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家庭杠杆率的不断攀升和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杠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收入不平等显著提高中国家庭杠杆率,收入差距提高10%,家庭杠杆率显著提升4.64%;(2)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低财富家庭杠杆显著提高,低财富群体的家庭杠杆水平主要是由住房负债所推动;(3)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低房价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户主受教育水平较低及1套房家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杠杆的影响更为敏感.本文的研究为认识收入不平等和家庭杠杆率的关系提供了证据,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杠杆率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构建杠杆率监管框架和调控房地产市场价格。本文选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杠杆率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作用和传导机制,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居民部门和房地产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均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在杠杆率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过程中,市场价格预期起中介作用;购房杠杆在杠杆率影响房价过程中起单一门限调节作用。因此,要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科学合理及有效地监管房地产市场中各企业的杠杆率,控制居民杠杆率;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场周刊》2014,(9):9-9
9月30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达90%,住房资产是中国家庭资产的主要形式,房价上涨,家庭财富增值,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非常小,只存在轻微的“资产效应”。住房资产有消费、投资、抵押等多重属性,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无房、一套房与多套房家庭之间具有显著异质性。无房家庭“为购房而储蓄”抑制了消费;一套房家庭住房表现为消费属性,变现可能性低,表现为未兑现的财富,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有限;多套房家庭住房投资属性强,其对消费影响显著高于一套房家庭。房价上涨并不能刺激我国消费,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是根本途径,在住房进入存量市场时代,应引导居民合理配置资产,稳定房地产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需要,推动金融市场创新,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5.
周雯瑜 《消费导刊》2011,(5):52-53,55
上海房价日益攀升,城市居民的住房压力日趋增大,没有得到"安居"的上海居民无法"乐业".房价收入比长期作为衡量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一个指标,能够从中得到居民对于房价的承受能力.了解上海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有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住房保障性政策,改善上海居民的居住条件.本文构造了存款购房函数与贷款购房函数来计算当前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经营》2014,(11):73-73
房贷新政 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发布"限贷"松绑新政:对于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一个内含购房决策的两阶段家庭最优消费模型,首次将房价上升对居民消费倾向影响的财富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和替代效应综合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内.通过推导代表性家庭的购房时间和在租房和自有房两个阶段的最优消费路径并进行数值模拟,我们发现房价上升时租房家庭因推迟购房而增加当期消费,自有房家庭则因住房收益的增加而增加当期消费.基于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明,房价上升总体上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上升.本文最后提出了谨慎抑制房价并通过发展质量优良的公租房提升居民居住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高速运行的时代,不少人因为不断飞涨的房价而背上房贷,成为“房奴”。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限购政策,但似乎依然难以遏制房价的迅速上涨。本文采用了OLS回归的方法,以西安市的限购政策以及其影响为例,来探究在此政策背景下居民的房价预期和消费选择,并对此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认为,虽然消费者对于调控政策及其作用有着较为积极评估,但仍面临着极大的购房压力,且部分对于楼市调控政策敏感的居民,在预期未来房价会上涨时,将会显著增加自己的购房行为,从而刺激房价的迅速升高。对于此结论,本文认为政策的持续性以及多种渠道的政策调控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近年中国的房价上涨不是由于供给短缺引起的,而是由泡沫需求形成的,这种泡沫需求就是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所以,要从根本上抑制房价上涨,必须要挤出这种需求泡沫;而要挤出这种需求泡沫,需要政府、开发商和建筑商三者合作,形成"平价房建设机制",使房价回归正常的市场轨道,这是抑制房价上涨的战略性政策选择。保障性住房属于社会福利政策或救助政策范畴,是从结果上调解社会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推动房价上涨的供求矛盾,因为房价上涨并不是低收入群体对住房的需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与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总杠杆率水平急剧攀升,且受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及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要正确理解杠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而制定积极稳妥的去杠杆政策必须考虑区域因素和部门因素。以2010—2016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我国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总杠杆率、分部门杠杆率、金融波动及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基于部门分化和区域分异双重视角对我国杠杆率结构变动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各部门杠杆率变动与本区域及其他区域总杠杆率变化的联动机制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金融杠杆率对总杠杆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部门杠杆率对总杠杆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为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决策层应基于不同区域或部门影响机制,根据区域杠杆结构特征、经济结构调整进度及金融稳定程度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影响和引导市场主体杠杆变动幅度和方向来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平衡。具体来讲,一是去杠杆必须注重区域间差异化政策的求同存异;二是去杠杆必须注重部门间杠杆波动的组合规律;三是去杠杆必须注重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合理选择与匹配。  相似文献   

