,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有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收敛。此外,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发明专利的影响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的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创新而非策略创新。文章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也为理性看待数字经济、防止出现数字鸿沟,实现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水平和数字创新能力4个一级指标,并选取19个二级指标构建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可获得性,采用熵权法对浙江省8个样本城市2017—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对浙江省各样本城市间的发展差异程度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强的头部效应。  相似文献   

16.
林子博 《科技和产业》2022,22(8):225-231
运用线性加权法、灰关联熵模型及耗散结构理论,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理论,对近年来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现状及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测算相关指标得出,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水平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区域间存在差别,东部省份数字经济水平优于西部省份。灰关联熵模型及耗散结构理论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郭吉涛  梁爽 《南方经济》2021,40(10):9-27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然而现阶段数字经济普惠性发展尚未实现,掣肘着其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熵权TOPSIS法测算了201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探讨了中国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指标来看,数字经济推动了技术效率提升,但现阶段国内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薄弱以及数字产业化带来的人才和资金的虹吸效应导致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产生了阻碍作用。此外,当前数字经济对不同产业的渗透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筑高了创新资源的流动壁垒,影响产业间协调创新及合理化布局,进而抑制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在创新环境的支持下,人才集聚及金融规模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构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特别是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数字经济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链创新、协调、共享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南方地区的影响要强于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