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儿童时期是心理与品德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家庭关怀与教育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诉求得不到满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县域经济落后消极影响留守儿童身心成长环境;学校教育缺位、盲点与低俗文化影响导致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和心理出现偏颇;同辈群体影响导致留守儿童道德认知缺陷传染;社会忽视与职能部门资源整合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展较慢。为此,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关爱联动,优化乡村文化环境,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有关保护留守儿童权益工作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职能部门间密切配合,形成协调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品德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品质品德、人格心智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6月5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重点聚焦生物多样性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当天的会议上呼吁各国采取行动,重新思考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重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遏制不断加速的地球生态退化问题。事实上,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已经悄然开始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阶段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缓发性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缓发性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协调环境与资源的关系,拓展并优化人类生存空间,作者根据多年收集的缓发性灾害资料与研究成果,对缓发性灾害的分类与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在采用边缘科学相互交叉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外防灾工作的经验,并得出初步灾害特点,为中国的经济建设防灾抗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绿色设计"在全球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种种危机的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观念。设计所体现的不仅是资本和审美的价值,还应更多地承担改良文化形态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从哲学和社会学层面,这种"理性"与"反思"的认知方式,与现代性观念不谋而合。文章通过阐述"绿色设计"、"现代性"、"现代主义设计"等概念,提出"绿色设计"的建立与发展,正是一种"现代性"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重构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上弱者与弱者间的合作与互助,由来已久、绵绵悠长。即使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与机制下,世界各国,包括OECD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金融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都普遍存在,经久不衰。其深邃的哲学人文关怀关爱,深刻的经济与社会机缘,合作性金融同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三者彼此相克相生、相辅相成、同生共荣的三维架构,都极富启迪,发人深省,催人不断思考与探索。从哲学、人文、历史、经济与社会的综合视角阐述了合作金融,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存在发展的深刻的哲学人文底蕴以及经济与社会根源,包括历史与现实必然性,总结了近现代百余年来中国合作金融艰难曲折发展历程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往建放生,新建新生"的中国合作性金融改革发展之顶层设计、改革路径与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灾害面前,人类的抗拒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类一刻也没有放弃抵御灾害、打击恐怖的决心和努力,其中一种尝试就是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融合生命城市概念。生命城市建立在以系统工程学、材料工程学、安全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以人类社会学、哲学等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等学科基础上,旨在通过“城市与环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努力,实现人类社会和平共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社会追求自由和幸福创造最基本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乡村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不断强化。文章基于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试点案例,对乡村生态观念进行分类,以诠释不同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分析不同观念在乡村规划中对应的行为取向,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解释其发展路径。政策制定者制定了降低污染水平、提升环境容量的路径与措施,体现了乡村规划变革的生态导向。虽然政策措施体现了生态现代化的要求,但实施过程仍在既有框架内自上而下推动,仅涉及"技术与行政性质的事务"导致效果不佳。据此提出乡村规划应强调"社会学习、文化政治与新的体制结构",逐步向以民众为主导的"体制—民众型"生态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设计,通过设计从宏观上改善环境,创造一个精神充实且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社会环境。“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桥梁,在创造理想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室内设计”在现代和未来将走向城市与民众。“改善环境”、“创造环境”就成21世纪的毋庸置疑的人类活动文化的终点了。  相似文献   

9.
