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以2009—2016年上市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持股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无显著影响,却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持股能够通过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价值造成的长期负面影响,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2000—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并检验客户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审计收费越高,但和审计师变更没有显著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纵向上,随着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审计费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更敏感;在横向上,审计收费策略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策略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7—2011 年5522 个中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审计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具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未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则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则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审计背景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并将高管分为决策型高管和监督型高管两类,分析不同类型高管的审计背景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审计背景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与决策型高管相比,监督型高管具有审计背景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高管具有审计背景的企业会实施更为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同类型高管的审计背景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杜慧霞 《财会通讯》2021,(21):27-30
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审计行业专长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行业专长会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同时本文结合公司内部治理变量考察其与审计行业专长是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在区分内部控制质量差异时,发现相比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在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审计行业专长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基于管理层持股考察企业的代理问题差异,研究发现相比于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低时审计行业专长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更换投资效率的度量指标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6.
以2011—2015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认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增加了审计风险,且对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决策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拓展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视角,也为理解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经验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式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下的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偏差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偏差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显著增强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偏差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审计治理、加强企业外部治理水平和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供参考,并为会计准则的完善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3—2018年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级市市委书记变更数据,对地方官员变更和机构持股对创业板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与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分析机构持股在地方官员变更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变更显著加剧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机构持股能显著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机构持股显著削弱地方官员变更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应计和真实双重角度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审计师抑制了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纵容了风险较小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客户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持有不对称的态度。高于正常水平收费的审计师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为客户降低风险,明显纵容真实盈余管理为客户谋取短期利益。  相似文献   

10.
曹海敏  祝军委 《会计之友》2021,(11):117-124
文章基于2015—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及其企业异质性下的不同作用.实证表明:社会责任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审计师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收费;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自利动机的会计收益调整手段,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会掩盖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级与审计收费具有负向关系,自愿披露引起审计收费上升且自愿披露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远远超过评级得分的影响.文章旨在完善外部监督与内部治理对审计收费的研究,体现企业异质性的差异,并揭示规范社会责任披露报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以2007—2015年我国资本市场上具有投资持股关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持股方和被持股方聘请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持股双方各自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的影响,探讨投资持股关系的“共享审计师”中,“信息共享”效应与“低价揽客”效应谁更明显。研究表明,当具有持股关系的两家公司共同聘请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后,“信息共享”效应更明显,表现为持股双方的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和持股方的审计收费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持股双方在不同情况下会选择性价比最高,最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以谋求“信息共享”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2007—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生物资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相比没有生物资产的上市公司,有生物资产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显著增加,并且在有生物资产的上市公司中,计提生物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会更高。原因在于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等特性,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空间,审计师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的考虑,会增加审计收费。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者企业为非国有上市公司时,生物资产对审计收费的正向影响会更显著,并且审计师行业专长抑制生物资产与审计收费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对融资需求、内部审计以及企业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重点探讨了融资需求在内部审计和企业盈余管理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融资需求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融资需求能够增强内部审计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2011—2013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的教育程度和本地化可以显著抑制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主任的薪酬可以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王俊翔 《财会通讯》2021,(17):33-37
本文选择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公司避税、盈余持续性与审计收费溢价关系,并进一步检验公司避税是否会对盈余持续性与审计收费溢价关系产生调节作用.经研究发现:盈余持续性与审计收费溢价间显著负相关;公司避税会加剧审计收费溢价;公司避税显著增强盈余持续性对审计收费溢价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6.
审计定价的高低与审计成本及审计风险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盈余管理程度的不同会影响审计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的多少以及审计风险的大小,从而影响审计定价。通过研究2014年深沪两市2300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考察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定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的内部控制水平下,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定价的正向影响具有不同的显著性,内部控制水平越低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的显著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研究差异化的市场环境作用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导致管理层利用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善于利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并购事件的发生,会削弱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当首次收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管理层倾向于利用应计利润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随着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次数增多,管理层转而利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市场环境越透明,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抑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审计质量综合指数,以2009—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5215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审计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而言,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审计意见对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比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共同机构投资者存在合谋观和治理观,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相较于无共同机构投资者的企业,有共同机构投资者企业的审计费用平均高3.30%个标准差。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为了使投资组合价值最大化,会与组合内企业形成合谋,增加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提高组合内企业信息壁垒。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跟踪数量较多时,共同机构投资者导致审计费用增加更明显;而行业竞争程度低、高管持股以及短期偿债压力较小则会削弱两者的正向关系。研究的对象不再仅局限于单一企业和单一机构投资者,而是聚焦于投资组合整体,拓展了共同机构投资者的经济后果以及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异常审计费用衡量审计师对上市公司频繁并购重组的风险溢价,探究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与审计师风险溢价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会导致审计师风险溢价提高。从商誉和盈余管理角度探究其路径机制发现,商誉和真实盈余管理是频繁并购重组导致更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两个重要中介变量,而应计盈余管理并没有发挥中介作用,即频繁并购重组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