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管理层持股效应的发挥随着自由现金流量的增加所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呈曲线关系。企业持有现金流量能够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但是随着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自由现金流量会对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远东经济画报》2003,(11):68-71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或者说管理层持股逐步走向前台。为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对管理层持股的具体想法,近来,凡博纶财务顾问有限公司特地设计了“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2010年具有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分析发现控制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均是影响股权代理成本的重要因素,控股股东的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负相关;次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与股权代理成本正相关;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制衡度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年-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显著,自由现金流量与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2)自由现金流量为正的上市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更为显著,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资支出相关性更强;(3)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自由现金流高敏感度的动因,是由于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融资约束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丁庭栋 《特区经济》2016,(5):149-154
对于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来说,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绝对是一个黑盒子。外部投资者只看到会计信息披露的结果,但难以观察是否有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的处理。本研究通过选择高管持股连续三年增加或减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探讨了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未来1至3年现金流量变动的解释能力。结果显示,就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变动此项重要信息披露工具来说,高管连续增加持股公司盈余管理无法显著解释任何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相反,高管连续减少持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能够透漏相关公司信息给外部投资者,非常值得外部投资者注意,尤其关注管理者通过应计会计项目进行投机性盈余管理行为。本研究最后也给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视角,本文从企业的投资支出与股利政策角度考察了管理层薪酬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薪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投资支出;同时,管理层薪酬能够促使公司将自由现金流量以现金股利的方式返回给股东。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薪酬的提高能够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所引致的代理成本,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更好地发挥现金股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迪  姜乃平 《科技和产业》2011,11(12):89-92
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6-2009年数据为样本,分析民营企业董事会内部治理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和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任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不存在相关性;②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持股计划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将管理层利益与股东财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持续增加股东财富的治理目标。在中国,鉴于国有公司治理自身存在的诸多先天不足,实施管理层持股计划被赋予了更加积极的意义。本文探讨在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状态下,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设计及其变化是管理层持股计划的关键环节,对公司资本成本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变化;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权资本成本均呈倒U形关系;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对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变化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加敏感。这表明,只有基于资本成本的变化来设计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才能够保证管理层持股计划的有效性,实现其正向效应。本文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呼建光  毛志宏 《南方经济》2016,35(7):95-111
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水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期部分公司在宣布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后又迅速退出。以2014年7月到2016年3月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效应。研究发现,在员工持股计划发布后市场给予了正向反应,投资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能够实现员工收益和公司价值的共同增长。检验了不同持股比例、非管理层持股和不同股票来源对于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效应的影响,发现在员工持股比例较高和非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市场并未给予更高的回应;而投资者对于股票来源不同的员工持股计划有着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喻凯  卢军 《中国集体经济》2012,(1X):130-131
文章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基础不同的视角,以2007-2010年A股数据为样本,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文章发现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方向相同但程度存在差异,为我国上市公司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我国家族控股型上市公司2011-2014 年符合条件的556 家数据为样本,按照家族 控股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变量: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两权分离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等 四个变量考察其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为研究逻辑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与一 般意义上的公众上市公司相比,股权集中度高的家族控股型上市公司,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更低;股权制衡度水平越高的家族控股型上市公司,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水平更高;两权分 离度高的家族上市公司,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更低;管理层持股比例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 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伟东  佘溪水 《科学决策》2023,(11):140-155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7 年-2021 年上市公司样本,在使用PSM+DID 有效控制机构选股偏好引致的内生性前提下,检验了机构持股、机构持股结构对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确实能够显著抑制高管薪酬操纵并提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 业绩敏感性,但这一作用需要机构持股相对集中才能实现,机构持股集中度成为机构投资者影响高管薪酬的调节变量。同时机构持股对高管业绩- 薪酬敏感性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公司业绩下滑区间薪酬影响更为强烈。此外,机构持股的薪酬影响实现,主要是通过管理层限权而实现,在高管理层权力样本组中,机构持股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被大大削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与券商相互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短期股价和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从短期看,市场对上市公司与券商相互持股的态度悲观但不显著,而与券商相互持股的高系统风险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显著为负的累计平均非正常报酬率;从长期看,与控制样本比,与券商相互持股没有使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获得改善,但公司的投资绩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委托代理问题不断凸出。为缓解委托代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许多公司引入了管理层持股激励制度,以此来提高管理层对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发展的积极性。然而近年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加之许多上市公司存在亏损问题,引入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是否能实现亏损公司扭亏则尚待研究。本文将通过管理层持股与亏损公司扭亏现状,对二者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持股对家族控制的影响:150家上市公司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6年在上海、深圳 A 股市场正式交易的150家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并分为创业型家族企业和非创业型家族企业。研究表明,由于两类企业面临的代理冲突不一样,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果也不一致。创业型家族企业管理层持股对企业价值有正面影响,非创业型家族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呈倒 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家队”这类具有政府背景的特殊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异常停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国家队”持股能显著减少上市公司异常停牌的概率、次数和时长。(2)“国家队”持股主要通过改善信息环境和缓解代理问题抑制企业异常停牌行为。(3)“国家队”持股时间越长,其对企业异常停牌行为的抑制作用越显著。(4)“国家队”持股对股票异常停牌的治理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国家队”持股在微观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停牌制度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本多  干胜道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4):139-143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公司在并购后绩效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并把绩效下滑归因于代理成本。文章力图在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绩效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深入分析导致并购绩效下滑的直接客观原因。通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3年436次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支付过高的并购溢价是导致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低下的直接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沙巍 《中国经贸》2010,(8):214-2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板市场的正是启动,内部控制这一企业管理话题又一次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处于上市初期,大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不完善,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尽快建立健全自身内部控制以应对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创业板作为我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为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平台,其现金股利政策反映了公司的诸多信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文章选取2010~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公司内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公司的每股收益、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大都脱胎于国有企业,国有股占很大比例,因此,代理问题在我国企业中仍十分突出。而目前我国企业的薪酬结构和激励结构仍有许多不合理之处,薪酬的数量、结构和生成方式都有许多问题,特别是缺乏长期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使“代理问题”、“内部人员控制”等在我国企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完善上市公司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制度,将会密切管理人员与股东的利益联系,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约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