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阐述国内学者对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速铁路夜行列车运行时间带与天窗开设时段的关系,进而提出夜行列车开行与天窗设置优化模型,其基本思路为:根据夜行列车的合理始发和终到时间带范围,确定夜行列车开行区段集;以满足天窗开设时长为基本要求,自动调整夜行列车停站方式以待避天窗,自动生成夜行列车运行图和分段矩形天窗开设方案。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优化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在具有客运专线条件下旅客列车的开行起迄点、运行径路、列车等级、开行对数及停站方案,提出基于停站方案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并根据相关前提建立优化模型,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Matlab编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到干线通道较为满意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并说明该模型如与已有列车开行方案研究成果相结合,可降低其复杂性,计算速度更快,结果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接续列车到达时刻协调性的基础上,引入合理接续条件的概念,运用同余理论从多列换乘接续列车的可达性和合理性方面构造多列车换乘衔接模型,界定各方向列车的合理开车时刻。以青藏铁路旅客列车为例,在采用季节性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模拟验算各方向列车的发车时间范围,说明算法模型计算过程比较简单,但对于实际列车的开行需要进行综合统筹,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确定涉及因素较复杂,研究开发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系统,以路网旅客OD流量为依据,得到开行方案的初步优化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通过对列车进行点到点的技术经济评价,最终确定合理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有效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运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相邻区段的维修天窗开设方式及时间,对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时段的影响,以郑武客运专线相邻专线采用的矩形维修天窗时间为例,对北京—郑州,武汉—广州及西安—郑州区段的天窗开设,对郑武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时段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郑武客运专线列车合理的开行时段。  相似文献   

6.
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相邻区段的维修天窗开设方式及时间,对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时段的影响,以郑武客运专线相邻专线采用的矩形维修天窗时间为例,对北京-郑州,武汉-广州及西安-郑州区段的天窗开设,对郑武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时段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郑武客运专线列车合理的开行时段。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日常化开行的需求,在阐述列车开行方案现状、天窗设置现状、客流特征及需求分析、卧铺动车组运用现状等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天窗内各专业工作项目及天窗需求数量,论证车站隔日开设天窗的理论可行性,提出等天窗模式下的列车开行原则及保障条件,并以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时长为优化目标,以到发时间域、沿线车站到发线数量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优化模型,最后以京广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需求为实例分析求得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8.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核心,基于物理路网的客流分配问题是开行方案优化的基础。为了提高我国高速铁路列车的服务水平,优化列车开行方案,遵循按流开车的基本原则,根据客流预测结果将客流分为高速客流、中速客流2类,在此基础上,以全部旅客的广义出行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物理路网的高速铁路客流分配优化模型,采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并通过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校磊  安定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9):58-61,78
在阐述我国高速铁路列车夜间开行需求,以及考虑夜间维修天窗设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维修天窗模式在线路要求、天窗时间、天窗时间的通过能力、综合维修作业效率等方面,认为采用全封闭模式更适应高速铁路列车夜间开行的要求。通过对常用天窗形式的优缺点分析,提出采用两日分段矩形天窗作为高速铁路列车夜间开行时的综合维修天窗设置形式。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探讨两日分段矩形天窗使线路上、下行通过能力实现均衡,以保证动车组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7-2011年“十一”期间成都站旅客列车开行、旅客发送、分方向旅客、售票组织情况,分析成都站在客运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十一”期间的客流特征,提出固化动车组列车开行方案;充分释放成都东站运输能力;优化列车开行时刻;优化列车编组,提高客运收入等客运组织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速双线的大区间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客货列车速差和站间距增大的情况下,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客货列车运行时分差大于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大区间将会较多地出现。大区间引起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增加,其增加的幅度与大区间的数量和分布有关。为此提出繁忙干线宜采用旅客列车成组连发的行车组织方法以充分利用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客货共线运行图中有效利用旅客列车运行线两侧的空档,尽可能多地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以提高区段通过能力,在扣除系数表格计算法的基础上,按照附加扣除时间最少的原则,分析了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单列旅客列车和2列旅客列车两侧货物列车运行线的合理铺画方案。并通过应用实例给出了最大量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讨论在单线非自动闭塞区间条件下,铁路检修天窗对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以天窗前后开行组合列车为前提,研究了在开天窗时,为使运行图规定的列车都能通过,在满足通过能力、车站站线长度等约束时,得出组合列车开行对数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夜间到港旅客量的增加,机场轨道交通运营时长已难以满足客运需求。为提升线路服务水平,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同时减少运力浪费,需要平衡线路夜间客运需求、维检修需求及运营成本,制定延时运营方案。通过挖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大兴机场线客流变化规律,分析线路夜间客运需求,结合大兴机场线夜间维检修要求,探讨延时运营对设备设施作业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延时运营成本的构成以及成本计算方式。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延时运营方案对夜间维修时间的影响、增开列次与路网换乘情况、运营成本的增加情况,提出当前大兴机场线宜采取上行单向延长运营30 min的方案,并结合大兴机场线实际情况设计线路延时运营阶段的列车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以实行大小交路的开行模式,以克服断面客流不均衡导致的能力浪费,而这种模式使长距离乘客的出行时间增加,可以在列车开行大小交路的基础上考虑开行快慢车。以乘客出行成本与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列车停站时间与客流需求的关系,将停站时间纳入乘客出行成本,建立双目标非线性整数优化模型,求解乘客与运营企业的成本博弈均衡点。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大小交路嵌套的运营模式,实行“大小交路+快慢车”的运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乘客出行成本与企业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6.
铁路旅客列车车底套用优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列车车底数量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多商品网络流模型对列车车底的套用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对车底套用方案进行优化,即把列车运行图转化为网络图,而后根据流守恒、容量限制和维修等约束条件,建立以列车运输能力最大化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与既有铁路的不同之处,探讨了客运专线客流区段长度与通过能力之间的关系;重新选定了扣除标准列车,分析计算了中速列车和高速停站列车相对于高速直达列车平均扣除系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高速停站列车比例变化时,客流区段高速列车通过能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列车一般采用固定编组形式,动车组运用效率较低,而未来可变编组列车投入使用后,运营组织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需要优化列车开行计划以充分发挥可变编组列车的优势。研究可变编组列车在各技术区段的编组内容和组合拆解计划,以动车组开行成本最小和组合拆解作业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构建可变编组列车开行计划优化模型,设计分支定界算法求解。以京沪高速铁路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同等条件下固定编组模式,优化的可变编组列车开行计划可以提高列车客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在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与优化辅助决策系统中,通过电子地图技术集成实现旅客列车开行路径的可视化优化设计。在论述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电子地图的建立、基本功能、开行路径设计进行了具体描述,并利用计算机自动计算方式对太原—徐州的列车开行路径进行了应用仿真,说明系统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