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育敏 《浙商》2011,(6):121-121
近几年,国内阳光私募继公募基金崛起后也开始崭露头角。随着国内理财市场快速发展,阳光私募基金数量成倍增长,阳光私募灵活的特性和资金安全性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私募基金发展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滕宇 《中国物价》2005,(9):44-46
私募基金在我国已有相当规模,其发展有许多积极意义。但同时由于法律政策和监管体制的缺位.私募基金也蕴含着较多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规范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处于地下的私募基金近期近期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而让私募基金公开化、合法化越来越成为各方面的共识。私募基金合法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引起以证券市场为重点的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变化。与此现时,承认私募基金就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和加强监管,这一点也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种重要的投融资方式,但我国关于私募基金的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私募基金监管的概况出发,以我国私募基金监管现状、存在问题展开阐述,最后对我国私募基金监管确立的目标和所应采取的原则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振兵 《中国市场》2014,(16):40-41,44
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发展迅速,理论界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通过回顾国际国内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呈现出的最新特点,对私募股权行业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进而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郑栋庭 《商》2013,(22):228-22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有着巨大投资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私募基金也在快速的发展着。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选择对象。毋庸置疑,中国私募基金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的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可见其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重耍作用。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时间短,经验不足,这就造成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私募基金还只能游走于“灰色地带”,尚不受法律的约束、保障与监管。如果长此以往,必将阻碍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甚至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动荡。因此本文将以私募基金为研究对象,结合域外有关私募基金法律规制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私募基金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其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于欣 《新财富》2007,(6):88-92
基金经理炫目的光环背后,是年均30%左右的淘汰率和年均54.3%的变动率。近年众多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更使基金经理的流动性为投资者所关注。我们的研究显示,2006年以来,在公募基金公司间流动的基金经理人数是流向私募基金的两倍,公募基金仍是大部分基金经理的首选。不过,三成基金经理流向私募,说明私募在薪酬、投资领域和机制方面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此外,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间的流动,也呈老基金公司流向新公司、合资公司的趋势,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则是重要的参考依据。相较而言,私募更注重基金经理的实战投资经历和投资理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令斐 《商》2013,(21):188-18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私募基金也逐渐成为了推动我国股市发展重要力量。本文主从介绍私募基金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保底”承诺已引起有关方面人士的密切关注,并成为私募基金立法讨论的焦点,据了解,在目前的私募基金中,盛行的年终承诺收益率均很高,有的达到10-30%。因此,这种带有“收益保底”承诺的私募基金严重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近乎非法集资。有专业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管理即使有书面合同本,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利益也难以得到法律保护。从国际经验看,私募基金的保本、保底的做法很少见,且受到极为严格的法律管制。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国私募基金“收益保底”承诺的做法如此盛行?私募基金立法对此应作何考虑?  相似文献   

10.
戴国强 《浙商》2006,(10):27-27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改进,我国的金融法规也在日益完善。近日,据有关报道称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私募基金“阳光化”,私募基金管理规则正在拟订之中,监管设想业已形成。实际上,私募基金本身也在期盼早日享受灿烂阳光普照之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私募基金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私募基金的概念引题,从中国股市资金构成开始讨论私募基金在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由它的特点及中国股市最近几年的实际表现得出,在中国股市,私募基金是真正的主力,同时也是中国股市动荡的主因。  相似文献   

12.
孙广阔 《商》2016,(4):245
私募基金是现今世界金融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加速器。私募基金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但私募基金也存在着管理者、投资者内幕交易,非法牟利、破坏市场等道德法律风险。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原始制度限制可能造成私募基金行业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再加上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没有完备的法律监督管理制度,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一套与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监管法律体系,消除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法律困境,促进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私募基金,就是以不公开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在资金规模方面,我国的私募基金要远远超过公募基金,但是直到现在我国仍然没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私募基金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也没有配套的监管人员,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所以,加紧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管理和法律制度建设成为了当务之急。对此,在比较了私募基金典型管理模式上,笔者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资金规模而论,私募基金堪称中国目前最大的"灰色部落"。从理论上看,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在国际上,既有经营相当成功的公募基金,也有折戟沉沙的私募基金。然而,就中国而言,我们相信,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市场化将为中国基金业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制度演进的重要线索和活力。私募基金写入《中国投资基金法》的消息传出,长期徘徊于监管之外的市场自发创新的产物——私募基金跃入人们的视野。考虑到"基金黑幕"事件以及中国股市的整体现状,对于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人们在感到好奇之外,还增添了几分希望。尽管中国证监会强调要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并给予公募性质的基金以许多倾斜政策,但是,地面上的这些基金显然并不足以代表未来。在这个阶段,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功能、影响,如何确定私募基金的政策走向?是将这些私募基金纳入公募基金的管制渠道,还是以私募基金的形成和发展为契机推进基金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作为国内第一篇全面分析私募基金及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报告,将就私募基金九大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方正 《商》2014,(40):217-217
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新规”)的出台,契约型私募基金成为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契约型基金并非新生事物,长期以来,只有金融机构可以发起契约型基金,是实力和安全的象征。在“新规”出台后,众多私募机构纷纷尝试契约型基金。我国应建立并完善对契约型私募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规范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制度,也出台了不少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涉及到的私募股权的内容还尚未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就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有效的立法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完善、规范的法律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私募基金加强法律规范与监管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佳  吴运航 《华商》2008,(14):133-134
本文在对私募基金进行简要介绍和将私募基金与公墓基金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私募基金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好处与弊端,并结合我国私募基金发展概况,对私募基金的立法和监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方海华 《华商》2008,(20):77-77
什么是私募基金?所谓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私募是相对于公募而言,是就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与封闭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9)
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投资热潮也此起彼伏,阳光私募基金凭借其自身的优势也逐渐崭露头角,并且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本文通过现存的数据和客观的分析对当前我国阳光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尝试性分析,引导人们能正确认识阳光私募基金。  相似文献   

20.
以资金规模而论,私募基金堪称中国目前最大的"灰色部落"。从理论上看,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在国际上,既有经营相当成功的公募基金,也有折戟沉沙的私募基金。然而,就中国而言,我们相信,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市场化将为中国基金业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制度演进的重要线索和活力。私募基金写入《中国投资基金法》的消息传出,长期徘徊于监管之外的市场自发创新的产物——私募基金跃入人们的视野。考虑到"基金黑幕"事件以及中国股市的整体现状,对于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人们在感到好奇之外,还增添了几分希望。尽管中国证监会强调要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并给予公募性质的基金以许多倾斜政策,但是,地面上的这些基金显然并不足以代表未来。在这个阶段,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功能、影响,如何确定私募基金的政策走向?是将这些私募基金纳入公募基金的管制渠道,还是以私募基金的形成和发展为契机推进基金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作为国内第一篇全面分析私募基金及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报告,将就私募基金九大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