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国际会计协调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1.世界环境变化对会计国际间协调的要求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跨国资本流动的日益增强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会计的差异对各国处理同一问题都会产生很大差异,世界环境的变化已对会计国际间协调提出新的要求:(1)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扩大及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会计上提供交易双方意见一致的财务会计报表。(2)国际资本市场范围的扩大、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强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壮大引发了解决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会计报表差异的紧迫性。(3)国际互…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提高国际市场效率两个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各类国际资本(如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的流动形式及国际资本流向格局,指出国际资本流动既使世界经济失衡表现为一种动态均衡,也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当各国逐步降低或消除了国际贸易的政策壁垒、实现了贸易的国际一体化后,世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就成为市场提高自身效率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但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内部市场发展程度不同,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开放资本项目采取了不同的路径。我国是在经济转型的同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的,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遇到了汇率制度困境,需要考虑下一步资本项目开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国际资本流动的近期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益于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前,私人资本流动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3/4以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益模糊;直接投资扩张趋缓,国际银行贷款比例不断上升;国际资本流向的地区结构正在不断变化和调整;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变迁及发展趋势,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的相关政策需要作进一步调整或重新安排。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世界经济从严格的国际壁垒和分隔走向全面的区域联合一体化,而资本率先实现了大范围的跨国界流动;本世纪,资本流动的全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目标。本文以详实的数据和资料,对当今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特点和中国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影响着各国金融市场秩序、宏观经济运行与经济结构变动。我国资本流动的结构、规模和速度也在发生着很大变化,本文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入手,从经济的、历史的、整体和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我国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一体化与多样化并进:国际经济走势的趋势特征 借助跨越国界的经济融合和科学技术的高平台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正日益显现,体现在世界进出口贸易、外汇市场、国际投资项目、国际资本运营、跨国公司经营以及国际范围的人才流动等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 由于各国的国情背景和实况环境各异,各国经济现实与前景也会不同。世界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发展引致金融自由化加快。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放松管理,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投资的发展,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相适应,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金融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主要方面,对世界经济、金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有利于金融资本的全球调拨,资本的配置因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优化,另一方面它增大了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内在不稳定性,并进而危害国家经济安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全球化下全球资本流动速度加快,数量急剧增加,资本更易出现异常流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1-2%之间,国际贸易增长率为4%左右,而同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则增长了25%,目前全球每年的国际贸易总额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但资金的流动却在100万亿美元左右,有大量的资金游离出生产领域,寻求套利、套汇、厌期保值。第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快,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全球各地金融市场相互贯通,金融市场一体化逐步加深,各市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系统风险增大,第三,金融全球化使国际金融传递机制增强,而这种传递机制增强的集中表现就是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正因为如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金融危机几乎都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或地区性的金融希机,可见,金融全球化给各国金融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增大了各国的金融风险,面临新形势,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大大增强,从而对各国金融监管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用的评价及其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产物,在战后恢复经济重建。加强国际经济和货币合作,稳定国际金融秩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相互间的依赖不断加深。但又因国别利益的存在,各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在这个过渡性的、“没有体制的体制”的状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加强各国经济合作、应付金融危机、稳定金融秩序和管理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已明显地越来越力不从心。同时,作为历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各国频繁出现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或流出的现象,极端国际资本流动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参考Forbes&Warnock (2012)的方法,基于54个经济体1991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构建极端国际资本流动时期数据库,可识别四种极端国际资本流动事件类型:"激增(Surges)""骤停(Sudden Stops)""外逃(Flight)"以及"撤回(Retrenchment)"。基于该数据库,分析贸易开放度对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一国贸易开放度越高,其发生极端国际资本流动事件的可能性越低。第二,在考虑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后,贸易开放度对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发达经济体,贸易开放度对外国资本流动和本国资本流动均有显著影响;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贸易开放度仅影响本国的资本流动,对外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贸易开放度对长期资本极端流动与短期资本极端流动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应继续坚持贸易开放政策,且此后分析极端国际资本流动应将其细分为激增、骤停、外逃和撤回四类,对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应区分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异常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揭示了内外部金融周期差异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机制,并以美国为外部经济代表,基于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主要来自短期资本流动波动;分类看,其他投资波动较大;方向上看,流入波动要大于流出波动。