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012年下半年影响中国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首先简要回顾了2012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表现;然后着重分析了影响2012年下半年中国A股的主要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巨大风险,未来一段时间A股将低位震荡,直到中国政府采取必要且充分的政策,刺激政策短期内可以提升实体经济,从而有助于A股反弹。但从中长期看,只有当制度性红利释放,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改善,A股才能迎来真正的上涨行情。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经济持续向好、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在触底企稳的基础上出现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能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2017年中国经济企稳总体上是政策性、恢复性的,市场力量和趋势性力量还没有企稳,中国宏观经济还没有步入到持续反弹的新周期轨道之中。当前中国经济以下三大特征将是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要点:一是经济企稳但难以快速反弹;二是风险有所缓和但警报并没有解除;三是结构虽有所优化但面临政策退出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正>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基石。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截至2023年6月末沪深京交易所上市公司达到5 2 2 3家。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的排头兵,在加强公司治理、优化资源配置、引领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不够高,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差距不小,主要如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竞争力有待提升。从盈利能力看,2022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除金融地产外)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6.67%,低于2009年至2022年标普500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3.86%的水平。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导刊》2014,(7):86-87
欧美债务困局难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短期衰退风险犹存。中国投资及消费增速持续回落,未来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外部需求回暖,微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外贸形势有望获得改善。消费者信心指数仍有起伏,采购经理人指数低位企稳,显示经济走向稳中有升,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依然强硬,刚需仍在观望,房屋销售价格短期难有大起大落。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上升,5月外汇占款增幅急速下滑。  相似文献   

5.
郑桂环  郑征  王珏 《技术经济》2020,39(6):44-53
本文以199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借鉴历史维度与国际股市比较分析,基于长期与短期、存量与增量视角,探讨股票指数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论述中国股市晴雨表效应的特点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均衡看,中国股指能够反映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但部分阶段存在背离现象;从短期波动看,股指相关性偏弱,预测性不强,股市晴雨表效应不仅弱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甚至不及俄罗斯与印度等金砖国家。从存量看,大量亏损以及缺乏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未能及时出清,较大程度影响股指代表性;从增量看,很多选择境外上市的新兴企业,并未包含在现行股指中,由此降低股市整体估值水平与股指质量。本文借助万得全A指数降低权重股对总股指的牵制作用,选择申万绩优股指数作为领先指标,但并不能提升股指短期波动对宏观经济的预测与警示作用,晴雨表效应未见明显改善,说明股指代表性的提升,并不能有效降低短期情绪面和政策面带来的较大扰动。依据实证结果,本文建议在存量方面尽快完善退市机制,在增量方面加快注册制改革步伐,引导更多优质潜力企业在A股上市,同时吸引中概股回归,以此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股指代表性,从而更为客观反映实体经济发展情况。此外还要大量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外部机构投资者力量,助力股市短期波动回归经济基本面,促进其晴雨表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2013,(5):45-48
市场展望A股展望展望201 3年,在宏观层面,传统的经济引擎减弱,弱周期GDP季度间呈N型小幅波动;在微观层面,盈利见底回升概率大,但拐点钝化,回升趋势不明显;在政策面,传统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空间仍然不大,政府换届后制度改革希望提振市场信心;在流动性方面,资金供给趋于温和改善,但解禁压力和新股发行将对A股市场形成持续的压力。就整体而言,股票市场有望呈现中枢抬升的区间震荡。在投资风格方面,从全年来看,过去两年来投资性周期股及稳定  相似文献   

7.
刘稚亚 《经济月刊》2013,(10):103-104
2013年上市公司半年报已收官,相比2012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零增长,微观经济整体盈利能力相比2012年有明显好转。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计1.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3%。《经济》记者从同花顺ifinD系统提取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A股有2467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累计净利润达到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相似文献   