环境小品的生态设计是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构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视角的设计分析,得出生态设计与其在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审美方面的关联属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的路径:历史元素功能形式"再设计";古典园林式的生态审美意蕴营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辅以设计实例说明,以协助设计师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当前,在国内外的安全、灾害研究中,应用风险估理论来分析问题已成为一种新视角、新趋向。旅游业作为当前的世界第一大产业和中国的“朝阳”产业,其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游客安全风险问题十分引人关注。近年来,探险旅游活动风靡全国,但由于游客与经营者对探险旅游知识的缺乏,导致人员伤亡事故频发。如何保障探险旅游的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术界开始重视探险旅游(旅游线路)安全风险的评估。鉴于此,本文将风险评估理论引入到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中,从风险管理模式构建、资源风险评级制度化、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探讨研究探险旅游的安全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
田玲  高俊 《经济管理》2012,(1):173-181
本文在考虑灾害风险冲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消费者—政府随机决策模型、权衡福利与财政的得失和理论推演,得到政府最优救灾规模的多维边界。具体救助规模由刻画灾害风险福利损失的各参数内生决定。具体而言,灾害损失程度是导致灾害救助需求加重的直接原因;而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则会进一步扩大人们对灾害救助的需求;资本的留存情况和形成效率可减轻政府救灾的压力;灾害发生频率虽不影响最优救助规模,但会对整个社会福利产生消极影响。据此,加强灾前防御、普及灾害科普知识以及提高灾害资金运作效率,可达到减轻救助支出负担、提升灾害救助效果、增进社会的福利水平的目的。本文展示了如何设计灾害救助的最优规模,以与实际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动态挂钩。  相似文献   

12.
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受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多维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测量、模拟和分析复杂的山地"生态-经济"系统的互动过程,研究人类高强度活动和全球环境快速变化对这个过程的驱动作用,进行灾害恢复和适应性管理,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国内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当前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感应和行为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后发生变化的人为环境,这两者合称为自然地理环境;还包括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地理学,即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便以杜会文化环境为研究对象。感应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方向,着重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感应和行为的交流过程,在这一交流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是怎样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的背景中形成起来的,目前现状是否合理,将来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实现人的持久福利和幸福度提高的绿色经济学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条新的路径选择,它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与人的和谐平等,保证社会各要素内在价值的充分实现。城镇化是一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相比传统经济学思维下关注“经济利益、速度规模、工商发展”以实现人自身发展的城镇化路径,绿色经济学视角下的城镇化路径更注重社会各要素的协调,强调各部分价值的充分发挥,打造“绿色社区”,构建生态社会,最终实现人与生态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5.
前近代化时期,传统典当和货币兑换商向近代银行等现代金融机构演变过程中,中西方早期金融发展路径出现分叉。文化意识形态、政府监管、产权界定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变量因素。中国社会"皇权至上"文化理念下的官商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和经济关系,最后使金融发展"锁定"在无效率或效率低下的路径依赖。英格兰的社会环境赋予商人独立的人格和合法地位。英格兰银行很好地保持了与政府、议会以及民众的利益平衡机制,并带动了金融业的良性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态设计是为了维持人类、自然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活动,它以保障"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为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对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生存环境与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通过设计运用、实践构建人类健康生存条件,通过绿色设计理念的传播作为普世教育手段树立社会环境意识的觉醒,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吉林省全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五关爱”活动(关爱计划生育家庭,强化政策导向,稳定低生育水平;关爱新生儿,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关爱女孩,倡导男女平等,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关爱育龄群众,增进生殖健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关爱计划生育困难人群,实施扶助创业,推进脱贫致富)。这是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人口安全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五关爱”活动涵盖了人口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人口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见的电磁波,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得以生长、进化的繁衍之本.人类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过眼睛,环境设计中光与色的设计问题,不仅涉及物体本身的色彩与质感,在许多情境的烘托中,光的运用和感染力远远超过文字语汇的作用.当我们把光与环境设计联系起来的时候,就需要上升到光文化,光环境和光艺术的角度进行研究.论文从公共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设计师在光文化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民生问题,是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主题,基于生态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当今经济社会需要。文章首先概述了生态安全,然后探讨了生态安全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层次模型,通过生态安全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相关因素分析,以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五位一体"模式、"三维一体"模式和"三生共赢"模式,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促进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生活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昆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是由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文化系统构成。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历史中的形态价值、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氛围等都是其构成的要素。昆明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中必须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人类文化遗产及社会文化氛围、视觉景观的保护;注重建筑环境、生态植被和植物景观的设计和保护;注重旅游行为的引导,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