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366家新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索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嵌入基于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基于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规模不同的新创企业选择不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式会对其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揭示了资源阈值与新创企业创新之间的联系;验证了“创新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并指出动态能力所扮演的中介角色;企业年龄对基于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倒U型调节作用,对基于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源依赖还是战略制胜——来自非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33家中国非上市公司成长绩效的研究,揭示了战略与资源这两种因素分别对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方式。结果显示,在新创企业中,战略对于企业成长绩效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影响新创企业资源的转换效率提高其成长绩效。专用资源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有直接作用,通用资源促进专用资源的形成,进而提高成长绩效。在成熟企业中,战略清晰度直接对成长绩效产生作用,通用资源与专用资源能够影响战略清晰度。研究结论丰富了创业理论与战略理论对于企业成长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企业成长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芦炜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0):35-41
创新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创业动机的开发和创业机会的识别。本文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出发, 探讨了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同维度的科技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和创业机会识别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并对 282家科技新创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创业者创业动机中机会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而生存型动机对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 但是3 个维度的创业动机均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积极作用; 创业机会识别完全中介了创业者创业动机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创业能力可以在创业机会识别与新创企业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创业能力越高, 创业机会识别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就会越大。研究结论对致力于取得较高创业绩效的创业者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探讨了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2010~2019年间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不同产业空间集聚对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城市碳效率影响显著,且各产业的集聚效应呈现显著异质性。其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改善本地及周边地区碳效率均发挥显著正向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则对城市碳效率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门限回归方法,以市场化指数作为门槛变量,检验产业集聚对碳效率影响的门槛特征,并证明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改善集聚效应对碳效率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融资约束背景下风险投资对新能源企业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 并以中国获得 了风险投资的全部新能源上市企业为样本, 采用异质性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定量估算融资约束、 风险投资对 企业创新的双边效应。 研究发现: (1) 整体而言, 风险投资能够对新能源企业的创新产出起到激励作用, 但风险投资由于受到融资约束的阻碍无法真正提升新能源企业的创新产出, 因其正面作用无法抵消新能源 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专利成果的抑制作用, 企业总体表现为创新产出不足; (2) 风险投资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作用具有异质性, 国有企业、 小规模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所发挥的创新激励作用更强;有1/4国有企业的风险投资完全抵消了融资约束对创新产出的负向影响, 获得了高于最优水平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解决目前风电产业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最新文献已经发现高管特征和企业异质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文以沪深两市风电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风电企业和省会城市风电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会因内部治理结构短板而丧失。将企业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中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区位在省会企业中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双碳”目标和煤炭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科技进步与创新等对煤炭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煤炭产业集聚特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将煤炭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在分析煤炭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我国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对自主创新、外部引进、政府支持等3种技术创新模式的中介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煤炭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技术创新在煤炭产业集聚与GTFP的非线性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不同的创新模式对不同集聚程度区域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自主创新对低集聚区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外部技术引进对高集聚区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支持则对中集聚区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但对高集聚区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上述研究结论对煤炭产业集聚下如何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当前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 研究了营商环境、 企业家精神对实体企业绩效的影响,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本文基于 2008~2017 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 构建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衡量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 (1) 营商环境的完善对实体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营商环境逐渐完善的情况下,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实体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 企业家精神在营商环境的作用下对不同产权性质的实体企业发展存在异质性, 非国有企业在改善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培育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3) 本文为解释企业家精神在营商环境的作用下对不同产权性质的实体企业绩效存在异质性影响这一现象进行门槛检验, 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对于营商环境变化应对不够迅速是导致异质性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方法,实证分 析了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资源型产业集聚对资源型产业全要 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动态的,当期资源型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但滞后一期的资源型产业集聚会抑制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源型产业集聚的“集聚效 应”和“拥塞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2)资源型产业集聚与人均GDP的 交叉相乘项阻碍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 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验证了资源型产业“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的存在 性。(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源型产业集聚对于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 而对于技术效率改进的积极意义则逐步减弱。总体而言,资源型产业集聚对于技术效率变化 的影响主导了对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4)非资源型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投入促进 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对三者的影响显著 为负,人力资本投入对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改进的积极作用不明显,但 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产业集聚与城市生产率内在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长江经济带 108 个城市 2007~2016 年面板数据, 采用系统 GMM 估计方法, 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城市生产率的提高, 而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呈负向, 但其抑制作用依次减弱; 而上中下游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则依次增强。