(2)利差、汇差、资产价差(股指变动差异和房价变动差异)是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汇差和资产价差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尤甚。(3)内外部金融周期差异变动对资本流入的影响比对资本流出的影响更明显。(4)近年来,利差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减弱,汇差和资产价差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增强。结果说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要关注其他投资资本流动大幅波动风险,同时注意防范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共振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以资本账户开放度作为门限变量,以贸易开放度、总国内储蓄率和金融发展程度作为控制变量,研究新兴经济体异质性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当资本账户开放度从低体制状态向高体制状态转变时,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证券投资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其他投资的促进作用由显著到不显著.为此,应平稳有序地推进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合理确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的结构,保持较高的贸易开放度和储蓄率,以及合适的金融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n capital flows and economic welfare of alternative domestic income tax policies toward foreign income tax payments, in a setting of international tax competition. In particular, we compare a system of full deductibility from taxable income with one that provides no allowance for foreign taxes. It is found that the walfare of the capital exporting country is always greater without deductibility than with it. Contrary to intuition, moreover, equilibrium capital flows and world income are also greater without deductibility. These findings extend the results of a recent contribution by Bond and Samuelson who compared tax deductibility with tax credits.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for the proper evaluation of important tax policy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5.
We study the effect of collateralized lending and securitization o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welfare in a two-country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idiosyncratic investment risk. The low-margin country (Home) endogenously supplies more safe assets and enables more risk sharing. Upon financial integration, capital flows from Foreign (high-margin country) to Home, leading to lower interest rates and a larger global supply of safe assets. Unlike in standard models with partial equity issuance, in our model, Home can lose from financial integration due to the endogenous reduction in risk sharing and aggregate shocks can generate large gross capital flows.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梳理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200多年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理论,并从利率、汇率因素,政治因素,资产组合因素,货币政策因素以及国际货币危机因素五个方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对不同学说成因的阐述,得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研究展望:金融衍生工具将会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载体;国际资本流动的参与者将发生较大变化;对新兴国家资本流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跨境流动急剧增加,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日欧不断加码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给各国的政策制定和金融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基于应对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和对国际经验的总结,旨在为更好的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64个经济体1999-2017年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IV-GMM)方法,从汇率制度和金融市场发展视角研究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资本流动激增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中断、外逃和撤回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显著减弱了四种资本异常流动情形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金融市场发展显著降低了激增、中断和撤回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强化了外逃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随着汇率制度弹性和金融发展程度变化,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资本外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本文结论对于各国防范国际资本异常流动风险、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以及稳步有序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some stocks trade both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to characterize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ross-market premium (the ratio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 of cross-listed stocks) provides a valuable measu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apital controls. Using autoregressive (AR) models to estimate convergence speeds and non-linear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TAR) models to identify non-arbitrage bands, the paper shows that price deviations across markets are rapidly arbitraged away and bands are narrow, particularly so for liquid stocks. The paper also shows that regulations on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effectively segment domestic markets. As expected, the effects of both types of capital controls are asymmetric bu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controls on outflows induce positive premia, while controls on inflows generate negative premia. Both vary with the intensity of capital controls.  相似文献   

20.
世界储备货币规模过度增长和欧元逐渐替换美元、英镑赶超日元的结构变化是1999—2007期间世界储备货币变化的两大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国际经济交易规模的不断上升导致国际储备货币规模的上升,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汇率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结构变化。世界储备货币过度增长带来诸多负面后果,短期内控制储备货币发行国经常项目逆差和货币发行规模、非储备货币国家适度持有和合理利用储备货币,长期内构建与经济实力结构相适应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储备货币的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