11.
历经数次调控,房价依然坚挺,从供求方面分析了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住房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刚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垄断的供给方定价和繁杂的交易环节税费使得房价不断上涨,政府2008年调控政策的反复又使人们对政府调控信心不足,产生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催生出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供求缺口进一步扩大,房价屡创新高。因此,政府应该从保障房建设和挤出空置房两个方面入手,扩大住房供给;取消重复征收的房地产开发流转环节税费,简化行政审批,降低住房成本;完善金融市场,引导中高收入家庭理财投资,抑制住房投资需求;判定投机行为违法,打击楼市投机活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物价》2008,(2):27
《中国经济时报》刊登冯海宁的文章说,不久前,上海市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称,上海将研究制订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合理引导跨地区购房。此举很可能在上海的外地人中引起轩然大波。显然,这种说法把“外地人”看成房价上涨的“替罪羊”。不可否认,“外地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房需求,甚至还有个别外地人以炒房为业。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策     
《光彩》2021,(2):9-9
上海:夫妻离异3年内限购住房1月22日,上海市住建委、房管局等8个部门发布新的住房限购政策。政策规定,对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政策还规定: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增值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购房需求。  相似文献   

14.
楼市的险棋     
正MBS或许是提振楼市的好办法。国庆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新政在房贷上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首套房首付3成,房贷利率可调整至7折;"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贷  相似文献   

15.
<正>国庆前夕,央行联合银监会下发通知,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最低为30%、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同时,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时,按照首套房贷政策执行。这个通知的颁布可谓一枚楼市的重磅炸弹。它对消费者的购房信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10月房地产行业热点监测调查显示:在房贷新政刺激下,改善性需求和投资需求进一步释放,但"一触即发"的房价井喷现象暂未出现。  相似文献   

16.
崔瑞 《中国市场》2014,(16):101-102,104
在北京房价再度领涨全国之际,备受关注的北京市"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终于浮出水面,10月23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将重点解决自住型、改善型购房需求,支持刚需,平抑房价。本文通过对该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出台的意义、政策可能带来的利与弊以及未来趋势的具体阐述,对其他城市是否采取这项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宏观杠杆率迅速上升,2015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后,我国宏观杠杆率逐渐得到抑制并进入“稳杠杆”阶段。虽然我国非金融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总体债务水平依然居高不下,显著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建议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建设和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来改善金融资源错配,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并坚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8.
周闯  潘敏 《财贸经济》2021,42(11):20-35
本文通过构建嵌入税收楔子、住房抵押融资约束和银行监管约束的多部门DSGE模型,考察了面向家庭和企业两大住房持有主体实施统一税基评估率和差别税基评估率的房产税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长期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两类房产税改革方案对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短期影响.研究发现:在长期,房产税通过对房价的"抑制效应"和对住房的"再分配效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振居民消费,并能有效抑制家庭杠杆的过度上升和资产泡沫风险.在短期,征收房产税不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强度,因而不会对维护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不同的房产税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差异,相较统一税基评估率的房产税,差别税基评估率的房产税在长期能更好地促进金融活动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有利于实现"稳增长""防风险"和"促改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夏建英 《中国市场》2012,(1):126-127,135
房控是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在当前政策效应逐渐显现的情况下,要不要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要认清调控方向,必须矫正谬误。笔者认为住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房价不应简单地与民生画等号。解决百姓住房困难,要开阔思路,从购房需求动机出发,全方位研究措施方案。避免房价的大起大落,有利经济发展才是根本。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双向调节、稳定房价的长效机制,对房产实行超额累进税。  相似文献   

20.
控制房价不要忽视消费观念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妍 《商场现代化》2007,(21):370-371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一路上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后,房价上涨之势也是始终不变。可见目前针对房价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效果都不甚理想。房价上涨的具体原因较多,本文重点分析了住房需求的结构,指出对于自住性住房需求,在购房观念上存在的误区正是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政府应该正确引导居民的消费观念,同时配合住房保障体现的完善,变“补砖头”为“补人头”,让房子本身由市场来提供,政府通过调节收入分配的方式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房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