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促进城市生产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知识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源泉,但关于知识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尚不明晰。本文引入企业双元学习中介,探索并检验知识存量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采用回归方法分析了223家科研技术类企业数据后,本文得出结论:(1)企业知识存量对企业绩效有着促进作用;(2)知识存量是通过作用于双元学习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3)企业规模在此过程中有着显著调节作用。本文研究为企业有效开展知识积累及双元学习活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现有研究主要将其归结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的影响,但忽略了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将行业结构差异纳入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的分析框架,对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进行理论建模,然后通过反事实构造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行业结构差异的贡献进行分解,进而利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其贡献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平均看可以直接解释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8.24%,而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共同作用的间接贡献则达到9.2%。因此,忽略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的影响,会导致大城市集聚效应的高估。在考虑行业结构差异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仍是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来源。分行业的结果表明,各行业普遍存在集聚效应和分类效应,但选择效应可能不显著甚至为负,这一结果对于实现城市间行业的合理分工及企业合理布局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研究为剖析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解释,也为避免集聚效应的高估以及探寻生产率提升的产业空间分工路径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3~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产业网络双重嵌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探讨新型技术追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产业网络双重嵌入可以显著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随着嵌入程度加深,产业网络双重嵌入对企业创新速度的提升作用逐渐弱化。影响路径分析得出,产业网络双重嵌入可借助新型技术追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网络双重嵌入对企业创新能力与速度的影响因企业发展规模不同存在差异。据此,提出政策为基,推动产业网络嵌入标准化;缩短周期,驱动企业创新发展加速化;精准发力,助力创新发展分层化的政策建议,为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践提供理论鉴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沪深上市公司 2010~2017 年的数据, 本文分别从股权激励中介的角度和融资约束调节的角度深入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作用路径。 研究发现: 控制企业融资约束后, 企业创新投资仍然与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正相关, 但融资约束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资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企业创新投资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正相关关系只表现在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组中, 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 企业创新投资反而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呈负相关关系; 股权激励在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资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文对深入理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也为发展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提供了新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出发,通过 EG 系数精确计算了中国 2000~2016 年中国 20 个制造类产业的集聚度,并构建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且当前绝大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集聚系数转折点的左半段;(2)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间亦呈现环境库兹涅茨U型曲线,并且生活水平的提高能使人们有更强的意愿和投资来改善环境;(3)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环境污染均有显著正影响,环境污染程度高的行业也是产业集聚度高的行业。因此应降低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企业专业化生产和鼓励各地区分工协作,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出口集聚、企业相关生产能力与企业出口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研究中,集聚多是基于地理距离来刻画。本文试图将产品间的认知距离引入集聚的测度中,研究不同类型集聚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企业相关生产能力的异质性作用。本文发现,出口集聚效应和企业相关生产能力分别是企业出口多元化的外源动力和企业条件。具体来说,引入认知距离后,可以更好地区分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来源:同产品集聚和相关产品集聚均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扩展;而不相关产品集聚对企业出口扩展的影响则表现为竞争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集聚的过程中“搭便车”,集聚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因企业储备的相关生产能力而异。在影响机制上,出口集聚效应通过专业劳动力共享和中间投入品共享等供给侧渠道以及目的国市场信息共享和已有出口经验等需求侧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扩展的难度和风险。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打造技术关联紧密、上下游产业相互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空间集聚形态,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研究了在信息摩擦条件下出口集聚对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马歇尔外部性理论从供给侧分析集聚效应,本文从需求侧揭示了出口集聚的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出口集聚可以通过“需求学习效应”和“质量声誉效应”的双重机制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机制研究发现,需求学习效应对年轻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质量提升作用更大;当需求信号精度下降时,需求学习效应被削弱;需求信息具有市场专属性特点,同一目的地出口集聚的需求学习效应大于其他目的地出口集聚。质量声誉效应是把“双刃剑”,好的质量声誉能提升企业产品质量,而坏的质量声誉则会降低企业产品质量;新产品和异质性产品对质量声誉的敏感度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即使考虑了马歇尔外部性的作用,需求学习效应和质量声誉效应依然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性,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 2006~2015 年我国30 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 利用区位熵法测度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 通过计算全局 Moran's I指数, 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 从整体来看, 物流产业集聚通过发挥其 “专业效应”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企业生产率, 在有效推动本区域经济的增长的同时, 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带动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 分地区来看, 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3 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最大, 其次是东部, 而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为负, 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创新的本地化集聚已成为当前全球创新活动的典型特征。本文以地区的本地化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对企业研发选址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企业创新集聚以及产业地理格局的演化路径,揭示出企业研发选址的决策依据是企业自身技术需求与各地区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本地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经济中企业研发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能持续吸引高技术行业企业的进入;在产业关联方面,高技术行业的前后向产业关联均会显著强化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引力作用;从区域一体化视角看,区域内各城市不同的禀赋优势导致不同的技术密集度行业呈现梯度式集聚的现象。据此,本文认为,当经济进入以高技术行业占比持续上升为标志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后,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推进并强化其本地化创新能力,以区域为单位建设各区域创新高地。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高层次研发型人才培养规模,持续优化人才专业结构,支持高校与企业研发多元化融合建设,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大区域创新高地的建设范围和规模,加快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以创新高地为核心,有序推进产业地理梯度发展,深化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