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大港油田三元复合驱实验区油层,使用天然岩心拼接模型进行了弱碱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效果室内实验,并运用突破时间及等浓距来确定色谱分离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三元体系流经岩心模型后,岩心中出现了一定的色谱分离现象,聚合物的突破时间要早于碱及表面活性剂,且无因此等浓距WS-P大于WA-S大于WA-P,可见各化学剂之间色谱分离程度以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最严重,表面活性剂与碱次之,碱与聚合物最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大庆油田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大庆油田三类油层的具体信息,其次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角度对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三类油层中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应用相比于水驱技术总采收率要提高16.99%,同时三类油层三元复合体系中注入顺利,油层本身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此外三类油层聚合物的吸附量与一、二类油层聚合物的吸附量相近,通过综合分析三类油层总活性剂的吸附量为20%,所以在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三类油层表面活性剂吸附连对采收率所产生的影响。文章通过室内实验的方式明确了三元复合驱能够被应用于三类油层且具备一定的技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界面流变是描述油水界面膜性质的重要参数,其通过改变油滴在油藏中的启动和聚并,最终影响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率。通过探讨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流变性质量检测评价方法,并分别考察了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对复合体系的界面流变性的影响。指出烷基苯磺酸盐的表面扩张模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而相角随频率的增大而降低。烷基苯磺酸盐的表面扩张模量随浓度增大出现极大值,而后逐渐降低;相角随浓度增大出现极小值,而后逐渐增大。为使三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建议选用表面扩张模量和相角2个参数作为评价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流变性能指标。实验工作频率选0.1~0.2Hz作为质量检测技术指标;表面扩张相角小于45°。  相似文献   

4.
三元复合体系即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简称ASP)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2014年萨中油田西区弱碱三元复合驱投入应用,在注入过程中,设备、仪表、管道和地层都有碱垢形成,增大了体系黏损,严重影响开发效果。对大庆油田南部、中部和北部进行了5个区块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指出,在不同注入阶段开展注入沿程黏损分析治理,分节点采取控制措施,保证了注入体系合格率,有效提高了注入体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二元复合驱影响乳化的相关因素,通过全面分析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二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物质组成,并在室内配制模拟聚合物与表活剂复合驱采出水。进行了固体颗粒、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对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探究模拟聚合物与表活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水的乳化稳定机理,为解决二元驱采出水处理的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测定:化学发光定氮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元复合驱体系中聚合物(HPAM)浓度的检测目前普遍采用淀粉-碘化镉法和浊度法,在实际检测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及水质之间的相互干扰使聚合物的检测结果误差偏大,检测方法受到严重限制,根据聚丙烯酰胺中酰胺基含氮元素的特性,研究并建立了聚丙烯酰胺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化学发光定氮法,对表面活性剂,碱,水质矿3化度的抗干扰情况进行了考查研究,该方法只对氮元素有响应,因此表面活性剂,碱,水质矿化度由于其中基本不含或含少量氮化物,对该方法基本无干扰或干扰很小,较常规的检测方法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抗干扰性,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用样量少,直接检测范围5-100mg/L,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不需使用任何化学试剂,实验对检测人员及环境无危害。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简述了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和驱油机理,对三次采油新技术中的强碱三元复合驱、弱碱三元复合驱及无碱二元驱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借鉴分析了M油田B区块三元复合驱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三元复合驱开发初期合理注入压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在空白水驱阶段,注入井的压力越低,周围采出井的最终受效状况越好;前置聚合物段塞末期,注入井压力较空白水驱末期升幅在3-4MPa之间,周围采出井受效状况最好。在水驱空白期和前置聚合物段塞期,采出井流压控制在2-3MPa时,采出井的单位厚度累计产油量、最大含水降幅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单纯聚合物溶液的特征,有着黏弹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表面活性剂体系低界面张力的特征。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通过设置模型,确定实验方案,了解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分析聚合物质量浓度以及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对黏弹性产生的影响,综合残余油启动运移机理分析,探究残余油启动、残余油运移等因素,了解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后仍有约50%的原油残留于地下,聚驱后产生的次生大孔道更加严重,致使转水驱后水的指进现象突出,导致最后聚合物不能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水的洗油效率.本文主要从聚合物驱后的存在问题入手,建立了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进行了多种现场试验,聚合物驱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和微生物驱,通过多种现场试验,摸索出适合港西油田聚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沈84-安12块为高凝油油藏,油藏含蜡量达到35.6%,单纯的聚表复合二元驱不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无法达到二元驱技术要求。经室内实验研究,证实采用三段式弱碱三元配方进行化学驱设计,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三段式主段塞在化学驱降水增油中起到主要作用,文章在沈84块优选先导试验区6个井组,在注入速度(0.15pv/a)及段塞尺寸(主段塞0.8pv)相同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三元配方中主段塞部分不同浓度的碱、表活剂和聚合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主段塞配方浓度为0.20%P+0.20%S+0.20%Na_2CO_3为最优方案,计算结果室内研究结论一致,为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高凝油的化学驱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强碱与弱碱成垢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见垢时机晚于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且相同PV数下,见垢井比例低于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采出端垢质成分以钙垢为主,而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采出端初期以钙垢为主,中期以钙垢和硅铝垢并存,后期以硅铝垢为主;随着三元段塞的注入,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碳酸根、碳酸氢根、pH值、钙镁和和硅离子浓度浓度变化规律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提高油田采收率,人们通常会想到通过注水、注气、注聚合物、注碱、注表面活性剂等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驱油,以提高采收率,而很少想过,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将  相似文献   

14.
油气田开发中,结垢是一个伴随始终的严重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应用范围逐渐增大,由于系统中的温度、压力和油气水平衡状态的变化,会使无机盐类在三元复合驱系统产生沉积,导致结垢。文章针对三元复合驱试验站垢样及油田防垢剂为研究对象,依据结垢机理及垢样分析结果,探述防垢剂防垢机理并优选出相应除垢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世界各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因此进一步提高石油的采出率也是各个国家石油开采企业关注的重点。表面活性剂驱作为一种提高开采效率的方法,随着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也非常突出,这为石油增产提供重要帮助。本文主要分析了表面活动剂驱的要求、种类以及驱油方法,并展望表面活性剂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油田开发后期,实施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以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微生物驱油技术为主,获得最佳的油井产能,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稳产的需要。微生物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是油田开发的新技术措施,有望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获得最佳的油田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活性剂WPS驱油现场实验目前正在孤岛采油厂南区WIS试验站进行。跟踪检测WPS产品的质量,对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至关重要,而分析驱油活性剂WPS主要组分在驱替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对研究驱油机理、实验效果的表达都是必要的。本文叙述了运用相关标准,检测驱油活性剂WPS质量和驱替过程主要组分含量的方法。产品组成简介驱油活性剂WPS产品由安庆石化总厂新源公司生产提供,其主要技术指标列于表1。WPS的主要组分为炼油厂催化重整生成油经发烟硫酸磺化得到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了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还复配入了适量的非…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剂驱作为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方式,在国内应用广泛。本文在介绍油田提高采收率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三元复合驱作为一种成熟的三次采油方法,其与地层的配伍关系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使用大港油田天然岩心进行弱碱三元体系注入能力评价,确定数个渗透率级别岩心所适宜注入的聚合物分子量及三元体系黏度。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驱油术在三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经过多年开采以后,各区块地层和注入体系发生较大变化,驱油效果和采收率也逐年下降。因此,在地质研究和典型区块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影响驱油效果主要因素,并形成了同心分层注技术和分质注入技术,在现场规模化应用中,含水率大幅度下降,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