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需重视的关键科技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兰  张群英  滕建珍 《经济地理》2002,22(5):638-640,623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旅游资源种类多、品味高、极具珍贵性和保护价值。为了避免盲目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灾害,本文就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南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选择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温泉旅游发展中温泉资源的利用问题,即过度开采、粗放式开发经营等突出问题,在产权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温泉旅游发展中温泉资源的利用问题,即过度开采、粗放式开发经营等突出问题,在产权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经济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在我国的兴起,旅游区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西北、西南等地的分析,指出摈弃以经济为目的的旅游发展,重新正确定位旅游的基本价值或首要作用,才是解决环境和旅游的矛盾,保护遗产性旅游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海南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传统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过度旅游开发影响了生态环境,防护林的破坏影响了生态环境,忽略景区容量破坏了生态环境,海南的生态旅游资源缺乏保护.因此,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资源管理:一是要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性;二是要注重生态资源的科学性;三是要注重生态资源的普及性;四是要增强生态资源的环保意识;五是要加快生态资源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8.
论西部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拥有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消除西部贫困的战略选择之一。开发西部旅游资源受到资金、信息、管理等缺口的制约,同时还面临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出让西部旅游资源特许经营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化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原生性,丰富性,民族性,大众性,区域性的特点。保护与开发好民族化旅游资源,对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阳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景观和人文遗迹也相当可观。合理开发和保护现有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创新,实现特色开发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杨英 《产经评论》2012,(1):104-110
区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文章在讨论"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定义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并指出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即所谓的"两分评价法"),对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着局限性。提出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的"三分评价法",即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显性旅游资源、隐性旅游资源及辅性旅游资源三大类。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类型很多,有如香港、澳门、瑞士达沃斯小镇等等,本文主要以香港为例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作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冰雪旅游成为旅游的热点,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正确认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是科学开发冰雪旅游资源、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针对冰雪旅游资源价值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认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来源于冰雪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开发者和冰雪旅游者;然后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因子分析研究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的构成要素,认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生态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指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包括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现实价值主要是经济价值,潜在价值包括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后据此构建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资源产权安排: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外延逐渐扩大,旅游资源产权问题越发复杂.如果依然笼统地实行僵化的旅游资源管理模式,不但会使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而且会对资源本身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基于产权的角度,在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旅游资源产权体系,进而根据不同产权的有效性条件,提出了调整旅游资源的具体管理、运行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康养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和人口老龄化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新型旅游方式,科学合理地认知康养旅游资源的关键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对指导开发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由3个维度、18个指标组成的康养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DEMATEL方法对3个维度中的各指标进行影响关系分析,并通过ISM-MICMAC相结合的方法把康养旅游资源评价的全部指标划分为层级关系和驱动—依赖关系。结论表明资源要素价值、旅游开发条件、环境保护质量3个维度对康养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维度指标下的相互关系,在康养旅游资源评价时需要对不同的因素进行不同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李学东  郭焕成 《经济地理》2001,21(3):367-370
成都市龙泉驿区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农业景观资源,观光农业迅速发展,以农户家庭经营为特色的“农家乐”遍布全区。“农家乐”经营为农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农家休闲娱乐活动,是大有力的新生事物,今后需要对其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引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南京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应从城市整体层面上加以整合和深度开发。随后阐述了在深度开发条件下的南京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线路的空间设计与组织,以有效实现南京的旅游开发从单一的专题游向精品化、混合型旅游线路的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差异的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旅游资源优势度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15个地、州、市进行了旅游资源等级划分,分别与旅游经济水平、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6年,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资源优势度呈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优势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旅游资源劣势区.说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经济学中"资源的诅咒"现象;虽然新疆旅游经济水平空间差异化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但旅游资源禀赋已不再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与地区经济水平(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和旅游资本投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京城八区功能定位,海淀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文章从资源分析入手,将海淀区旅游资源做了分类并与北京市各县区特色旅游资源分布比例做了比较。海淀区特色旅游资源的比例达到31%,而第二位的房山区才占到16%。在明确海淀区旅游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软硬件两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国外游客、国内游客以及北京市民等三个不同的客源市场,提出将以翠湖、稻香湖为代表的湿地生态旅游,以四季青,锦绣大地为代表的农业观光采摘游,以中关村园区、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为代表的现代科教游,以及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等四个旅游产品作为今后海淀区发展旅游的重点品牌。最后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思路、开发重点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茂名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烈  丁焕峰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3,23(6):835-839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是海洋开发的龙头和支柱。在分析新时期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旅游资源结构、开发方向与模式、开发战略对策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仲桂清  张辉 《经济地理》1999,19(3):115-118,123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本文在探讨生态旅游含义的基础上,对大连市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如何开发加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