8.
朱文莉  杜魁 《时代经贸》2013,(2):155-156
鉴于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现状,以A股中2008-2010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分别从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和公司风险等四个方面选取了可能影响其盈利能力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改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叶檀 《商周刊》2015,(7):49
A股上涨了,这是好事。如何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保证A股不再伤害投资者,才是大事。绝不能为了烂公司、为了甩包袱、为了圈钱,再次让中小投资者伤心。A股上涨了,这是好事。但如果把A股上涨拔得过高,认为因此解开了中国企业融资的症结,就有点过于理想主义。本轮A股上涨合乎各方的心意,但股市上涨并不必然带来实体经济的上升。只有上市公司盈利上升诚信经营,股市才能成为市场经济重要的融资渠道,才能弥补实体经济不足。如果上市公司盈利不上升,或者盈利上升之后转移财富,股市就会沦为财富腾挪的合法渠道,对普通投资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发展热潮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以年报预约披露推迟为切入点,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深入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衍生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将提高上市公司发生年报预约披露推迟的风险,并且此风险将进一步传导至资本市场,引发投资者负面市场反应。该结果主要与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业务复杂度提高,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胜任能力不足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由数字化转型衍生的风险具有持续性,降低了上市公司未来的股票收益率。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审计行业专长可以有效抑制数字化转型造成的年报预约披露推迟及其引发的负面市场反应。本文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对于上市公司防范化解数字化转型风险、顺利推进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2012年影响中国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首先,简要回顾了2011年中国A股市场;然后,着重分析了影响2012年中国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2012上半年A股市场受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落以及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会继续振荡下行,下半年在外围经济和市场好转等因素作用下,A股会振荡上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在传统计划体制背景下启动的,也是在一定的改革意识引领下发生的,但在传统政治经济学框架内形成的改革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者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转型还没有完成。为了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如何科学地认识市场经济,怎样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体现现代精神,都需要在范式转型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以来,国际间的产业转移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我国不仅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且由于国内发展差异巨大,在我国还出现了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是决定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因素,而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则使得政府成为影响我国产业转移的一个特殊因素。据此,预计我国产业转移将呈现如下趋势: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制造业则仍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而东部地区政府阻止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等相关政策,是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转型经济中的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实质上是一个政府垄断和管制的经济,要向市场经济转变就是要解除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垄断和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府自我革命的过程,其中政府政策的调整,职能的转变和行为选择,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因此,要深化市场经济关键不是继续推行"体制外"改革而是要改革政府本身,进行政府制度创新,实现制度治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年度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年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显著差异,但是,短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并不显著;长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分红水平及分红比率均有显著影响。因此,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及股份全流通的实现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改善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Economic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to a market oriented economy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widening of income inequality. The nature of this change, however, may differ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crease in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during two phases of economic reform: a moderate reform era (1988–95) and a radical reform era (1995–99).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income inequality increased considerably during both stages,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increase are different. In the moderate reform period, the increase in inequality was a result of some parts of society sharing more of the economic gain than others, and the main cause of this inequality is regional income dispersion. During the radical reform period income reductions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distribution is observed, and it is mainly due to the large-scale unemployment generated by labor re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7.
奖章与陷阱:渐进转轨中的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得到迅速的改善和提高,但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同时,市场化的推进并未能遏制住腐败的扩散,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反而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腐败现象。通过分析中国的经济转轨过程,本文对此作出了解释。与其他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特殊的制度安排既促成了经济的迅速成长,也引发了普遍的腐败问题。它们包括:经济决策的地方分权、双轨制市场化和集体所有的产权形式,这些要素既提高了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也促使许多官员以腐败的形式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而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央政治权威的稳定性有助于减少官员在抽租过程中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我们认为,市场化改革对腐败可能产生两方面效应,一方面,市场化通过培育新型的企业家阶层促使大量资源由市场配置,这有助于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了经济中的租金总量,这成为诱发寻租行为的因素。最终的净效应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改革。发生在中国的现象可以归结为政府改革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8.
股利政策稳定性对股票长期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太华  郭强 《技术经济》2010,29(1):82-86
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分红次数多于5次的股票为样本,以分红波动分组,采用日历时间回归方法研究了股利政策稳定性对股票长期收益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比较股利政策的影响,修正了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分红股票相对于不分红股票存在超额收益,高股利股票较低股利股票有较高的超额收益。据此提出如下建议:监管机构应出台更为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上市公司进行股利分配,使股利支付趋于稳定,从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理论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转型之初 ,一些经济学家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信条提出 ,可以通过“激进”措施将原来的计划体制一次性破除而重建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但迅速私有化并没有带来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和原国有资产的有效重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国的渐进改革却取得了成功 ,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经济转型理论开始发生变化 ,“制度演进主义”的影响日渐扩大 ,经济学家开始强调市场经济支持性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变革的长期性 ,认为分权、激励、竞争、良好的司法和会计制度等比私有化更重要 ,并在政治经济学层面上分析了不确定性、利益集团、政府、改革秩序与步骤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